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刷屏的背后:语文,应该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语文,正在从“应试”教育
向“能力”教育转变
在去年的12月,我看到了教育部命题中心命制的2020新高考模拟试卷。通篇下来,我发现不仅阅读量增大,而且要求孩子讲出原因、看法的主观题变多,找错字、成语题这样的客观题开始退出我们的视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语文,其实是
建立底层操作系统
语文到底该怎么学?在探究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解开一个误区:学语文≠练好听、说、读、写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然,孩子在一年级就是不断地练习听、说、读、写,一年级练好了这四大,孩子的语文绩肯定差不到哪去,但这只是语文水平好的很小的一个表现。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面对语文启蒙水平层次不同的孩子,为了方便学校的统一教学,便把最基础最表层的四大能力放在开始着重培养,并不能说明听、说、读、写是语文最重要的功能。
语文教学真正要培养的,是帮助孩子打造一套高效且清晰的底层操作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底层操作系统?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自我情绪的整理和表达、既有文字资料的学习和使用、概念的抽象语文词汇的表达。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这三点:
①自我情绪的整理和表达
是否有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是我们判定情商高低的几大准则。而自我情绪的整理和表达,就是情商中很基础很重要的一部分。
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底层操作系统的张泉灵老师曾在演讲中讲到,由于当过18年的记者,她接触过大量的被采访者。最后她发现,其实最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成不成功,与我们一直以为的智商、家庭环境或者学历没有很大的关联,而是与这个人理解和表达自我的能力高度挂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自我情绪的整理和表达,其实是感知力的体现。读到两篇体裁不一的文章、看到两个神色各异的人、听到两句语气不同的话,都能做出不同的反应和理解,引申到自身,了解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并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来,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和孩子交流,给孩子机会来思考和反馈。
②既有文字资料的学习和使用
如果孩子目前的语文学习还比较基础的阶段,那么,养成精读能力就很重要。精读不是指孩子慢慢读,或者一个字一个字抠着读。大致来讲,是要求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提出问题,要了解故事的结构和逻辑思维,要能分析人物,甚至能看出语言风格等等,也就是不再停留在语意理解,而开始深入思考和探索语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要求我们的孩子不再只是简单地听、说、读、写,而能够了解一句话、一篇文章其背后所表达的含义,再整合自己的理解,清晰准确地表达。其实目前的语文教程,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就是在教孩子们精读课文,因为多思考、多发掘、多引申,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技能。
③概念的抽象语言词汇的表达
1958年以前,语文课本分为汉语和文学两本书。但在之后,语文课本把文学这本书去掉了。所以,现在孩子们学语文,只剩下汉语一本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语文课本——一篇篇课文的组合体,很少涉及概念性的抽象语言词汇学习,但语文考试中又有文言文、诗歌等抽象词汇的考核。所以在实质上,这种学法是残缺不全的。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增强文学的相关学习,帮助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概念性词汇。相对来说,概念抽象的词汇语句,对孩子来说难以理解,如果能将这部分的学习代入到生活,比如生活中运用到或者新闻里出现某一抽象词汇,及时和孩子探讨和解释词义,把“概念的抽象语言词汇”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稀释到生活中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底层科目,语文应该是全面地输入,不断积累和消化,最后再清晰地输出。底层操作系统的三大重点,才是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
三.让语文,
成为孩子的核心优势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要求低年级的孩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写内容梗概,这对于还不太懂抽象概念的孩子来说有些操之过急了。而孩子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写议论文,但其实一个5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相对应的语文学习重点。6-12岁,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底层操作系统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什么底层能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一二年级:培养自我情绪的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孩子理解力相对有限,书写能力比较薄弱,只需要慢慢锻炼孩子的书写能力即可,重点还应该先放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
那么,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呢?
“海沃塔教育方式”就是很好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方法。海沃塔教育方式的重点在于,构建平等的伙伴关系,通过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父母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海沃塔”时间,最好是一段完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打断交谈的事情,以便心无旁骛地和孩子交谈。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与孩子一同吃饭的时间,就是非常合适的“海沃塔”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设立“海沃塔”时间?这是为了提高与孩子聊天的质量。很多父母和孩子聊天都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及其敷衍——看起来在和孩子聊天,实际上却心不在焉。
我看到过不只一次这样的情景:孩子不断地想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但父母要么在看手机,要么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心思不在孩子身上,就用“嗯”“好”这样简短的语气词来搪塞孩子。
这样的沟通连正常的交流都算不上,父母的回应与孩子期待的答案是有落差的,同时,父母没有逻辑和条理的随口回答,既不会增进亲子关系,又不能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样的沟通是毫无意义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沃塔教育就是在强调,在整个交流过程中,父母需要做到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三点,以提高聊天质量、让孩子从聊天中获取更多养分。
倾听指的是耐心跟随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意思。假装用耳朵听着,心里却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该我说,这不是倾听。而表达指的是在理解对方的意思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精准清晰地提问或反馈。
举一个例子,当孩子告诉你,“老师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很多家长会回答:“对呀,你要听老师的话,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这种结论式回答,堵住了孩子的思维发散,但如果我们和孩子说,“为什么老师要这么说呢?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吗?”这样,孩子就会继续跟着我们的问题思考,起到带动思维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探索和聚焦,指的是在讲到某个话题孩子感兴趣时,尽可能探索更多的方面和范围。啥意思?多和孩子说,抓孩子感兴趣的说。我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说很多,编故事、讲绘本,甚至和她说每天看到她成长的感悟。等女儿慢慢开始说话后,我发现她掌握新词汇的速度也很快,很爱说话,即使是理解不了的话,在听到解释后,也能够自我理解和消化。
而支撑的意思是,要给我们的想法和理解找合适事例去支撑它,也方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挑战指的是,可以反驳对方的想法,使整个聊天过程充满思辨意味和挑战性。
2.三四年级:既有文字资料的学习和使用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三四年级是孩子整个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而目前来看,中国孩子的阅读体量相对于很多国家都较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看过一个数据,日本的二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等信》全文为一千二百字,在中国的三年级教材中,被缩改写为五百字。
由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接触的都是这个体量的文章,于是,即使是我们的五六年级教材,都很少超过两千字。但与此同时,日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可达到四五千字。这样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缺少发展快速阅读能力的机会。
我们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看完整的优秀好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所谓的“好词好句”上。理清文章的叙述、论证结构,引导孩子去发现文章或书中最常见的这四种逻辑结构:
①因果关系,也就是为什么,怎么样。
②问题和解决,出现了什么问题,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
③比较和对比,对比两种或多种做法及结果,哪种更好?为什么?
④时间顺序,哪个是先发生的故事?这是倒序还是插叙?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此时孩子需要完成的作文还比较简单,一定不要让孩子跟着模板套作文,也不要让孩子多看作文书,这只会固化孩子的思维,泯灭孩子写作文的兴趣,把写作文当做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先引导孩子说,再引导孩子写下来,长期锻炼下来,孩子会逐渐适应并找到感觉。
3.五六年级:概念的抽象语言词汇的表达
日本著名的脑科医师和田秀树的研究表明:在10岁之前,人类大脑的发育速度最快,到12岁左右,大脑的各项功能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所以,到这个阶段,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要转变角色,把孩子当伙伴,分享和交流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会发现,孩子已经能说出一些有想法有价值的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重点提高孩子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应的就是抒情性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方面的练习。加强孩子自我感知的能力,多看多想多总结,不要再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做训练字、词的阅读题上。
并且,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适当多看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因为现在我们能够接触到概念性抽象词汇的机会比较少,光靠日常的了解,是不足以支撑孩子这方面发展的。
其实,从孩子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能发现,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看起来是态度上的,其实是能力上的。你发现孩子作业老错题,以为他是粗心,其实是他没理解题意。老师课上讲过的题还是不会,以为他是不认真听,其实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扎实。不需要的是斥责,需要的是适应和积累的过程。所以,从培养孩子的底层思维系统开始,让语文能力,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