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高塘:家乡那棵柿子树与黄菊花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黄菊花开了

作者 洪荒之旅

9月1日晚上,我们几个初中同学在微信群里聊天。话题是由老同学问我何时回乡而起。老同学红云问我:“何时回乡?归期可定?”想起此生,奔五的年龄了,不由自主的问自己:是啊,何时回家?此生归期何在?

于是很茫然的答道:“君问归期无归期。”

于是便敲下几行字发到微信朋友圈:

秦时明月汉时关,西域风月言清欢,一朝出关无归期,年少征程数十载,冷了秋风冷了月,发小同窗关内情,何曾颜面叙情怀?

之后有一位当老师的同学看到后答复到:

秦时明月汉时关,西域诗歌千百篇。阳关三叠好慷慨,梨花白雪仍流传。莫言秋风冷,休道明月凉。君不见,春花枯了秋华黄,断桥悬崖梅独放。千山万水虽相隔,颗颗冰心在眼前。待到它日菊花开,碧水青山道斜阳。

上天有它最好的安排,10月的深秋,确实等到黄菊花开的时候,我如期的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10月24日,当我乘飞机从昆明飞往西安的时候,已是10月份疗养行程中的最后一天。前一天得知能够把从昆明至乌鲁木齐的行程改签到西安时候,我兴奋的一宿没睡。即将半个月的疗养旅程,疲惫不堪。20天的旅程每天都在变换着城市,每天都在住着不同的客栈,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陕西老家的时候,一场连阴雨迎接着我这个从西北边疆到西南边疆再辗转关中的回乡人。

关中渭水河畔的这场绵绵秋雨,一连下了三天,气温突降。

我把最朴素的妆容展现在故乡的面前,不刻意的装扮自己,在这个魂牵梦绕的家,没人会在意你的慵懒,你可以尽情的把你的疲惫缓解。家就是家,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不用强颜欢笑去迎合谁,你就是你自己,因为家会接受你最原本的本真。

想一个人在家乡的每一个地方走走,一个宁静的早晨,秋雨绵绵的飘落着,宁静的村庄只有细细的雨声。朦朦胧胧的雨雾笼罩着整个乡村,感觉到了丝丝的凉薄,顺手披了件披肩,看着父亲在院里养的花,好美!朵朵娇艳欲滴,尤其是一盆盆的鸡冠花,在秋雨中开放的姹 紫嫣红!

这个季节,秋雨总是不断,听说我回来之前,一直干旱,偏偏就在我刚一回来,就不停的下雨,天空是解人意的,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心思,那是心底无法排解的一种情愁。

推开一扇门,沿着水泥路向村口走去,宁静的村庄,由于这绵绵的雨,把整个村庄都缠绵在睡梦中,醒的很晚,醒的很慢。只有我,破了这份缠绵,用细碎的脚步轻踏这块泥土,雨中的黄土,散发着久别了几十年的熟悉而又久违的那种泥土的芬芳。邻里的门前,一排排的苞米如画般,描绘着乡村里秋的硕果,黄灿灿的。嘎吱一声,一扇老屋的木门里一个人头露出,藏在苞米的后面,居然向我打着招呼:“是红梅,是你吗?啥时回来的?”闻声望去,傻傻的敷衍一声,“嗯,早啊”。这记性,我已经认不出眼前的老乡,尴尬啊,可人家一露脑袋居然能叫出我的乳名!木门里接着串出一只小狗,是漂亮的黄色的卷毛泰迪,亲近的,豪不隔生的传递着它的热情,嗅着我的脚跟,跟着我漫步在清晨的雨中。这个可爱的“小卷毛”,仿佛了解我的心思,围着我不停的摇尾巴,在我的脚跟嗅了又嗅,仿嗅出了脚步的方向。

前方是村南的一个小土坡,是多少次梦里萦绕的小路,小路两边是农田地,田间是绿油油的冬小麦,田埂沟畔上到处是盛开的野菊花,装扮着这个浓浓的深秋。在这百花凋零的季节,野菊花悄悄的绽放在野外,独傲枝头,渲染着深秋的早晨,在朦朦的细雨中透着菊香。拿出手机,拍了许多黄菊花的照片,仔细的留存。卷毛泰迪跳上一丛菊花中,调皮的亮着像,蒋菊花瓣揩满了一身。

沿着小路走上一段土坡,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收入眼底,一片开阔的川原沟壑纵横在视野中。那颗古老的柿子树,30多年了,风姿依旧,依然守候在原地,铺张着自己的枝丫,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好丰收的柿子,可惜无人采摘了,这可是小时候我们的最爱。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家家会把柿子摘回家,或做柿子醋、或做柿饼、或去皮做成柿葫芦、或放在家里木质的楼板上,慢慢享用。到了冬季,我清楚地记得,我经常会爬到楼上吃软软的“蛋柿(软柿子)”,那甜味在舌尖上此生难忘,还有柿子醋是家家都必做的,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自酿的果醋。眼前的这颗柿子是我们一大家族里六家共有的,如今满枝丫的柿子已经无人采摘了,这个柿子树年代太久了,太古老了。眼前闪现着小时候摘柿子的场面:六家的爷爷奶奶们带着一群儿孙,爬树的爬树,拿夹杆的拿夹杆,……,我们小孩则负责把柿子捡到背篓里,捡到软的柿子,就馋的塞进嘴巴。

爷爷奶奶们如今已经不在了,他们的坟茔就在距离这课大柿子树的不远处。这个清晨,我一个人,在这个淅淅沥沥的秋雨中,竟然不知不觉的漫步到这里,几乎已经平整的一个个坟包,长满了黄菊花,菊香四溢中,我感受着遥远天国里传递出来的浓浓亲情。

经过这颗柿子树,缓缓的走上一条水泥路,这条水泥路是一条通村路。站在通村路上,回头再次留恋地看看这颗挂满火红的大柿子树,细雨纷飞中,这颗柿子树像一把巨大的红油布伞,呵护着这一方黄土地。枝头的颗颗柿子依恋着枝头,就像我依恋这块土地一样,浓浓的,带着淡淡的忧伤,有一丝丝的凉意,唉,轻语呢喃道:天凉好个秋,柿子恋枝头,可否胜过浓恋家!

一个人继续漫无目的沿着通村路向北走去,路过长坡底(地名),看到父亲的学校------大王村小学,也是自己上小学时的学校,土围墙还在,像个废弃的遗址。学校院子内的树木成林,参天的槐树和榆树倒是很葱郁,昔日校院里天真的笑声欢乐声荡然无存。这个当年代表乡村家家户户未来希望的乡村学校,是村子里最有朝气的地方,也是乡下父老乡亲们最有盼头的地方,如今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没落的一点生机也没有。

走进这个上小学时的学校,记忆中的四座教室还有两座遗留了下来,30多年了,那砖瓦结构的校舍还没有被拆除。像两个垂暮已久的老人,固执的守候在原地等着我今晨的突然来访,这可是一个让人生梦的地方啊!教室的门是开着的,父亲的办公室在教室的里面,记得小时候,爸爸给其他班组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从讲台前跑过去到他的办公室,有时候还爬到讲台上和爸爸一起“点阅”他班级的学生。而如今,眼前的教室里课桌已经没有了,角落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听说这座教室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办瓦窑厂烧火做饭的地方,另一间是瓦窑工人的集体宿舍了。

从这所学校走出去沿着通村路出发,一走就是30多年,眼前土墙青瓦的校舍成为了永久的回忆。

正在这时,母亲打来电话,叫我回去吃早饭。

从以前上学放学的路往回走,这是一条经常在梦中出现的小路,梦里这条路总是好长好长,途中的那段坡只走走不到头,爬的很累很累,上下坡的时候,总会遇到沟沟坎坎。今天我又一次走在往日上学的小路,觉得其实这条路并不是很长很长,它其实就花了我5分钟时间就走完了,心理很迟疑,是不是谁把那条路缩短了,其实路边的一切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没了经常出现在梦里的沟沟坎坎。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和同伴们一路小跑着上学放学,边玩边跑的回家,走到这条小路的坡上,经常会望见雨后彩虹,有一次看到天上的彩虹,兴奋的就会用手指着彩虹大呼小叫。最可笑的是看到彩虹后说是不能用手去指点彩虹,说是用手指了天上的彩虹,指头就会长弯的。我因为不长记性,曾经用手指点过彩虹,晚上睡觉前担心指头会弯,就做指头弯了的噩梦哭醒,而且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天天看着自己的手指头,担心自己长个弯弯指头。

这个可笑的想法其实是我的妈妈给我讲的,现在想起来有时会掩面而笑,妈妈怎么会给我讲这个没科学道理的事情。“不要用手指天上的彩虹,”妈妈大概是想告诉我一个道理: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指指点点,对于彩虹,美丽的大自然要始终保持一份敬畏的心理来欣赏。

这条放学的路上,有太多的回忆。许多点点滴滴而今已经模糊了记忆,可是梦境总是能唤醒一些早已忘却的东西的。

又一股野菊花香扑面而来,是村口路边茂盛的黄菊花散发而来的,嗅着菊香,我不由自主的采摘了许多黄菊花捧回了家。

(0)

相关推荐

  • 【每日黄诗】一切的美,都是要累的。(2021年9月21日《柿子树》)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坚定的信仰

    坚定的信仰 冬季过后,湘黔边界的山川也呈现灰蒙蒙的一片,虽然没有北方的萧瑟,但是枫树.柿子子树.银杏.槐树.拐枣等各种常见的树都光秃秃的了. 行走山村,我总想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拍下些美的景致.当举起机 ...

  • 六月下旬的阿勒泰市,依旧是青山绿水

    六月下旬的阿勒泰市,依旧是青山绿水.天气像上苍的眼睛,时而睁开时而合上,在晴朗与阴影间轮流. 入夏已有数日.清晨有时会下雨,稀稀拉拉的雨.微风不燥,市区里树木,如白桦树.杨树.柳树.李树.榆树.丁香树 ...

  • 卢奶奶和她的柿子树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卢奶奶和她的柿子树 文丨刘兆海     编辑丨文姐 并不是每个老奶奶看上去都那么可亲. 俺村 ...

  • 治愈在乡间

    这几日陪着外地来的朋友在乡下走一走,饶我是徽州人,都有着别样的滋味. 最近的天气实在是怡人,虽然天气预报一直告诫今年将是最冷的寒冬.但徽州大地毫无寒冷的痕迹.每天一大早,太阳便破云而出,光照大地.很快 ...

  • 西郊山村的柿子树

    冬天来了,随着肃杀之气的蔓延,可看的风景越来越少了,想出去赏景的心情也淡了些,但是狭小的陋室是无法禁锢已经满世界膨散开的思絮,稍有空闲还是蠢蠢欲动想往外跑,哪怕跑出去仅仅证实一下这个季节的确没啥可看的 ...

  • 寻找青春的足迹——老知青回华县高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寻找青春的足迹 图文作者 李雪琴 1974年4月16号我们我们二十几位同学来到华县高塘公社插队落户.2017年4月30号我们一起重温往日的蹉跎岁月,再叙知青和 ...

  • 数九寒天,父亲与妹妹拉架子车去华县高塘街卖甘蔗!

    怀 念 父 亲(三) 作者 郭玉贤 我的父亲(大名郭志德,小名家顺,排行为四,村里人称四爷.四叔),1987年农历十月一日离世,享年80岁.父亲离开我们快30年了(注:此文写于2016年),但在我的脑 ...

  • 华县高塘中学800多名学生,只有我这个团委书记是女老师!

    <流年光影>第三辑: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高塘中学工作记忆(一) 1970年暑假后,我奉教育局之令,离开了金堆大山,踏上了红色热土高塘塬,去座落在高塘镇东南的高塘中学报到. 高塘塬是渭华 ...

  • 我的二伯父毕厚生与华县毕家乡完小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二伯父毕厚生(一) 作者 毕慈芬 我的二伯父毕厚生先生,1912年正月二十六生于陕西省华县毕家乡渭河旁的一个小村庄.少时就读私塾,毕业于华县咸林中学附小. ...

  • 华县高塘保卫战

    邮箱:3125136050@qq.com 高塘保卫战 1928年6月19日,宋哲元发动第三次围攻,率魏凤楼.田金凯.孙连仲三个师,在地方民团的配合下,分东.西.中三路,步步为营,向高塘和塔山工农革命军 ...

  • 妈妈,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个华县高塘人的回乡日记(续)

    邮箱:3125136050@qq.com 风往北吹◆我往回飞 图文作者 流年来袭 深圳的温度一如既往 北方的华县已是冬日苍凉 妈妈,一周的时间太过仓促 但我总忍不住张望, 朝着有你的方向-- 从这些山 ...

  • 渭华起义英烈谱:华县高塘镇黄鹿口人陈述善

    邮箱:3125136050@qq.com     陈述善(1904-1940),又名陈依萍,华县高塘镇黄鹿口村人,华县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陈述善(1904-1940) ...

  • 渭华起义英烈谱:华县高塘大王村四代英豪李万年烈土一家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门忠烈 四代英豪 --记李万年烈土一家 作者 刘自胜 李西京 杨 涛 秦岭北麓的华县高塘塬上,清流汩汩的涧峪河畔,有一个大王村.村庄东北角上有一户人家,户主 ...

  • 华县高塘塬上的万人“军民大联欢”

    邮箱:3125136050@qq.com 高塘军民大联欢 华县高塘塬区各村苏维埃接到通知,带领赤卫队和群众去高塘参加军民联欢大会.听说穷人自己的大部队开到了高塘,不少人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