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让仪式感回归

让仪式感回归节日
文/桔子
春节将至,可对于春节怎么过,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只是走个流程,有人表示没意思不想过,更有甚者戏称吃喝拍照即是过年。
    真如他们所说,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过年过节已失去其意义了吗?不然。
    既然要探讨过年的意义,不妨先看看过年究竟是怎么一个“过”法。“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想必这是大家最熟悉的,而刘绍堂先生记忆中的过年,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至于老舍笔下的除夕夜,又是“哪一家却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断”的景象。
     有人会问,过年不就是吃团圆饭,放鞭炮等几个万古不变的仪式吗?没错,过年过节需要的便是仪式感。何谓仪式感?仪式感就是春节的新挑旧符,是元宵的花灯初上,是瑞年的艾草飘香,是中秋的花前月下。仪式感是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信增器。如果没有仪式感,节日和普通假日又有何区别?不妨说,正是节日让人们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给加速播放的日子按下了暂停键。也正是节日让人们在同一时间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创造一份感动。节日复苏了人们的文化记忆,确认了人们的精神归属,也增强了名族的凝聚力。
而如今,人们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却忽略了节日的气氛。在我小时候,手机还未普及,家人围聚一桌吃着年夜饭,说着家长里短,远方时不时传来爆竹声,空气里都洋溢着喜悦。而如今烟花爆竹已成奢望,邻里闲聊也显生疏。丹纲在《艺术哲学》说过:“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环境的隔阂造成了情感的隔阂,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却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钢铁森林代替绿水青山,雾霾酸雨代替杏花春雨,诗情画意不再,这是人与自然的隔阂。不可否认,这是现代社会的弊端。余光中先生已发问:“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怎能再赠她一首菩萨蛮?”
当然,并不是说现代科技不好。也正是因为科技发达,人们见面变得易如反掌,高铁,飞机也就几个小时几天的路程,再不然就是视频通话,远在天边的思念的人也近在眼前。古人是趁着节日聚在一起,我们今人相聚不再困难,节日的重要度自然便下降了。
那么传统节日真的就此式微了吗?非也。归根到底,节日的淡化,是传统与新时代的交接还没能完成。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高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探索承载文化传统与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如今电话短信能送达祝福心愿,照片合影能定格美好瞬间,电子红包也能引得众人你争我抢,好生热闹。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传统节日的立法工作,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层时代意义;我们作为时代青年,更要树立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认同感,敬畏感。如此,传统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无论我们走多远,唤醒心中的仪式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

传家风,修素养,焕温馨
各位评委: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表我对家风家训的一孔之见。
的确如总书记所说,家教家风在家庭建设中十分重要。“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从四世同堂到三口之家,家庭的规模随时代而发展,但家庭的性质没有变,家庭的文明作用也没有变。
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家训蕴含着前辈对后辈的殷殷期望。也蕴含着人生经验与智慧。而家风故事,或如《家道颖颖》中对家训的珍惜,或如爷爷奶奶讲述过往的艰辛,也无一不是希望后辈能铭记历史的不易,珍惜现在完善自己,以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譬如我,从小到大,父母即教育我“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爷爷甚至数次将其书写在书桌前。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也备受感染,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这即是家训家风的魅力。
但家风家训这种传统事物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日渐式微,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那位“00后”学生所说到的,长辈常拿“老一套”说事,这难免会引起一些新时代的青年的反感。“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一味说教,而不去引导孩子领悟家训家风的意义,反感与排斥自然不可避免。更何况,在当今时代,有的家训的确不在适用,如在科技时代谈农耕文明便是可以摒弃。
归根到底,家风家训实为一种传统文传的体现,是一种仪式感。它犹如生活的调味剂,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在家训家风中,人们能感受到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洗涤,家训家风意义如此之大,传承家训家风的重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而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样丰富的内涵,如果不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呈现出来,再庄重的仪式感,再珍贵的家训家风都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其实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时代在家风的传承中都会面临矛盾冲突,关键在于取舍。钱理群先生对此的看法是“每代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既不能看到太重,而且最终也得靠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一是要相信青年,二是要相信时间。”
相信新时代的青年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寻回庄严的仪式感,领悟家风家训的意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部分家风家训合集

    古代家训--司马氏家训 好家风,好家训-康氏家训 帝王家训-唐太宗的<诫皇属>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康熙家训>:再爱孩子,也要让他受3种苦 一篇家训,影响了 ...

  • 天价彩礼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告诉你

    本文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杰.文章原标题为<从多维视角考察古代婚姻文化中的女性境遇>,刊发于2020年10月27日<中国妇女报>. <中国古代女 ...

  • 镇江新区在姚桥镇儒里村,打造的镇江市首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风家训馆

    导读 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21日上午,镇江新区在姚桥镇儒里村打造的我市首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风家训馆正式开馆.据悉,场馆布展的文献资料全部由志愿者公益服务提供,建馆之初就传递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新 ...

  • 杜淳向王灿求婚,征服女人的好方法:仪式感

    感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是否充盈的关键因素,没有人不想获得一段长久幸福甜蜜的感情,不少人为了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而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努力着.付出着. 然而有些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有些人的付出却如竹篮打水 ...

  • 82㎡新房很有仪式感,钱基本花在软装上,最喜欢电视墙的拼接

    或许这就是现实,很多人奋斗大半生也就为了能有自己的一套房,不管多大,只要是自己的,心里就会倍加踏实.在父母的帮衬下,这套82㎡小户型,终于在今年完装了,简约风装出生活的仪式感,文艺温馨很适合年轻人居住 ...

  • 学习的仪式感

    我是一个教书匠~ 每天1个学习.教育.生活的干货 这是灰灰龙的第246篇原创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哈~ 01 寒假已经开始了,孩子们都没有停下来,都在继续努力学习. 今天重点强调一点: 学习,也 ...

  • 心存仪式感,才是生活的高配

    文/晴 作家林宛央说:"仪式感,是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知这个世界." 仪式感对我们而言,庄重而有意义,它足以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光芒. 生活都需要仪式感,这是对生活的重 ...

  • 异地恋怎么给对方仪式感?5招让感情持续下去

    异地恋情侣维持感情的方式之一要有仪式感,能维持感情和升温,那么异地恋怎么给对方仪式感?来参考下面的几个做法. 1.准备有仪式感的情书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大家习惯了用微信qq来和对方联络,所 ...

  • 升学教育:在线学习该不该保持仪式感?

    线上学习相对于线下学习而言,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由于没有老师的督促,学习效率并不高.那么,对于正在进行升学教育.职业教育的群体来说,如何让在线学习更加高效 ...

  • 生活有满满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上的富养

    一位粉丝在后台和我说,她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次五一,要举办了亲子活动,老师要求家长和娃穿着亲子装去参加. 她和先生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平时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也是为了陪孩子 ...

  • 追女生仪式感有多重要

    仪式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都挺重要的,尤其是在恋爱的情侣中,如果没有仪式感的话,这段感情会很平淡无味. 仪式感在感情里有多重要  仪式感就像是厨房里的一包盐,而爱情就像是一盘菜,你不加点仪式感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