山东 || 张维菊:酒事儿
酒事儿
□张维菊
一提到酒,我就想起酒桌之上的事儿,诸如提酒,说祝酒词,以及主陪、副主陪的布置与分工来,就头疼不已。
身为山东人,的确有足够的底气自豪。也是,自从有了武松打虎的那一章,似乎一提山东,几乎人人皆可饮下十八碗酒了——山东大汉嘛。端的是,大美齐鲁,好客山东。曾经,一句“孔府家酒,使人想家”,令多少游子瞬间泪奔,那穿透力是直抵人心的。兰陵美酒的广告词,更加耳熟能详: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恍惚间,那清洌,那芳醇,已然扑面而来。
同事聚餐。大家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喝茶的喝茶,正说笑间,忽有人提醒:该你了!见我仍发愣,便直言,别人都提酒了,该你了。提,提酒?我登时面红耳赤,提什么酒?众人皆笑:说几句话,让大家喝酒。我一下子懵在那里,呼吸都屏住了。我是在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明白这个酒事儿的。在我们这,提酒,就是讲几句话,说一个理由,让大家喝酒的意思。大意相当于:为了友谊,干杯!为了事业,干杯!为了健康,干杯!在一系列富含美好祝福的句子相继登场之后,大家就喝酒。当时我尚懵懂,喝酒,喜欢喝,喝就是,多说一些干什么?大约,慌乱之下组织起来的语言,实在惹人发笑,又偏离了主题,众人皆不作声,目光里却满是鼓舞,继续进行的意思。更加不知所以,大窘。同事兼同学帮忙解了围。自此,心里便落下了阴影,每逢酒场,心里就打鼓。几乎从一落座,就开始拟腹稿,该怎么说,先说这一句,还是那一句。看人家挥洒自如,或幽默,或诙谐,皆落落大方,少不得将腹稿改一遍,再改一遍。哪句话,已经说过了,再说便是重复,哪句话,没有新意,应该去掉,换个词儿——写篇文章,也没这般大费周折过!
酒场之上,看似扯闲篇,但大多有主旨,有要义,有直截了当,也有迂回包抄......有很多事情,在酒桌上敲定,那么,这场酒,双赢。而有时,思想碰撞,电石火花,言来语挡,机锋铿锵,只有暗暗叹服的份了。眼见得身边酒才辈出,更生出几分怯意来。偶遇巾帼英豪,酒场之上,不让须眉,又吃一吓。再后来,我猛然发现,那酒场,其实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有意思得很。可我无法容忍自己一连几个小时,坐在那里秧长、粘缠,于我,那是一种无形的折磨,无异于受刑。何况,那样的场合,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不礼貌,也扫大家的兴。更要命的,我每每想要坐在菜口——不会喝,不会说,接接菜总可以吧?偏偏一坐,就是副主陪的位置,被人道破,吓得慌忙起立,急急让贤。
家里偏就有个逢酒必饮,每饮辄醉的人。全民上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打字超慢的那人,有天忽问:该起个什么网名呢?我脱口而出:能饮一杯无?想破脑袋也没想好网名的人,果真用上了。倒也贴切。每逢从外面饮酒回来,便伸出三根手指,比划着,自我检讨:今天没喝多,就......喝了三小杯。对于一杯是多少,我全然没个概念,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发现那三小杯的容量时,我惊得半天没合上嘴:这厮,敢情是拿酒当凉白开呀!
还是农家的小酒来得自然。左邻,右舍,这边喊一嗓子:吃了没?那边答——正吃哩!这边又喊,我这儿有六年陈,来喝两盅?是隔离呼取对君酌的意思,无需想破脑袋整什么祝酒词,拉拉家常,说说桑麻,嗞儿,嗞儿品咂着,率性得很。若是丰年留客,必备足了鸡豚。滋味醇厚着哪!春节期间回老家。我那厚道的本家大叔,慢得逍遥,顿着小酒杯,做出一个总结来:
什么是小康?
小康——就——是——四个菜!
顿时绝倒。
想来,文人的酒局,应多风雅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隽逸,出尘的况味,也是孤独的况味。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至“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生出许多遐想。古时的心境,今人还有无?也不知,那时提酒,都说些啥呢?
张维菊,山东平邑人,会计,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北作家首批签约作者。偶有文字见于报刊及微信平台。
《西北作家》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