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7
感谢迷茫,总有一天,它将把前路照亮;感谢成长,今天比昨天好,已值得骄傲;感谢陪伴,让我不孤单…2017,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不甘,来年再拼一番!再见,2017,你好,2018!
暖暖羊肉汤
2017即将结束,元旦假期如期而至。
周五下午,老妈就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老爸已经买了一腿羊肉,等我们回去炖汤喝。
我把我们的安排说给老妈听。她又絮絮叨叨说起,家里买了多少猪肉腌制,还有排骨,筒子骨,耳朵等,听得我都想回去看看家里的年货了。
元旦假第一天,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假期睡个舒舒服服的懒觉是最大的享受。所以,一家人起床就特别晚。冬瓜最早起床,他要去县城把车开回来。他打开窗户报告有大雾,于是让我有了继续赖床的理由。我躺起来靠在床头,手机就是我的大世界,一个多小时后起床做点吃的填饱肚子。女儿那边还没有任何响动,根本躺在被窝不愿意出房门。直到冬瓜把车开回来,又接到老妈电话,女女才不情不愿起来梳洗。
开车回去,已经接近十二点了。老妈嘱咐买点当归和附片,炖羊肉加一点去膻味,温补。给婆婆带了一些糕点,给老妈带了一盒大枣,一路明亮阳光相伴,心情不错。
到家门口,父母已经在院坝望着我们等候多时。下车,老妈就把药材拿去放入炖锅,又带了女女去包羊肉饺子。老爸和冬瓜在两棵树之间绑了一根竹竿,我把拿回去熏制的肉食拿出来晒晒太阳。太阳下,那些舌尖、耳朵、香肠、五花肉看起来很有食欲。
我建议老妈把他们准备的腊肉之类的也拿出去晒太阳,可是老妈说就吹在堂屋里,难得搬。搬出去又要收,麻烦得很。父母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好的体力和心劲了。
婆婆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在太阳底下走动。隔壁五姥爷家最热闹。小儿子两口子在家,又带了三个孙子孙女。婆婆最羡慕他们家人口多,一天热热闹闹,殊不知五姥爷还想家里莫那么多吵闹,好得清净呢。
太阳正好,冬瓜提起井水洗车。细细擦洗车身和车内脚垫,难得他那么勤快。可见在乡下,这么好的天气,任何人都觉得不可辜负,都要找点事情做才对得起这么好的阳光。
不久,羊肉汤炖好了,羊肉饺子也煮好了,给婆婆单独舀了一碗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午饭。老妈炖的羊肉汤就是家常味的,没有任何的膻味,我为什么做不出来?记得我在家炖羊肉汤,出锅看起来清汤寡水,没有觉得特别好吃,不得不佩服老妈的厨艺。羊肉饺子也很合胃口,甚至忘了去菜地扯点芫荽回来调味,仍然不觉得有什么怪味。
阳光照进了堂屋中间,正是午时该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边吃边聊天,比起只有父母几个老人的吃饭要热闹的多。老爸最得意的是这次给弟弟的干妈家帮了大忙。弟弟干爹在新疆去世,运回老家安葬,全靠老爸带领队里一群半老头跑前跑后的照料。老爸其实不在乎得到多少回报,他在乎别人的看法,说他能干,能办事,他就开心不已,觉得自己不是老而无用。
吃过午饭,坐在太阳底下舒舒服服的晒晒,真是安逸的日子。
我的18
元旦假第一天,突然发现朋友圈大家都在晒18。美女帅哥纷纷晒出自己18岁的照片,青春懵懂的样子,真的好值得怀念。
可是,为什么是今天?什么原因?我猜测,是不是小长假太无聊,都去怀旧了?是不是都在借年轻的照片留念逝去的时光?
转念一想,马上就是2018年了,这是要用18岁的青春迎接即将到来的2018吧?
后来腾讯微博分析,是90后的最后一拨孩子都成年了,18岁了!
无论哪一种,都是在对时光的缅怀!
18岁是一个多么曼妙的年龄啊!
我从相册里翻找了半天,找到一张18岁的照片:穿着乳白色套装运动衣,戴黄色发卡,背黑色皮包,站得端端正正,没有笑容略带忧郁的眼神,齐眉的刘海。那时候真的好小,脸蛋有点圆溜溜,眼神是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看着照片,一番回味,我的美好青涩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我站在精美的室内画布前拍下的照片,是不是在梦想有朝一日住上如此华屋美宅?左手带了一块手表,是父亲奖励给我的上海宝石花手表,那可是当时国内的名表,虽不及瑞士手表,可也不是人人都戴得起。那时候的社会收入极低,整个消费水平不高,根本舍不得戴这类奢侈品。父亲买一块手表奖励我,可见父亲对我的宠爱有多重。
那年经过艰苦卓绝的题海战术,经过父亲的反复奔波,我考上了蓬安师范。那可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从此我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了,吃国家饭,从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的农民了,而是跳出农门的鲤鱼、飞上枝头的凤凰。
那时候以为一切都美好得很,以至于走出校门有点发懵,怎么还是回到了农村?不管怎样,总算有个固定的工作,有份固定的工资。很多人试图跳出去,但是都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坚守在教师岗位,教书育人,在偏远的乡镇小学工作,一转眼25年过去了!
那年我们相同的青春年华,抛洒在师范的林荫树下,县城的大街小巷。我记得我特别沉默,不说话,不跟人交流,悄悄写日记,喜欢看着冬天的大雾弥漫,喜欢那份藏在朦胧里的美感。细细写了一篇关于雾的散文,被写作兴趣小组的老师表扬描写细腻,观察仔细,只是提醒应该把眼界拔高,看得更高更远一些。
不曾想,多年以后再次提笔写作,还是没有跳出多大的圈子,在小情小调里周而复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修为不够和视野狭窄。语言缺乏幽默感,内容缺乏思想深度。这是目前需要克服的困难。
可是,说什么写作,看看我那年18,多么美好!
跟女儿谈起都在晒18,让她也选几个照片晒晒,她才不喜欢发朋友圈呢。怎么我们母女像是换了个年龄位置,她喜欢看电视剧看微博,不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而我喜欢刷朋友圈,随时随地寻找存在感。唉,女儿的18也是五年前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时光飞逝时光飞逝!
就要告别2017,说声再见。
欢迎2018!你好2018!
久违的食堂午餐
今年秋天入学开始,我就正式步入吃食堂的同事行列。完全摈弃了之前上午第三节后急急忙忙回去做午饭的老习惯。
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女儿也开始上班了,一个星期回来一两次,上班期间不在家里吃午饭;冬瓜上班一整天才回,也不在家里吃午饭;于是只有我一个人回家去,一个人的午饭多寂寥,还不如就在学校食堂解决午饭,省心省力又热闹,何乐不为?
最初去的时候,好多同事都会询问我,我都细细解释,因为都知道我住在中学,离家很近,怎么还在小学食堂吃饭?当他们明白了我的现状,纷纷表示就在食堂吃饭最便捷。一个人的饭菜也难得料理,他们的说法正合我意。我本来也不是很擅长做饭,有了食堂饭菜可吃,已经很满意了,根本不挑剔饭菜质量。
曾经我们同路回去的阿黄老师还抱怨,不想跑回去吃饭,来来回回也要一个小时,觉得累。但是她家情况不一样,家里有人做饭,不回去吃都对不起做饭的人。她也只好每天中午都赶回家去吃饭,然后又匆匆回到小学来上班。
小学食堂的午饭一般都是一荤一素一汤,搭配得挺不错的。每天的素菜都有所不同,一个星期不会重复,这就让我很开心了。而且那些菜基本也是我爱吃的,胡萝卜,白萝卜,圆白菜,四季豆,黑木耳,青菜根,茄子,冬瓜,蒜苔等,不断变换,也已经让厨师们大费周章了。而且做几十个老师的午饭,只有两名工人,已经很辛苦了,常常一大早就在厨房忙碌。做出来的饭菜也就是一般家常味的,没有外面小餐馆的辛辣味重。再说,学校食堂的卫生肯定是经得起检验的,比起外面自负盈亏的小饭馆,用水用电也宽裕得多吧。所以,在学校食堂就餐是老师们的最好选择。
每天中午放学后,同事们陆陆续续走向食堂。从消毒柜里拿出自己的碗筷,自己盛饭。天然气蒸锅里的米饭上面一般都要点缀一点应季菜,比如秋天的南瓜,冬天的红薯,好看又美味,营养丰富。每人一碗荤菜,每天不同的蔬菜垫底,再舀大半碗蔬菜汤,面前就是三大碗了,看着就很佩服自己的胃,居然可以吃得下这么多的食物!
食堂的餐桌一排排摆放整齐,大家面对面坐着吃午饭,就一些时事新闻聊天,交流工作体会,说些逸闻趣事,真的有一锅吃饭的亲人般的感觉。就是没什么话题,也有一大群人吃饭的热闹,总有一些对话若有若无,绝不至于感受一人在家的清冷,带孩子的妈妈们也不会受到熊孩子的百般干扰,可以清清静静吃顿饭。
吃完后自己在水槽边洗碗,真正做到了一清二洗三消毒。
饭后,在操场慢悠悠走几圈。年轻人一堆堆,中年人一堆堆,特别是冬天有太阳的日子,那才叫一个舒坦。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有一种午后的昏昏欲睡之感。周围的树木也似乎被阳光照亮了,神秘的大雾在午后阳光的驱赶下消失于无形。
想想我之前的十多年,每天中午都要忙于回家做一家人的午饭,我是有多忙碌和疲劳。有时候还要在回去的时候顺便去菜市买上菜再回去做饭,那个行军打仗一般的时间紧迫感,也没有几个人尝试过吧?饭后又要急急忙忙返回小学,虽然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可是那种马不停蹄的赶路感觉,真的觉得有些累人。俗话说,饭还没有下喉咙,又在路上奔忙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呢。而且我每天跑回家做饭,还有别的同事觉得我老是往家跑,颇有微词,认为不够爱岗敬业,我有多委屈,谁人理解?家里的人眼巴巴等我的午饭,学校又要一点钟就上午自习,中午那个冲锋打仗的感觉,这些年,可以说把我的情绪压抑到了最低处。
现在可真好,我有了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买菜做饭,我节约了很多时间。可以从容的在操场散步,而不是在街头急匆匆走过;可以在集体宿舍里小睡一会,而不是头脑昏沉地没睡着就起床要赶去学校;可以坐在办公室玩手机刷朋友圈,而不是在家里看电视一看时间到了就要关门而去。
漫步操场,耳边有孩子们的活力四射,他们开心的跳绳,踢毽子,散步,打篮球,打乒乓球,无忧无虑的样子,让所有人都是放松的。漫步操场,大家会对手机里看到的新闻进行评价分析,互通有无,听有的消息灵通人士的各种消息,真的觉得学校生活相当有趣味。也缓解了一下整天在工作岗位上的紧绷感,对于那些住在城里,只有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的同事,午后的休息非常重要。有很多同事会选择去集体宿舍舒适躺下休息,让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冬天最冷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在阳光下走一走。聊聊天,散散步,顺着走,倒着走,把短暂的午间休息时间尽量放长,把愉快的感觉放大,多一点快乐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