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俊 | 南船头古庙会

往期回顾 

作者:王致俊

农历二月二十三,是许多古庙开山的日子。这一天庙里举行“公饯”、仪仗、笙乐吹奏,雇员们捧着装有若干道供品菜肴的食盒,和尚、道士们衣冠整洁,后面紧跟着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浩浩荡荡,趋之若鹜,很是热闹。
我们儿时也热衷于跟着父母赶庙会。过完春节,便盼望农历二月二十三,这天是南船头村庙会。那里是一片平展展的开阔地,河水潺潺,杨柳参天,景色迷人。跨入文峪河桥头,南北两道河堤上树木苍挺,鸟鸣林野,鱼游浅溪,微风吹来,那种投身大自然的美妙情趣,让人心旷神怡。
后来我才知道,二月二十三是孝义东乡,南船头等十八村娘娘庙开山门举庙会的日子,南船头庙会是个统称。按村人回忆,十八村娘娘庙,约建于清·雍正、乾降年间,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古建筑群落,它坐落在南船头与北船头村之间向东延伸四华里处。由山门、东西配殿、雄伟的娘娘殿及配殿、幽静的花园构成,呈清代建筑风格。送子娘娘形态丰盈,端坐于正殿神阁中,膝下有一群憨太可掬的裸体娃娃,阁外侍立着诸女神,形态各异。赶会的人们第一件事,就是跨入殿门,上布施求娘娘保佑平安;大户人家老夫少妻,久婚无嗣,出于求子女的愿望,将希望寄托于送子娘娘。当时祭祀活动很多,有水母、圣母、送子娘娘,还有龙王。它们大都坐于神阁里。三月初三娘娘生日那天,南船头等十八村都组织有专门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尤盛,庙院里人声鼎沸,殿堂中香火飘绕。
令人难忘的是,一片平展展的开阔地里的商品交易会,西起南船头村前,东至磁窖河,足足有四里地长,人流如潮。道路两旁、河滩上,搭着帐篷,交易五花八门,有布匹衣帽市、蔬菜瓜果市、风味小吃市、食品市、粮食市、农市、猪羊市、马市、鸟雀市…应有尽有。吆喝叫卖声,此起被伏,不绝于耳。商品摊点摆满路旁、河滩,让人眼花缭乱。据老人们讲,那时庙会上的文化活动也很活跃,有耍猴卖唱、跑马卖艺的;有挥刀弄武、测字算命的;还有刺绣、花窗、木雕工艺品的……年轻的女人围满了地摊,忙着选购红绒线倒吊着的圆形护身符;还有银质“子孙库”引人注目的是古庙前的柳树滩,陈列着刀矛、九节鞭类的器械,周围人山人海,中央一位耍枪挥刀的艺人,在一招一式地认真表演。他那密不透风的娴熟动作,让观众眼花缭乱,不时赢得一阵阵的掌声和喝彩。
夕阳西斜时,赶会的人们渐渐稀疏,商家陆续离开。那时十里乡村道路不平,但好像大家一点也不觉累、不觉远,只盼着明年二月再来。
令人叹惜的是,在抗日战争年代,日寇拆庙修建碉堡,十八村娘娘庙遭遇了毁灭性破坏,搞得片瓦无存,夷为平地。从此,油灯熄灭,香火断绝。此后,每年的娘娘庙会移到了南船头村,一直沿至今日。然而,十八村娘娘庙也罢,南船头庙会也好,这里总归是一处引人入胜的吉地祥园,它客观上促进了南船头庙会和这一带村落的经济繁荣。
南船头是个古老的地名,住于孝义市城东二十里处,古为通往平遥的一条要道,常有商旅、驼队往返路经或宿营此地。随着民间文化的回归,旅游业的振兴,望有识之士,利用这片广阔而平展的土地和古庙原址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可为县城近郊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闲胜地。
更多人在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