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发出

屮,是丨(xin)字向上的拉伸,与凵(kan)字的正向的组合。
丨,拉伸之意。
"引申"二字都从之,都继承了丨字的拉伸之意。

凵,张口之意。口字从之,口从凵从一,一是指示作用,表示开口(凵)里的空间。
屮,是正向
发出之意,丨与凵的组合来说明“向上发出”之意。

巾,是屮字的反字形,是向下发出之意。
木,就是向上向下都发出的两种状态的合体。
向上,喻其枝叶;向下,喻其根株。

屮、巾、木,都不是象形字,而是会意字。
屮、巾是向上向下的发出,有没有向其它方向的发出呢?
有。
那就是又与左(左字上面的部分,字形打不出来)。
《说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从又。于救切”。
“手也”,不是象形,而是转义引申。
许慎的理解很有问题。
为什么象形不是五指,而是三指呢?他的解释是因为省略,三表示多之意。
这样理解有些牵强吧?
真要象形,不会在意两根手指吧,手五指也不多,没必要用三代替。
应该正确的理解。
又,首先是方位的指示,是从右向左的倾斜。
其次,是“右手”的转义引申。
这个引申,是因为右手有力、灵巧,所以古人认为“右边”这个方位就是有力、权威的,故右边是尊贵的。
厷字从又,表示臂上的肌肉,就是来源于右臂的有力。
古人尊右,卑左。卑,从左,“贱也”。
因为尊右,又字的意义就是:尊贵、权威、有力、灵巧、守护、占有等意义。右手之意,非常淡薄。

右,从又从口,《说文》:“助也。”
这个字的使用很混乱,我们现只当它是右边的方位,方位其实应该是“又”。
右字里的“口”,不是“嘴”之意,而是人口、活口之意。
所以,才可以解释为“助也”。
又,是有力的权威,可以守护别人(口),所以称“助”。
祐,《说文》:“助也”。
祐这个字也取右字“护持”之意。
汉代之后,好事者还造了故“佑”字,表示“护持”之意,是不知道右字的本义之故。

及,从人从又,“逮也”,即获取之意。
在这个字里,又是占有之意。人之占有,谓之及。
无人可及,就是无人可以占有之意。
及第,就是占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第等级之意。

反,从又从厂。《说文》:“覆也”。
厂,读han,遮蔽之意。
又是权威、尊贵,现在,被遮蔽了,即是反了。
反叛,造反等意源于此。

左与右是相反的,不是方位,而是地位。
右,是尊贵的口,地位高。
左,是卑贱的人,只配做工。
这是两字的根本不同。
相左,是不同之意。与右这个尊贵的人意见不同,就是相左。
左,地位低,不堪大任,只能在旁边帮个忙。故左,有帮忙之意。
后来,汉代以后,出现了佐字,也是画蛇添足的味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