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漳州片仔癀的前世今生
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一名宫廷御医因得罪奸臣严嵩,连夜出逃。后辗转来到福建漳州府,在府城东门外的璞苑山岩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出逃之时,顺带出几个秘方,彼时,璞苑山岩就是一间小庙,所谓岩,在漳州一般就是小庙的意思,如林前岩,云洞岩,灵通岩,璞苑山是璞苑社后山,璞苑社就是如今漳州的璞山。这御医成了和尚,自然而然也成了璞苑山岩的唯一掌门人,闽南民风素以剽悍尚武著称,跌打损伤在所难免,和尚便按宫廷药方精心炮制,炼制出一种药丸。该药丸主要成分为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熊胆,蛇胆等八味名贵中药材,即称为“璞苑八宝丹”。
漳州府在从前管辖范围极广,古时漳州人惹了官司或天灾什么的就喜欢往海外跑,不是过台湾就是下南洋,由于璞苑八宝丹的神奇功效,出去海外的人也都还随身带着,到了清朝,璞苑山岩也有了几个和尚,秘制出的璞苑八宝丹很多都寄售在茶叶店,比如汉苑茶庄,但炼制秘方始终掌握在掌门人手中,璞苑八宝丹药信和药谨始终也掌握在掌门人手中。清末民初,璞苑山岩最终因年久失修倒塌了,最后一个和尚释延侯,法名如添大师,俗名黄拢狮,不得不还俗下山在璞苑社住了下来,收了几个徒弟,并与馨苑茶庄老板李珠凑合着过日子,在释延侯过世之后,李珠注册商标馨苑药局,生产僧帽牌片仔癀八宝丹,高峰注册了高峰药局,生产王牌片仔癀八宝丹,首徒严全州继承释延侯衣钵却依旧在璞苑社,没有注册商标,在家里自制璞苑八宝丹。在解放前后,漳州的各个药铺药局几乎都有出售片仔癀八宝丹。解放后,馨苑药局并入漳州制药厂,李珠把秘方贡献给政府。片仔癀八宝丹成为漳州制药厂的拳头产品。本人有幸见过药信及这张道光初年用朱砂书写的信物。
片仔癀是誉满中外的名贵中成药,为“漳州三宝”之一。目前最早珍藏有一盒1954年生产的“璞山岩馨苑号”片仔癀,这盒历经65年的片仔癀实物依然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该片仔癀采用纸盒包装,包装盒的正面中间“僧帽商标”十分醒目,周围采用红色印刷,上方环书:“璞山岩馨苑号”,左右印有“解毒消炎、顺气退热”字样;背后是片仔癀的简要说明。盒子拆开处加贴有防伪单。盒内片仔癀颗粒为隨园形,由说明书包装。从片仔癀药粒的外观上观察,表皮已形成老旧包浆,但品质完好,上面加盖有当时的字号。
说明书的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方正中是双狮托着的僧帽商标图案,左右竖印四列,内容是:“漳州市璞山岩,馨苑片仔癀,僧帽商标,预防假冒。”下方印有启事、注册证内容、服用说明等四栏。第一栏是“更换片仔癀仿单紧要启事”,内容有“本岩自明朝开设漳州璞山岩,历今三百余年,法制片仔癀及七厘散、秋石丹,均遵古法制,销售国内外,尤以南洋群岛最为畅销,今为便利顾客识别并防止假冒起见,自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起改用本仿单,光顾诸君敬希认明本岩图章与僧帽商标及中央人民政府私营企业局注册证外,倘与本仿单不同,悉为伪药,诸希各界注意及之。”第二栏是“中央私营企业商标注册证”,内容是“本号八宝丹(片仔癀),经中央人民政府私营企业局于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核准,注册专用权并发注册证,列一四八八四号,注册人僧鼎怀商标,名称“僧帽”,使用商品第十六项中药类八宝丹(片仔癀)。局长:许涤新,副局长:千家驹。第三栏是“片仔癀简要说明”,内容有功能,用量及服法等。第四栏注明:“孕妇忌服”字样。底下是“福建省漳州制药厂出品”。从这盒片仔癀其包装和盒内片仔癀的形状可以看出当年片仔癀的生产就已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防伪功能。
片仔癀名闻天下,但其真正出处史无详载。相传明万历年间(另一说是嘉靖年间),有一位由宫庭流落到漳州的太医在漳州璞山岩出家为僧,这位太医采用宫廷配方及其独特工艺研制出片仔癀。该药对跌打损伤,消肿止痛具有独特疗效,因而在民间享有声誉。
片仔癀的“癀”在闽南方言中指的是“热、毒、肿、痛”等症状,所说旧时片仔癀在使用时,可切成片状,患者只需服用一片就可以退癀,所以被称誉为片仔癀。随着该药的畅销,片仔癀也成为璞山岩寺的金字招牌,寺僧将其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其制作密方绝不外传。民国初期,由于社会动荡,璞山岩寺日渐式微,璞山岩传人释延侯逐还俗,娶了漳州东门“馨苑”茶庄李珠为妻,片仔癀的秘方传至民间。因片仔癀的特殊疗效,随着华侨移居南洋,片仔癀也流传到东南亚各地,广获赞誉。
1956年,政府对个私企业进行改造,漳州“馨苑”与“同善堂”“天益寿”等8家药店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同善堂联合制药厂,1957年改名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1966年改制为地方国营漳州制药厂,原片仔癀“璞山岩馨苑号”重新注册为“荔枝牌”商标,片仔癀的生产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从明朝的宫廷秘方到镇寺之宝,再到今天的国宝名药,片仔癀的历史演变一直受到地方文史界的关注。这颗65年前片仔癀的发现,可以了解到早期片仔癀生产销售的情况,其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对考证片仔癀的历史提供了一份详实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