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海 || 康定路,在这条低调的马路上,倾听历史与现实叠加的心跳

每当走在康定路上

耳畔不禁回响起一首老歌:

《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 卓依婷 - 风之谷

曾经拆迁地块上的

一幅幅涂鸦作品

把康定路带回了人们的视线

它让人们看到

这条远离喧嚣的小马路上

焕发的无限生命力

今天一起走进康定路上

那些充满时光与记忆的老建筑

去倾听历史与现实叠加的心跳

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岁月温情

传统上,康定路沿线多为商住和工厂混合区,但老上海也都熟悉,这条如今并不那么知名的马路,曾是静安地界内繁华、名人汇聚之地。

(图:80年代初,康定路西康路路口)

康定路东起泰兴路,西至万航渡路,3公里不到,全部位于静安区境内。原名康脑脱路(Connaught Road),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906年。得名于英国驻华公使爱德华七世的兄弟之名。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租界时,正式改名“康定路”。

康定路与多条东西向道路交汇,包括泰兴路、江宁路、陕西北路、西康路、常德路、胶州路、延平路、万航渡路。

“南姚”

说康定路,先说一个老静安人熟悉的地名:南姚。

百年前,“南姚”是个村庄;百年后,这里成了地处静安中心位置的高档住宅区。

叫“南姚”的时候,这里还不是城市,河流阡陌,农舍炊烟,乡土气息甚重。工部局开始修路后,“南姚”被康定路、常德路、新闸路和西康路围了起来,武定路则从东到西横穿,将其分割为两瓣。

在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拆迁前,这里还有一个老地名为人熟知,“蒋家桥”。

康定路等马路开通后,这里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便开始繁荣了起来,上海制造厂(南洋电机厂,武定路)、华通电业机器厂(华通开关厂,西康路),胜德织造厂(胜德塑料厂,中国最早的塑料厂)都在此地,稍微晚些迁来的,还有沙利文面包厂——也可以从中想见,当年被围在“南姚”内的,很多是产业工人。

(图:南姚低矮的平房。图片来自“不老的石头”的博客,几年前,依然能在康定路上找到这些当年“南姚”的痕迹。)

最为繁荣的,就要属康定路这段了。

康定路的商业十分完备,从西康路口到常德路300米间,有脚踏车行、中药房、万红照相馆、沈大隆百货店、协和饭馆、尼绒绸布店、蒋家桥菜场、南阳南货店、大同文具(图书)店、走一达烟酒店、双麻皮弄堂点心店等等,这些店铺虽然档子不高,但符合附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那个年代也足够齐全了。

“张宅花园”

康定路2号,建于1923年,因为是张发文的旧居,所以也被称为“张宅花园”。

这是一处法式独立花园住宅,由3幢独立的四层花园住宅组成,总称“康定花园”。立面楼层之间有几何装饰带,几何纹样简洁,整体构图强调垂直线条。受当时装饰艺术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历史人文价值。

这里原为上海滩上一位“颜料大王”张发文的住宅,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康定路2号的地址,曾经一度是上海市卫生局儿童医院。

1953年,市卫生局接办私立上海儿童医院,同年11月,又与建于1950年的上海市立儿童保健院合并,定名上海市儿童医院,定址康定路。

1973年4月,市卫生局指定该院设儿童保健组,后又改组为科;经历过1987年的扩建后,到1990年,这里有床位300张。一年后,全院迁到了当年市六人民医院的位置,北京西路1400号。

“徐园”

康定路5号,曾为“徐园”。

熟悉上海历史的朋友肯定会问,上海滩曾经著名的“徐园”不是在天潼路么?

关于“徐园”的地址,说法多种,比较集中的观点认为,第一个“徐园”,应该是在靠近浙江北路的天潼路814弄。

1887年,徐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一毛钱。园内专设戏台,演出昆曲、髦儿戏等,每晚还张灯结彩,元宵夜更有各色烟火花炮,引得沪上骚人墨客争相结伴来游,亦在每年举办的菊花会上,斗酒赋诗、寻欢作乐。当然,“徐园”在中国历史中最为出彩的一笔,就是在这里,放映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图:1896年的6月30日,徐鸿逵在“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厢房里,将西洋戏放给了亲友们看”;相信那天在徐园里看着《火车进站》的上海市民,惊诧程度要比巴黎男女更胜一筹。)

徐园的“主人”是海上富商徐鸿逵,浙江海宁人。然而,在《静安区地名志》中,同样对徐园有过如此记载:

“徐园地处昔康脑脱路5号(今康定路,昌化路东),原名双清别墅。”

徐鸿逵58岁那年意外坠马,匆匆早逝,徐氏二子贯云、凌云得到一笔动迁补偿款后,就在地价较低的康脑脱路(今康定路)购地重建徐园,并于1909年完成迁址。

新地块比旧园大,但是不再称“双清别墅”,也没再放影戏;戏台比原先大得多,又成南社的雅集之地,柳亚子、高天梅、朱少屏等名人常到此一聚。

(图:1913年,宋教仁遇刺,哀祭仪式便在徐园举行。1916年9月30日,孙中山亲来徐园慰问、宴请华侨讨袁敢死先锋队,并在大门口合影。)

(图:徐凌云(左)与爱新觉罗·溥侗合影)

此时的徐凌云,已成昆曲大师,与爱新觉罗·溥侗又有“南徐北溥”之称,因而徐园内的曲社活动、演戏交流益发热闹起来,还常被用作电影外景地。1930年代初,徐凌云曾用一台16毫米的摄影机,在园内拍摄了《游园》、《惊梦》、《梳妆》等昆曲折子(默片)。

然而,时光总是无情,再美的花园、再优雅的建筑,全都经受不起时光淘洗。抗战期间,位于康定路的第二个“徐园”,也毁灭在了一场大火中,之后,在大火后的地基上,建起了大明造纸厂。

暨南大学旧址

一幢三层的白色小洋楼,静静地排列在道路沿街,极少有人知道,这里便是“华侨第一学府”——暨南大学在上海的旧址。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入租界,郑振铎先生笔下著名的“最后一课”便发生在这里。

小楼底层有卷拱门窗,二楼设西式栏杆阳台,三楼上部还加盖了一层阁楼。虽然历经沧桑,却风姿犹存。

正是这座小小的白楼,承载起了当时整个中国华侨教育的命脉,而今耸立在时光中,悄悄诉说着有关于莘莘学子的历历往事。

“朱楼”

康定路759号,如今的静安区政协所在地,就是我们要说的“朱楼”——上海滩豪门小开、朱斗文的旧居。

这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曾是豪门世家朱斗文的公馆。朱斗文为朱鸿度之孙,后者是近代首家民办纺织厂创始人,所办的裕源纱厂、裕通面粉厂遍及全国。建筑属古典主义风格,砖混结构。

朱家在上海发迹于朱斗文的祖父朱鸿渡,他是当时国内第一个私营纱厂裕源纱厂的创办人(国棉四厂的前身),在朝廷里也有了头衔,曾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浙江候补道、浙江铜云局总办。朱家在朱幼鸿时代,全家还都“以厂为家”,老太爷每晚还要亲自巡视厂房。

等朱幼鸿1925年一去世,儿子们就呆不住了,各自在新乐路、霞飞路等上好地段买地造屋,而朱斗文的花园洋房,是他这房五兄弟中是最漂亮的一幢。朱如山(朱斗文之弟)婚宴时,曾在这里的大草坪上摆下二百桌酒宴,整条马路竟被来贺者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朱斗文接连娶了六房太太,全部和平共处在这一幢楼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朱斗文带着姨太太们搬到华山路去了。文革爆发时,他竟提前一个月(即一九六六年五月)去世了,红卫兵要斗他也没斗着,倒是几个活着的姨太太替他受罪,被赶去住人家房子的汽车间。

司米托莫银行旧址

康定路770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园里,有一幢红墙红瓦的老洋房,格外惹人注目。

它由当时的尾原工程所设计,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数易其主,在建成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曾长期作为日本住友银行亦称司米托莫银行职员宿舍。

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为砖木结构的假三层,四周镶嵌红瓦,斜面屋顶,南侧正立面带有外伸式门廊,在绿意映衬间,别具一格。

2004年,培进中学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这座走过80多年岁月沧桑的老洋房,成为了上戏附中的校舍,在新的时代中依然焕发着无限风采。

培进中学

培进中学,校址为:康定路770号。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协进、锡珍、培成、胶州(南屏与交通)等校先后合并而成。

私立协进女子中小学系1927年由交大附中教师黄轶如女士所办,黄自任校长。初办时学生仅47名,1936年发展到近30个班级,有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部。1949年黄辞去校长职务,市教育局以其一生鞠躬尽瘁于协进,于1952年特给予退休待遇(当时教师退体条例尚未颁布)。学校特别重视音乐教育,有钢琴8架。

锡珍女子中学,创办人杨锡珍曾任中西女中校长,1938年建校,1947年发展成为高

初中各年级齐全的完全中学,1952年并入协进。

培成女子中小学,1937年前由美国培成博士创办,后由曹静渊及弟曹未风接办,聘请当时有名的进步教师巴人、金人、姜平(即孙兰)等任教,对学生思想影响很大。1940年,建立了中共培成中学地下支部,开展革命活动。学校藏书丰富,重视全面发展,为当时有名的进步学校。1954年与协进中学合并,称现名。

南屏女子中学,1937年底由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教导主任曾季肃与迁沪杭州女中教师集资筹建,1939年得沈亦云捐资数万元购得独立校舍(胶州路45号)一幢,稍具规模,聘请夏丐尊、陈珪等名教师任教,教师大半来自杭州女中、松江女中等校,取名南屏,以示不忘杭州。

交通中学,原名交通模范中学,由7位交大校友于1939年创办,后由资本家阮宾华接办,改名交通,聘请许国璋、许国培等名师任教,又设立清寒奖学金,帮助有困难学生就学。1956年南屏,交通两校合并,称胶州中学,1980年又部分并入培进。

创办初期的宗旨为:“教育青年学生,提高女子教育,以上追我国曩代女德之隆,远继欧美各邦女权,不以女性自薄,肩起时代责任。”学校重视英语教学及全面发展,聘请有名望的进步教师巴人、金人等任教,对学生思想影响很大。协进办校宗旨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强调学生健全身心,充实普通智能,养成善良习惯。

培进中学图片集锦

上海市培进中学72届同学大联欢

上海市培进中学76届三班2018年迎新春暨763开心乐园建群二周年庆

(完)

1992年,有班级21个,其中初中10个,高中7个,预备班4个。学生983人,其中初中生480人,高中生304人,预备生199人。教职员工107人,其中教师62人。占地面积6145平方米(其中运动场919平方米),建筑面积6867平方米。

胶州中学图片集锦

(完)

“安居”

康定路上的“徐园”,曾是南社的雅集之地,自然在这条路上,少不了南社的重量级人物——康定路947号,这里曾是胡朴安的故居。人们称其为“安居”,1936年到1947年,胡朴安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

“安居”位于康定路在和延平路交叉口处,有一片沿街联体公寓房,西式的水泥结构,红色的瓦顶和红砖的镶边,很有德国建筑的味道。

胡朴安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南社诗人。30岁时,在沪经商,后加入国学保存会而脱离商界,担任《国粹学报》编辑。抗战后,曾任上海通志馆馆长。晚年患脑溢血,半身不遂,只能居家著述立说,自称“半边翁”。个人藏书颇丰,后来全部捐赠给合众图书馆。

(图:胡朴安)

胡朴安的故居分为两栋平行排列的三层楼房,一南一北,砖木结构,中间的空地是一个花园。如今,南侧的楼房里住着十几家居民,北侧的楼房则被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用来办公,来来往往的人和进进出出的车辆,编织出了浓浓的人间烟火。

漫步在这些沧桑厚重的老房子里,你感受到的不仅有峥嵘岁月,更有往事温情。它们的一砖一瓦,都是凝固了的历史,你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生长文脉,更是一座城市的性格与抱负。

康定路第七小学

康定路1218弄2号,曾为康定路第七小学。该校原为私立春祺小学,创办于1948年。

1955年改公立,用康定路第七小学名。学校占地2.1亩,学校建筑面积552平方米。

1988年,有班级11个,学生393人,教职工3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1988年学校航模小组获市无线电遥控船模比赛第一名。

康定路上的幼儿园

康定路幼儿园,园址为:康定路758弄18号。1956年创办。

康定路第二幼儿园,园址为:康定路1348弄1号。1986年创办。

“寻找张爱玲”

都说康定路上有张爱玲的故居,但实际上,这处红砖大房在康定东路上。

走过康定东路87弄,你就会看见它。这里原先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给女儿的陪嫁。

从1920年张爱玲出生时起,她在这座老宅中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

这段时间,这里就像是一座牢笼,禁闭了自由,也禁闭了一颗迅速成长着的心。也是这段人生经验,带给了她从23岁到25岁之间的创作高峰。如今,这里被改建为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

包括张爱玲作品在内的各类书籍,暂时存放在地下室;大客厅可以通往张爱玲书屋,里面陈列着关于张爱玲的中英文书籍、影视作品等。张爱玲被父亲禁闭在一楼的那间屋子已经做了教室,从窗口里,可以看见对面的佣人房。

张爱玲曾在《私语》中,详细叙述了在这座大宅内的生活,如被关禁闭时呆的黑屋子,和弟弟一起在阳台上骑脚踏车等。

小说《倾城之恋》中曾描述过的白公馆黑暗的客厅,其实也取材于旧居那终日不见阳光的客厅。据学者考证,《半生缘》中姐妹同嫁一个丈夫的情节,其实也源自这条弄堂里一户邻居的故事。

正是这栋房子,带给了张爱玲无尽的敏感、倔强与哀愁,那种阴郁、刺痛的生活,也一直延伸到她的内心和创作中。

回忆儿时

康定路的旧式石库里弄

(摄影:小江)

图文内容来源:看懂上海、in江宁、摄影部落、《上海市学校概况》等网络平台和书籍,版权属原作者,特此鸣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