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

热点事件

只要妈妈一在家,平常乖巧的孩子就变得“事儿多”了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相信很多妈妈会有这样的体会,平时自己上班,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特别乖巧,但只要妈妈一回来,孩子就明显成了“事儿精”,稍有不顺意就发脾气、哭闹。今天,我们想和您聊聊——

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

亲妈思考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没有经过行为观察的一种“说法”——即不能代表所有孩子的共性,是一些个案的集合。妈妈在场时孩子更易哭闹,所谓的小孩儿“爱欺负亲妈”的现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但不能一代而论。从新生儿到幼年期的孩子,对妈妈出于生存本能依赖度比较高,在妈妈面前更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情绪。题目中说到的情况,一般需要下列条件才会发生:

1. 妈妈是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2. 孩子超过四个月年龄,一岁左右是这个情况的高发期;

3. 孩子妈妈和其他家庭看护人与孩子的亲密度差异较大。

符合上述情况的,说明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正常,能区分妈妈和其他看护人,而且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比别人更有安全感的人,孩子出于对妈妈的依赖才会表现的任性、爱哭闹。所以要“恭喜”那些经常被孩子“欺负”的妈妈们,在孩子心中,你是最亲近、最能够带给他们安全感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在孩子心中,最亲近的那个人是妈妈,妈妈不在场时,孩子会降低对看护人的情感需求,会表现得比较“平静听话”。妈妈在场时,他会把自己对环境不满和他人的不适感都表现出来,希望得到安慰。低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就会呈现出哭闹的状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哭闹的频率和程度会有所不同,家长能做的,是排除了孩子身体不适的因素后,在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控能力方面耐心引导。对于长期母乳喂养的孩子而言,妈妈是“既能吃又能玩”的最佳对象,出于对母乳的依赖(不仅满足于吃,还有触觉、气味加在一起的全方位安群感和满足感),孩子会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呈现出对妈妈更多的依赖。

(图片来源网络)

语言的发展力能和情绪控制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从孩子出生起,语言时相对于视觉、听觉、触觉、情绪发展最慢的感觉,需要外接的“输入”和“刻意教育”才能发展到“运用自如”的水平。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间断观察的结果看:如果从七个月时刻意引导,孩子要到三岁半以后才能完全无障碍地与大人交流。孩子在半岁以后,就可以分清主要看护人的区别,能准确地辨别出自己“最亲近的那个人”。这个“最亲近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妈妈。排除上一段说到的母乳喂养因素,如果孩子从出生时就是非母乳喂养,加之妈妈又长期缺席,那么妈妈在场孩子哭闹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亲妈建议

处理孩子哭闹最好的方法不是制止,是仔细分析孩子哭闹的原因,尽量解决孩子的需求问题,不能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要跟孩子讲清原因,多试几次,孩子都会接受。

我一直自己带孩子,工作也特别忙,孩子9个月时我开始频繁外出,几乎每天都要和孩子分开几个小时。每次重逢后孩子几乎长在我身上,吃饭、喝水、洗澡、哄睡……事无巨细都不让别人插手,家里其他人一过来帮忙,她就大哭“妈妈妈妈”……家里人说:“你不在时孩子好极了,你一回来她就哭,你把孩子惯坏了”,我没有理会这些判断,努力跟孩子讲道理,一步步引导她用语言替代哭闹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个时候虽然很辛苦,但我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陪伴需求。现在孩子四岁多,已经能够非常愉快地安排我们不在一起时的生活,每次重逢时我们在一起都很开心,不在一起时,作为妈妈我也很放心。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小贴士

夏季到了,年幼的宝宝因为皮肤通风不够,容易起湿疹和痱子,坊间很多治疗宝宝皮肤问题的偏方很受家长们的青睐,在此亲妈学堂提示您: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引起皮疹的外部因素也不尽相同,别人家好用的偏方并不一定适应自家孩子。亲妈亲测过藿香正气水、苦瓜水对自家宝宝痱子毫无作用,且涂抹到皮肤上有过敏症状。因此,测试外用药较为保险的方法是宝妈在自己身上试用且效果不错后,再给宝宝使用。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相关文章:

有孩子后没了自我?恭喜,你不是个合格的辣妈!

女人到底是该出外赚钱还是在家陪孩子成长?
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