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万彬彬:怀揣着“任务”读书
怀揣着“任务”读书
中山市大涌镇岚田小学/万彬彬
一切源于7月21日晚上九点的那场关于读书打卡活动的经验分享微信文字直播。
张娜老师在写作组微信群里面很详细地介绍了“读书式打卡”活动的经验。开场白里的那句:“将专业阅读变成和刷牙洗脸一样的生活习惯,变成不再需要意志力来坚持的常规事件”深刻地打动了我。曾几何时,阅读于我而言,就是一件需要靠意志力和自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的活动。虽然,我在阅读中和阅读后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知的喜悦。但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外在事物的诱惑的情况下,开始阅读其实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刷朋友圈刷到了郭哥读书的一张记录表,深感震惊,每天50页的阅读量!当时心中也有一丝想自己列一个阅读计划表的打算,可惜最终不了了之。认真剖析自己的心理,无外乎不愿意给自己施加压力,懒呗!
可是,昨晚的经验分享,撬动了我这颗不矛盾的心(既想进步, 又想偷懒)。“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回想,自己最初递交申请书参加写作组,不也是因为希望能借助集体的力量克服自己的惰性吗?
直播一结束,组长便在群内发起了倡议。黄珊珊老师是第一个响应的人,而且当晚就付诸于行动,开始了第一天的打卡。神速!之前听组长说,我们群里有一个叫“珊珊”的写作大神,我算是第一次体会了大神的执行力,并拜读了看了黄珊珊老师的打卡记录:最低阅读量《教育心理学》20页,耗时90分钟!
我最近也在读这本书。说实话,我觉得很难。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啃”书。一些我完全不懂的专业术语加上一些我似懂非懂的心理学流派和观点,不断地在我大脑的各个神经元中穿梭。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不时要借助百度搜索,边百度边读书;时不时因为内容晦涩,不断分神、开小差。每当我意识到我自己开小差了,我必须一字一句地把内容大声念出来给自己听,从而把自己逼回书里去;每当我意识到我又无法将知识联结起来的时候,我必须翻回已经读过的部分再温习一次,重新整理思路,才能继续读下去。看着黄珊珊老师90分钟完成20页的阅读量,再想想郭哥50页的阅读量。心想,如果,我要读20页,需要多久呢?心中非常忐忑,甚至有点想打退堂鼓。
拿起书,发现这本《教育心理学》目前才读到70页。这70页可是好几个星期的成果。按黄珊珊老师的阅读速度的话,三天半就可以完成。我却磨磨蹭蹭地读了好几个星期。虽说中间有因为自己实在读不下去,改去读了其他的书籍所占用的时间,更多还是因为自己的懒散。我想,逼一逼自己吧!或许我能做到呢?于是,我也在群里报名参加了阅读打卡活动。
怀揣着对自己每天要阅读至少20页《教育心理学》的忐忑和期待我们组将最低阅读量控制在10页左右的侥幸中,我睡着了。第二天一早,群里面来消息了。最低标准20页!真的是20页!我觉得我“完蛋”了。本想在组里再挣扎一下,可发现其他组员都没有意见,我也就放弃挣扎了。不过,那一刻,我是第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写作小组的那份招募通知上提到的“焦虑”和“压力”。起床后,满脑子都是“20页”、“20页”呀!可是,自己立下的flag,含着泪也要立起来呀!于是,我便开始了第一天的“20页”打卡活动。
第一天的20页,我真的花了很久很久才完成。在打卡的300字心得体会里,阅读时间我只写了140分钟。但,事实上何止呀?基本那天除了送娃去游泳、打球和操持家务的时间。我全部都耗在了20页上。阅读过程,也是“不堪入目”。感觉自己阅读的场景和平时网上看见的那些学生做作业的段子很像,和自己家娃练字的场景更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厕所、一会儿手机……各种磨蹭,各种分神。读着读着,心思飞到了九霄云外。时不时就盯着书的页码自言自语。嗯!还有15页!10页!8页!5页……等到终于读完20页的那一刻,感觉真的是“通体舒畅”。无论过程怎么样,我完成了20页的阅读。我悄悄地翻了一下《教育心理学》,如果按照计划完成打卡的话,我在暑假能够完成这本“大”书的第一次阅读哦!要知道,我原本觉得我这一年也读不完这本书的。说实话,心中还是有些许窃喜。
当然,回顾自己今天读书的过程。我还是认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肯定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