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
感受音乐
爱美的人们永远不会离开给自己带来愉悦和享受的音乐,我想这是真理。
音乐便是一种风景,甚至我执拗地以为是一种最艺术化最情感化的东西。感谢谬期,她赐给 人类如此美妙的声音,让人们幻化于其中,创造各种美好的想象,而且在这种想象是那样的 奇特与宽泛。在许多热爱音乐的朋友看来,那种流动于时空的乐音,总可以把人带入一种至 高无上的情绪化境界,营造千姿百态却无以名状的山光、水声、月色、花香……甚或文人之 韵致、美人之姿态。
音乐便是以如此出神入化、风情万种的形态让人心仪。我的音乐启蒙并不是在教堂里聆听圣 乐梵音,而是在一个史诗般的英雄时代对一种浪漫音乐的耳濡目染。因此,在童蒙时学唱第 一声革命歌曲时便朦胧感到自己好像骑在卷毛青松马上冲锋陷阵的骄傲与倜傥。那是多么豪 迈而激越的自豪情怀。当我高唱着《东方红》矫健地跨入火红的70年代,时代的列车将我和 许多朋友的青春梦幻载入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艰辛的劳动生活蜕去我的天真 烂漫。那时我和朋友们虽然不知道盲人荷马和欧洲骑士的英勇行吟给世界造就的艺术天地, 但每个人的行囊里都装有一口琴或一支竹笛,并以此驱赶体力上的疲乏与单调重复的生活烦 恼。秋收后的一个晚上,我与一位相好的女知青坐在茅舍后面的山坡上,幽幽地吹奏起《南 京知识青年插队之歌》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把破蔽的山村幻化成南昌、南京甚至 莫斯科,一遍遍哼"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当我将《插队之歌》"再见吧妈妈,告别了 姑娘,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那可爱的故乡"反复吟咏,她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睹物思情, 她告诉我她要回城了。世俗的偏见最终未让我们成为眷属,却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她临行时赠给我的一本手抄本里,里面全都是国外的抒情名曲,它成了我们初恋的见证。音 乐的力量使我们相爱,也是音乐的力量使我们解脱。尽管我们的山盟海誓化为泡影,但我仍 然高兴,因为我的琴声曾经成为她孱弱的心情依靠。虽然我热爱并权且当作消遣心中郁闷的 琴笛最终被我歇斯底里地摔向天空……
二十年后,当我在一个春天携朋侣故地重游,仍然是那座普通的山村,我却看到春天的郊野 遍开着一些无名小花,蓝天和阳光在大自然这块屏幕上摇曳多姿--境迁情移,仿佛读一首 清丽的诗篇,也自然而然地记起我们曾经拥有的音乐,过去那些美好的事物浮泛而来。这种 无声的音乐语言砌成一幅幅画面,使我不由地记起一位画家临终之言:"多么美呀,从来没 有见过这么好看的景色!"
虽然此刻我已经读懂海顿的质朴莫扎特的古典精神贝多芬的理想与热情,以及柴可夫斯基的 悲怆,然而我还是为眼前田园曲一般的清丽、明媚、优美所折服,而且从中力图寻找能引起 自己共鸣的音乐形象。或者是轻风吹拂中的原野牧歌,或者是黎明时分的爽朗,也可以是黄 昏时的炊烟袅袅和暂时的幽静……这一幅幅动人可心的风景画如小河流水轻轻淌过,好像自 己也走入里面,与林间的小鸟齐鸣,与皎洁的月光共舞,比之莫斯科的郊外恐怕还更加妩媚 动人。这便是音乐的感觉,感受音乐就像读诗一般随着时光的流逝,每一年每一日都有新的 人生体验,从而演示出崇高或优美,悲壮或滑稽等等情感形态。就像听《渔舟唱晚》,感受 夕阳下的点点渔帆与鳞鳞闪光的色彩构造的宁静;听《平湖秋月》犹见水中的圆月与平静的 湖光糅和相谐。喜欢音乐的人总擅长联想,而且这些联想是那么纯洁高尚,钟声、流水声、 鸟鸣声、松涛声、马啼声可入诗自然更可以化入音乐,通过音乐描绘成艺术的色彩和表情, 在每一个人心中筑起新的型,进而净化人们的灵魂。
中国有一首传流古曲叫《春江花月夜》,题目中的五种景色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如果你沉浸 在曲子的优美悠扬的旋律中,你也会觉出那种迷离朦胧的美妙意境,自己的感情就象春江花 月一般轻轻流泻,也像一场梦幻,月下景物如江流、沙汀、芳甸、花林等等亦虚亦实,忽此 忽彼,既富变化又斑烂多姿。仿佛有种深邃修远而富含意蕴的精神孕育其中,却丝毫不见游 子思妇的离愁伤感和凄凉,这就是音乐艺术对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作再创作我体 味出的分明是对美好生活和青春年华的依恋和向往。这样的情结很自然地勾起我的几缕思绪 ,当初我和恋人漫步青山湖畔头顶月明星稀,任由草木喧哗春虫呢喃,我们在一棵垂柳下唼 喋爱情,女友学电影《飘》里郝思佳的动作,羞答答给我一个深情的吻……那情那景不也像 《春江花月夜》里的景至和情境吗?当然,音乐也包含其它艺术,总是这么把大自然的美和 人的性情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爱美的人们永远不会离开给自己带来愉悦和享受的音乐,我想这是真理。
国艺副刊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徐剑星 陈明秋 谭五昌
郑允钦 张 炜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念红
作者:讴阳
QQ:2776997585 微信:13307010873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