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誓言 承前启后
海丰县海城镇土瓜山村开展庆 “七一”暨红色教育活动
阳光灿烂,热情满怀。6月30日,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村委土瓜山村全体党员为庆祝建党98周年,举行重温入党誓言的庄重仪式,同时,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一是在新时期巩固该村党员的党性,做到时刻不忘初心,牢记肩负的使命,二是该村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性的红色革命老区,要在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宣誓仪式之后,面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邀请了对该村红色历史比较了解的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资深讲解员罗晓梅义务为学生进行讲解,她重点介绍了村里在过去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如何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支持党在各个战争时期秘密驻村,开展各项地下活动之工作。比如大革命时期,广州起义失败后,其部队改编为红四师,撤退至海陆丰时,在埔仔峒一带打游击,该村农会会员、赤卫队就曾配合红四师作战,以及掩护伤兵员在该村养病等革命经历,以及期间发生了一些军民鱼水情的革命故事。
这些革命事迹感染了学生,他们七嘴八舌,纷纷向讲解员罗老师提问,广州起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学生兵?他们怎么会到这里来打战等问题。
罗晓梅一一为同学们作了解说。她说,广州起义就是指1927年12月11日,由我党在广州领导的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这些学生兵就是参加广州起义的。可是失败了。之后,于1928年元月,由叶镛、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抵达海丰,与南昌起义的红二师会师,并与海陆丰工农武装相结合,并肩作战,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游击战争。徐向前所领导的红四师部队就在这一时期,曾在这一带活动。并于解放后,徐向前元帅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著名的回忆录《奔向海陆丰》。这篇文章就是回忆他在广州起义之后到海陆丰这个红色根据地来,在这里坚持了一年有余的武装斗争,与当地的群众并肩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
这一问一答,气氛生动,更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红色教育课。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平时多在课本上学习有关历史。今天,实地上课,聆听讲解员老师的解说,仿佛身临其境,更让我们懂得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学好本领,告慰先烈、报效祖国。
一位老党员教育学生们说,如今回顾起这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仍然是那样惊心动魄,壮志激怀。英烈们崇高的革命信仰和为追求理想的实现而不懈斗争、舍身取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推动我们在新时代向前迈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附:
星火映山红
——记土瓜山村红色革命事迹
土瓜山村,现隶属于海丰县海城镇埔仔垌村委。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群山环抱、树林茂盛、地处偏僻、容易隐蔽,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成了我党开展地下工作的重要据点,曾经掩护了许多革命党人,群众基础牢固。在各个战争时期,村民们积极参与,青壮年参加革命队伍,村里还建了地下交通站,多数村民成了堡垒户,为我党的工作,有的站岗放哨、有的通风报信、有的掩护伤员和官兵、有的搞民运等。也正因为如此,该村成了各种反动势力攻击的目标。抗日时期,该村被日本鬼子实行“三光政策”,全部村民被迫四处逃离,之后又实行残酷的移民灭乡,封锁交通,村民们被集中赶到石湖村。解放战争时期又被国民党围剿,村民再一次离乡背井……当时,全村人一共有300多人(仅有郭、黄两姓氏,郭为大姓),到了解放后,仅剩下63人……
当年,该村成立了农会,会员有郭香、郭金福、郭水锦、郭水枝、郭木富、郭华炳、郭华兰、郭华恩、郭潭如、郭潭发、黄细九等,他们经常在郭氏的祠堂召开群众会议,向群众传达、宣传彭湃同志爱党救国的思想和为什么要起来闹革命的道理。这一时期,彭湃的得力助手杨其珊也曾到该村指导农会工作。在农会的教育和带领下,村民们的认识和觉悟都很高,当时村里有好多热血青年毅然参加了革命队伍,例如郭华钦,他于1928年参加赤卫队,后编入红军49团,1930年1月在陆丰大安参加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牺牲时才35岁。郭顺,1928年参加赤卫队,后编入红军49团,是一名号兵,1930年1月在海丰县大安洞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郭容娇,赤卫队员,1931年加入党,曾担任红军49团团部经理处司务长等职。
1928年,革命处于低潮。该村农会仍坚持地下斗争,支持党的各项地下工作。当年,红军进入埔仔峒,到了村里,并在该村现为水库边的半山顶,土名叫(大窝、横窝)的地方,设立临时医务所,救治红军伤员。该村的农会会员与群众一起抬运伤员,运送军需物资,包括食水、粮食等。同时,赤卫队熟悉地形,经常配合红军一起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进行多次战斗。
然而,据村里老人回忆,一次,红军里面有好几位学生兵,在该村前方的银瓶山下遭遇敌人突袭,全部遇难,可怜啊!他们都正青春当年少……
如今,有村民说,三更半夜,偶尔还会听到炮火的轰炸夹杂着冲锋的撕裂声依稀传来,令人头皮发咋……
抗日期间,即1943年,日本侵略者从惠阳三坑进入埔仔峒,对各乡各里进行抓捕、摧毁。当得知该村是共产党活动的重要地方,更是对村里进行杀光、抢光、烧光的残酷手段,惨不忍睹。该村的两座祠堂被敌人烧了建,建了又被烧,多次摧毁。
到了解放时期,我党又在该村建立了情报联络站、交通站,站址就设在郭氏祠堂。站长陈赤(赤佬),成员有陈世阳(老世阳)、陈美兰(女)、陈庆民、郑义、陈金孝、郭金木(该村村民,仍健在,今年96岁)、郭容娇(该村村民)等,还有党的领导干部:蓝训才、刘夏帆、黎宣、胡汉南、黄波、曾流、袁复、郑潭佑、王春,以及蛟龙队的陈貌让,天雷队的江国新等,以及很多不知姓名的同志曾在村里呆过。
当时,大部分的重要革命情报由该村的农会负责,他们轮流执行任务,徒步从黎仔耳大山出发,翻山越岭把情报转送至赤石的革命据点。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同志和群众的安全,经党组织的部署,该村农会在村后面的日出垭山和西斜岭尖山的山顶设立农会“消息哨点”,即以树青为信号标识(树青是较高的树木)。哨点由村农会成员及群众轮换站岗放哨,如果发现有海城方向来的敌人,就放倒日出垭山上的树青;如果发现敌人从梅陇、惠阳方向来的话,就放倒西斜岭尖山上的树青,这就是发现敌情的“信号树”,一旦“信号树”放倒,村里的革命党人和群众就能及时躲进村后的原始森林,减少牺牲和伤害。森林里面设有碳窑,还成了我党隐蔽在里面的办公场所。
还有为了方便我党在村里开展工作,村农会又在帝爷公庙后面的大树下搭草寮给革命同志居住。当时,情报站的有关负责人陈世阳之妻陈美兰就在帝爷公庙后的草寮里生了一个孩子。该村也有不少妇女加入革命工作中来,有别名叫尾婆仔的堡垒户、郭木水(仍健在)、郭月清(交通员、健在)、郭秀英、朱氏、老五婆、郑兰、叶氏、陈氏、蔡氏等为掩护队伍、帮助护理伤员、煮饭送水等后勤工作都积极参与。仅举一例,就可见证该村村民支持革命的实际行动与精神境界有多高——今年80多岁的郑兰原是一名童养媳,她回忆说,她的家公是一个老实的耕田人。一次,他挑着自己耕种的农作物去投墟,在路上不幸遇到国民党兵,知道他是土瓜山村人,便把他抓了起来,并被打个半死,但他一句也没说出革命党人在村里的行踪。后被敌人丢在路边,虽然幸遇路人相救活了过来,可又被抓了进去,目的是要家人用钱来赎。郑阿婆叹气说,家里原本就穷得叮噹响,那来的钱啊?!但为了把人赎回来,她的家婆四处求人,唉!那个苦啊!至今无法说清……
红军49团团部经理处司务长郭容娇是该村村民,他还曾保护了当时遭受迫害逃难到该村的49团政委彭元岳的母亲,并在他家里呆了近三年的时间。
总之,该村为党的革命事业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和贡献,更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说起过去这一段艰难困苦而又无比光荣的红色革命史,村里有的老人仍然会泪流满面……他们说,解放后,我们村十分萧条,人烟稀薄,你想,300多人的一个村子,到头来仅剩下63人,这是什么状况啊!
残酷的战火,映红了依然满目葱郁的青山。虽然该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但每一座英雄的大山永远留下了红色的遗址,为后人所谨记与缅怀!今天,村民们更是牢记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改变家乡仍然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努力奋斗!
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红色村庄,虽然地处偏僻,但两年前因“潮莞高速”的开通,有一高速出口就在该村附近,一下子“天堑”变通途,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山青水秀,一派田园风光,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质朴与文明,相信她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