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抓住理性思维这一核心,能力提升了分数自然不会低

“赢在起跑线”的说法,一直被否定被批评。因为,客观上它制造并传播焦虑,让一部分家长让孩子疲于奔命不得安生,也让另一部分人消极懈怠,反正都不占优势将来只能靠运气,那就得马马虎虎混着过呗。

学习起跑线的说法,过度强调自然不妥,断然否定的避而不谈,也不符合客观现实。因为总有人看起来不怎么占优势,最后结果也不错的。

之所以提到这一话题,是有家长问了相关的问题。大致是说,生活在小镇上,生活还过得去,就是想好好教育孩子,希望能在念书这条路上有点出息,想从小学就给打牢语文基础,不输在起跑线上,问我能否给些建议。
记得这位多年的老粉丝家长,第一次交流的时候,她儿子还没有上小学一年级呢,如今孩子居然都上三年级了。
生活打拼的辛苦,子女教育的焦虑,经历过,我们都是有体会。
所以只要是真正遇到有价值的问题,是一定要回答的,而且是必须认真回答。
这既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对于自媒体号来说,也是对于粉丝们的信任的担当。
对于一个搞教育好为人师每日喋喋不休,又喜欢写作的人,这绝对算是把精力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答疑解惑,促进每一个想学习个体的提升,让更多的家长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学好语文,让更多的孩子学好语文,也是实实在在的在为中国的教育做贡献。
初中小学到底该怎样打语文基础,才能让中考高考的时候写作能力大爆发?下面开讲:

第一,重视理性思维的开发。

或许你会说,孩子应该是天真和快乐的,咋就要和理性思维扯上关系呢?
先看看啥叫理性思维:它是感性思维的相对概念,是一种具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充分的理由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
再简单的说呢,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是什么?举个例子一说大家就全部都知道。
雪化了变成了什么?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内向沉闷白发苍苍的冬婆婆终于说再见了,压抑已久的小雪花改变了自己的形体,流动起整个小溪的欢乐,唱着欢快的歌,唤醒树木,唤醒花朵,整个天地变成了春姑娘的世界……,很显然的,这就是有抒情性的感性的思维。
雪化了变成什么?雪化了变成了水。当气温达到0℃的时候,固态的水就会变成液态的水,所以雪就融化了,汇聚到小溪里,小溪就涨水了……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的思维。
发展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并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科学学科的事情,学习语文,也不能忽视。
我之所以这么强调,恰恰是大家学习语文,往往比较重视感情而忽视理性。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大家让孩子背唐诗,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子成龙的心理,驱使着我们和孩子一起背了很多古诗,也给他们讲了许多童话故事,这些感性形式的东西,确实符合儿童的天性,也符合教育的规律。
但是我们的教育并不能仅仅止步于这些,该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讲道理。
有些家长做的比较好,想给孩子讲一讲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但是老辈人或者是有一些同辈人,总是不经意的说,孩子那么小他又不懂,讲那么深刻的道理有什么用?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和观点,往往会扼杀孩子理性思维的成长。儿童是好奇的,往往会对一些寻常的现象有兴趣,我们能引导他们思考,就是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科学精神,是为未来他们的理性成长,或者说全面发展,打下均衡的基础。
当下次孩子再问你一年为什么有四季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嫌孩子话多,实在自己不知道,那就到网上去搜一搜,从现象到理论,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草木萌芽到秋天落叶,从春雨降落到滴水成冰,认真给孩子讲一讲。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绝不是仅仅知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古代的船也不可能快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样的说法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有效说法,和这一说法异曲同工的夸张生活里也有,如“宝宝高兴死了”“宝宝伤心死了”;《丑小鸭》《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都是引人入胜的,和主人公同悲同喜的时候,更要去体会故事里面的道理。

第二,重视理性思维的训练。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生活中当然少不了赞美抒情。但是生活中更多的部分,主要是有有详有略的叙述,条理清晰的说明,以及鲜明观点的表达。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有条理的把自己的事情说清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了幼儿园,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家长总会问幼儿园里面一天都经历了什么。有的孩子表述的清楚,从孩子的叙述中,家长知道孩子午餐吃了什么,都和谁玩儿了,老师上课说了什么,给大家布置了什么任务,能得到这些,自然也就放心多一点。
为什么孩子能说清楚?除了要有天赋,更关键的是家长的引导和训练。很多同学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之后,作文一直都写不好,有时候原因就可以追溯到这样的时期。
英国人约翰·亨利·纽曼的《大学的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一书指出∶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成长阶段的理性思维的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顺利的通过高考,在整个一生中的工作科研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更多的课程是以理性逻辑的方式,等到有了工作,虽然未必去搞学术研究,搞科研,但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无不需要理性来分析来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就让我们想象到当他们长到了16岁到18岁时候的样子,那时候成人礼局,他不再是小学生,而是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公民,到那样的时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分析事物。
而到那个时候学习的任务,也将以理性的分析为主。所以为了孩子长远的考虑,不妨在时间还算充裕的时候,有重点的去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

第三,语文考试的阅读和作文都是考查理性思维。

语文考试考什么?阅读和写作,自然是所占比重最大的。除了背诵和默写的内容,大多数是要考的逻辑,要考思维的。
比如阅读会考到一种修辞方法叫“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呢?生动形象!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答案,不应该是记住的,而应该是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并且分析出来。
如: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像分析这样的句子,就不能只答一个生动形象便匆匆了事,得结合课文做具体的分析,到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具体的效果是什么?
再说说我们的作文。不少人有一种误区,觉得作文只要词藻华丽,讲究修辞,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充钱的时候,也许这是管用的招数,但是越往后,越要考察大家的思维和逻辑。
电子设备横行的年代,虽然感性的形象,文字音频视频极易得到,但是支撑这一切背后的逻辑,却是理性思维。
如果写作文仅仅会抒情,而不会理性分析,必然是落后于时代的。10多年前教初中,看过一篇文章,标题叫做《文学少年带鱼高考的警示》,里面提到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正是那一代中学生的通病,不加强理性训练,必然会降低一代人的水平。当时的写作情形确实如此,很多的教辅资料便是收集好词好句,老师上课也组织同学背,背的好了,运用一些模板和套路,中考作文便没有负担。
但写作如果仅仅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而转,必然会丧失它的一些意义。
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儿,它是在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表达。
作文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问题,它更是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创造能力的综合反应。到了高考作文,更考查的一个青年的潜质,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些,再想到我们自身,把我们融入到时代里,如果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如果不养成逻辑思维的训练,不注重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个人的胜出一定是很难的。
文章来源:百家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