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编者按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作为“三农”领域的主要版块,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大事。其中,我国国情决定了中小规模养猪场是生猪生产工作的主力军,而如今非洲猪瘟疫情正在“回头看”,4月2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四川省巴中市从查获的外省违规调运生猪中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在疫情背景下,防控疫病意识薄弱以及技术不到位的中小规模养猪场该如何生存?如何异军突起?

孙元分享《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从猪舍升级、防控意识强化以及转变饲养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中小猪场能够长久立足于生猪行业!
自人类驯化野猪家养以来,散养户便开始存在。人类和猪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我国,猪肉在中国人的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之前,年出栏生猪近7亿头,有2600多万生猪养殖户,其中中小规模养猪场(简称为中小猪场)的比例达80%以上,可以看出,保障我国生猪供应的主力正是这些数以千万计的中小猪场。
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对中小猪场,由于其疫病防控措施不完善、防控意识较差及资金缺乏,抗风险能力低,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普遍失去了养殖信心。那么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猪场将如何存活?笔者是一名科研人员,在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接触了一些中小猪场,也给予了一些技术上的指导,经过1年多的现地指导与服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1. 中小猪场仍将长期存在

中小猪场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相比规模化猪场,我国中小猪场可谓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直至今日。我国有大量的农业相关从业人员,生猪散养及所需劳动力成本低,使养猪成为了大量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现实选择。
中小猪场的存在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同时养猪也可以为耕种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猪场通常会根据市场猪肉价格走势选择出售或者延迟出栏,对市场上生猪供给量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目前看来即使有非洲猪瘟疫情的打击,以上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我国中小猪场仍将长期存在,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 非洲猪瘟疫情下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中小猪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种种劣势,非洲猪瘟对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笔者接触的中小猪场多数经历过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在当前养猪高利润的大环境下,中小猪场又很迷茫,养还是不养?养了再发病怎么办?

敢于冒险复养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他们有现成的饲养条件;二是对于中小猪场来说,复养投资也不多,购买几十头仔猪,然后自繁自养,不到2年的时间就可繁殖一定规模;三是中小猪场的饲养成本较低,他们很少用全价料,大部分是预混料。从成本上来看,目前仔猪的成本占大头,以黑龙江为例,10公斤仔猪购买成本约1500元,而饲料及其它成本不足1000元;四是当前养猪利润很高,他们敢于且愿意冒这个险。目前,生猪的价格在15-17元/斤,按照生猪出栏时的体重230斤计算,1头猪的利润保守估计在1000元左右,有时利润甚至可达到2000元/头。如果是自繁自养,每头猪的利润将达到2500元左右。对于中小猪场来说,他们敢冒这个险,哪怕只成功一次。

3. 非洲猪瘟背景下中小猪场的提升途径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服务的一些中小猪场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经验,笔者给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1 猪舍的升级改造

针对非洲猪瘟高度接触性传播及怕高温、怕干燥和感染初期病程较慢等特点,必须对猪舍进行改造。猪舍必须改成小单元格,需有实体墙,必须要有独立的水嘴,每一小单元的空间要适中。每个单元格饲养的头数以6头左右为宜,头均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为佳。对于中小猪场来说,猪舍面积不是问题(一次出栏100头育肥猪,所需的小单元格也就20个左右,300平方米的育肥猪舍足够了),增加一些实体墙所需成本也不高,多安装几个水嘴也不会花费太多钱。如果建设阳光猪舍,所需成本会更低。但这对疫病防控及发病后的精准清除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3.2 必须要有很强的疫病防控意识

中小猪场最大的劣势就是疫病防控措施薄弱和意识差,这导致一旦发病容易全军覆没。好在大多中小猪场都是家庭式饲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所以要有科学的、可操作的疫病防控指导,而且要严格执行、落地。

笔者指导的几个中小猪场,他们的做法可供参考。一是大门封闭,入口处增加了火碱水消毒盒(盒子10多元钱),道路定期铺洒石灰乳。外出、在家及进入猪舍分别穿不同的衣服和鞋(其实这非常容易做到,只是习惯问题);二是每天进猪舍后第一件事是对过道进行喷雾消毒(成本不高,关键是能否坚持),然后对猪进行饲喂(饲喂时,不接触猪和料槽),每天喂3次,每次料槽中加料不多,但加的次数较多,直至猪都采食完毕,料槽中无料或仅剩少许。喂料时每个单元格都观察一下,如果有不吃料或吃料慢的马上进行标记。如果连续两次这样,及时隔离出来。对于中小猪场来说,他们不能及时对疫病进行确诊,这种操作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饲喂之后,每天要对粪便进行及时清理,有条件的要进行通风。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中小猪场对每个单元格都有专用的靴子、铁锹和粪桶,假使无法专用,使用前也要在火碱水里泡一下。

3.3 要舍得投资,但不要贪婪

对于大多数中小猪场来说,他们不舍得花钱买疫苗,尤其是对于养殖数量仅有十几头、几十头的养户,他们的侥幸心理特别严重。当前,建议几种疫苗必须免疫,包括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其实与利润相比,这些疫苗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但疫苗对疫病防控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3.4 在饲养管理方面,要以规模化猪场小型化的方式

对于中小猪场来说,如果想把养猪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一是要舍得投资;二是要长远打算。目前,规模化及科学化养猪是趋势。中小猪场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疫病防控、饲养成本、环保压力等。但是中小猪场要想活下去,必须要以规模化猪场小型化的方式来发展下去。如母猪采用限位栏(2-5头母猪一个独立隔断)、要用产床、要采用人工授精、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其实以这种规模化猪场小型化的方式来饲养,短期内可能会觉得成本高,但是长期来看,成本低(包括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效益高。

生猪销售环节要尤为重视。千万不能让收猪人员进入猪舍,售猪过程中要做好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和防护等,对于中小猪场来说,这是疫病防控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中小猪场一般都没有出猪台和洗消中心。所以尽量一次性售完,然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洗消之后再进猪。

环保可能是中小猪场未来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要做好粪便、污水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这需做好长期打算,最好建设粪污发酵无害化、有机化处理设施。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小猪场损失惨重,但他们是最容易崛起的,我国养猪业的快速恢复及猪肉的稳定供应是离不开中小型养猪户的。这需要多方的努力。除了硬件改造、个人疫病防控意识、知识和能力提高外,在国家层面上,政府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可通过协助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养猪保险等降低中小猪场的风险;从专家层面讲,要给予指导和培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可操作的指导方案让中小猪场建立起最基本的疫病防控体系。

4. 中小猪场的未来

中小猪场的最大难题在于对疫病的防控,仅仅依靠疫苗免疫和药物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特别是在如今非洲猪瘟肆虐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也已从有效控制向净化和根除转变,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那么中小猪场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防疫理念、走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之路将是未来必然的选择。

专家点评--范卫彬

非洲猪瘟带来的行业变革,令处在不同生猪养殖结构中的各种规模猪场都在经历着蜕变。该过程漫长而又煎熬且危险与机遇并存,处处充斥着挑战。结局不难预料,固步自封者胎死腹中,与时俱进者涅槃重生,可谓生死两重天!
规模猪场与中小猪场都无法独善其身,均被卷入猪业变革的滚滚洪流中,至于谁能够先上岸,与规模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而是由养猪从业者的思维和心态决定。
建造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方案科学化是未来猪场的基本特征。完成蜕变获得新生的猪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是以此“三化”为标准反复锤炼而成。诚然,达到“三化”标准,规模猪场与中小猪场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优势在这场猪业变革中会被逐步放大,规模猪场在生猪养殖结构占比不断变大就是其优势的具体体现。
那么,中小猪场会被挤压的没有生存之地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国情因素和人性特点,在一定时间内中小猪场将会长期存在,只是他们经历了行业变革之后,早已脱胎换骨,不再是以前的基建乱堆、管理混乱和方案随性。与规模猪场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其他无异,因为他们同样实现了向“三化”转变。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本文作者通过科研与实践,总结了大量详实的中小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经验与数据。作者不仅肯定了中小猪场在我国猪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预测优秀的中小猪场将长期存在,并依据现实案例向大家阐述,只要方案科学、执行规范,中小猪场同样可以成功防控非洲猪瘟,获得活下来的资本。
文中提出了“基建单元格化”、“防控意识不懈怠”、“经营理性不贪婪”、“小型化猪场规模化管理”等实用、客观的非洲猪瘟防控观点,值得大家参考、借鉴、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系“抗非大家谈”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否则视作侵权,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后台、仇华吉研究员、文章作者授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1期“抗非大家谈” ▼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好文章,点个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