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耕读文化著称的华州大明镇毛沟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以耕读文化著称的华州大明镇毛沟村
毛沟村位于华州大明镇东北部,与瓜坡镇毗邻。该村范围内有莲花池、担水沟、老虎沟、楼子沟、柳洼、狼窝口等六条沟,沟水从西向东流入金堆峪河。早年村民均顺沟依坡面东而居,不少人靠崖住在土窑洞里。在这一长串破旧民居中间,建有三间大瓦房,为毛家祠堂。解放初改为学校,1956年拆毁。人们曾惋惜的编了几句顾口溜:“拆了庙,拆了塔,村巷到处砖瓦渣。”当今虽然房屋建筑已荡然无存,但遗址仍清晰可见。毛家祖坟则位于毛沟村的上游地段,距毛氏家族第二个居地约一公里。
毛沟原住户村落 贾平京摄
毛家沟村先后有三个居住点,第一处位于沟壑边缘,这是毛氏家族最早的居住地,年代久远,遗迹难觅;第二处的旧村落在接近沟底的地方,有一个较低的平台,大概居住过几十户人家,虽然人早已搬走,但石碾、碾麦场遗迹遗物等依稀可见;第三处即当今村民居住的村落,全村有十多个姓氏,毛姓占到60%以上,大姓还有肖姓和胡姓,各有数十户人家。村民陆续离开沟里的坡台迁到塬上,如今已形成漂亮干净的新村。
毛家沟新村主巷道北侧有新建的村史馆,院内坐北面南是一栋九间两层的楼房,设有毛氏远祖纪念堂和六个展厅。两个主要展厅展示着毛氏迁徙及宗祠文史资料、毛沟村老照片、族谱、村民曾经使用过的农具、生活用具用品以及风土文化物品等。村民每逢清明节,族人都要到毛氏远祖纪念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毛沟村史馆 自网络
毛沟人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人的品德教化和知识教育。坚持以耕读文化教育年轻人,以宗教文化感化民众。古时曾修祠、立庙、筑塔、建戏楼。村子里曾有两进的老爷庙、娘娘庙,有一砖到顶的火神庙、马王庙,到清代末年就有大庙六座,建筑庄重宏伟,塑像形态威严,壁画精美细腻。在重教兴学方面,自明朝末年,毛沟人就在官窑办私塾,请先生对孩童进行启蒙教育,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到民国初年私塾仍在继续,有位外号马善人的老先生曾在村私塾讲学多年。1930年到1935年,将私塾改办成“五美小学”,校内有门房三间,厦房三间,教室四间,还修有戏楼一座。
解放后,毛沟人办学热情更高,“成年人扫文盲,孩子们进学堂”。1956年,毛沟小学迁建到毛家祠堂前,将祠堂改建为一个教室,另新建一个教室。1962年迁建到塬上大道旁,盖新教室14间。1995年筹资23万元,扩建成七间两层的教学楼。由于全村兴学,毛沟人才辈出。清代出了位肖秀才,民国有从军缅甸的赵茂义,保家卫国,后从业东北星火农场,成为著名劳动模范;受过高等教育的肖成栋曾任陕西省粮食厅厅长,肖大章曾毕业于黄埔第八期;王树铭194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王树信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后到哈工大进修快艇鱼雷专业,长期留西北工业大学任教。
毛沟村群众文化生活活跃,文艺之风很盛,村里早年建有老戏楼,每道逢年过节、夏收秋收后常有戏曲演唱活动。许多村民也会吹拉弹唱,乡村文化氛围浓厚。1955年曾成立毛沟剧团,排练并演出“梁秋燕”、“三世仇”等剧目,1967年后又将“红灯记”、“龙江颂”、“夺印”等全本戏排演成并外出到各地巡演。不仅演遍高塘塬区,还远至华县、渭南多地。舞合设计、灯光布景在当时华县境内算得上一流水平。
毛沟人在文化艺术熏陶中也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该村学子李继胜,解放前毕业于上海美专,建国初就任新华社漫画编辑,手中画笔出神入化,寥寥数笔,即可勾勒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他还能用扫帚般大笔画出舞台布景,气势磅磅礴,美不胜收。还有本村的肖逢民,1962年毕业于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一生从事书画事业,现已是当代陕西著名的书画家。
毛沟村 高振强摄
毛沟人继承传统文化,兴教办学,快乐向上的文化魅力,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使村貌、村容、村风欣欣向荣。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资料丨盘点一下老界首的剧场

    [老界首剧场] 戏剧演出早期没有固定的场所,常就地演唱,俗称"地摊".随着剧种的进化,角色行当的发展,演员的渐增,原有几人,十几人到几十人,便出现了临时用牛车撑架,上铺大木板的&q ...

  • 蔚县水东堡村

    在蔚县县城西部的南留庄镇,有这么一处形制标准.保存完好的古堡:它形状方方正正,进堡门一条直路可走到尽头,两侧房舍对称铺开,戏楼.庙宇.街巷.老宅如初,简直是个完美标本.这个村的名字叫水东堡. 据资料记 ...

  • “世外桃源”王家辿

    □本报记者冻凤秋 走进长长的隧洞,暑热消散,一缕清凉的气息悠悠地沁入心底,世界忽然安静下来. 向着远处那抹摇曳的光亮,慢慢走去.青山绿树,豁然开朗."王家辿农耕文化博物馆"十个大字 ...

  • 中国古戏台,人间烟火气

    从最早出现的"露台"到金代三面观的戏台,至元代,戏台分前后场非常普遍,明清时,戏台更是遍布各个城镇乡村. 中国古戏台充满了烟火气与人世的温馨,它把楼台笙歌的嘈嘈切切.人世娱乐的流光 ...

  • 我的家乡华州区柳枝镇,记忆中的元君庙!

    记忆中的元君庙 作者丨孙登高 我的老家柳枝镇的元君庙早已灰飞烟灭,没有留下块砖片瓦,但却因考古专家发掘仰韶文化,元君庙泉护村遗址的重大发现,而久负盛名. 20世纪50年代初,刚解放的那个年代,元君庙在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 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

    渑池赵沟村,距渑池县城46公里,紧邻仰韶大峡谷景区.赵沟村全长280米,宽70米,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10座,独宅6座,石头房屋26间,土坯房屋90间,砖木结构的古式门楼16座,石头巷8条, ...

  • 小说连载《崎岖尘世路》第三,四回 作者:庞小满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第三回.刘必成助友寻弟 观音庙善信如云 上回说到南华村陈李张那三户富裕人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发财致富.马善仲在危急关头, ...

  • 华州大明镇韩凹村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韩家凹村名的来历 华州区大明镇韩凹村地处金惠塬之西北隅,东靠毛家沟,南接马家坡,北连沟南村,西与三义村隔河相望. 韩凹村 刘焕民摄 村庄坐落地形以东西两边高, ...

  • 暑假孩子去哪儿——走进韶关隐世村落 体验淳朴耕读文化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到!在这个火辣辣的假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在烦恼如何安排?不如结束一学期繁重作业的孩子,来一个轻松愉快而又修心养性的旅游!那么,轻松又养性的旅游哪里找?那么,我们让孩子&quo ...

  • 乡愁胶东|栖霞男人恪守耕读文化

    栖霞男人 栖霞男人是山里汉子,刚强.豪迈,似牙山,充满阳刚之气,却没有锯齿.严峻却又随和,与人和睦相处,与天随遇而安,无愧于先贤丘祖,是和谐理论的老祖宗. 栖霞男人缔造了一条学术源流,浩浩荡荡,又润物 ...

  • 武汉一古村落 徽派建筑彰显余氏智慧 耕读文化传承百年

    有人钟情于自然山水,有人偏爱历史文化,我则对古村古镇情有独钟.总觉得古村古镇有一种魔力,它能让时光慢下来,也能让心静下来.建筑或许会被岁月斑驳了颜色,但透过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又分明感受得到那或典雅或 ...

  • 李继槐序•跋 杂文集(连载二) 济源耕读文化大观园

    李继槐序·跋 .杂文集(连载二) 济源耕读文化大观园 前言 中华民族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曾经是一个农耕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对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于是一些富裕阶层的有识 ...

  • 耕读文化与门窗艺术的关联性研究(艺苑)(贾祺悦 潘邦金 陈祖建)

    2020-02-04 07:35:12 艺苑 2020年5期 贾祺悦 潘邦金 陈祖建 [摘要] 民居建筑中的艺术载体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目前针对耕读文化与门窗艺术关联性研究的内容较为缺乏.本文主要分析 ...

  • 以“戏窝窝”著称的华州古村落——瓜坡镇南沙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话 说 南 沙 作者 雷 梅 宋朝峰 瓜坡镇南沙村位于华州城西五公里处,石堤河西岸,东与杏林镇沙圪塔村隔河相望,北邻"古村落保护区"瓜坡镇 ...

  • 试论会宁耕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作者 马泽龙

    试论会宁耕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作者    |   马泽龙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周年--会宁县党岘乡杨占林同志侧记><会宁县党岘 ...

  • 华州赤水台台村:1946年我为了看羊失足渭河卷船底

    邮箱:3125136050@qq.com 失足渭河卷船底 感恩改江救命还 作者 刘自胜 1946年夏,我已经叫十岁了,尽管自己是父亲五十七岁时得的贵子,但由于家贫如洗,食不果腹,心里想上学,而学校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