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地诉说和倾听,已是短暂安慰
读辽京的小说集《新婚之夜》时,我正陷在深沉的身世之感中。
已经很久。
一种寻求答案的迫切,也是试图挣脱命运的愿望。“三十多岁了,我想活得明白点,知道自己过去都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我不想一辈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看不见的高墙》)
有了点年岁。经历过的点点事件,逐渐连成隐约可见、日渐清晰的生命纹路。祖辈的命运在后人身上再次上演。一股人力无法左右的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次次落下来。真实而沉重。
我试着描述那个旋涡般的力量。但还是晦涩难懂。如何向他人述说?
恰巧一个晚上,打开了这本书。
小说集献辞简短温馨,又有微微的无奈。“你呼呼大睡的夜里,妈妈开始写小说”。一个在家庭生活中努力争取一点个人理想的女性。
第一篇小说迅速抓住我。“……这种事,听说也是会遗传的。有些什么毁灭倾向的性格特征是写在基因里的吗?”
仿佛一位坐在对面的朋友。她徐徐讲述生活的苦恼,无奈和疑惑。井然有序却也扑朔迷离的城市生活,人性的幽微。大时代的影子在其中可见一斑。
不必有什么确定性的答案,单是絮絮地诉说和倾听,已是短暂的安慰和疗愈了——相似的浮世漂萍之感,相似的奔忙、疑惑、欲望和挣扎。行动上或是闪念间的转变,也成为点亮对方的小小火花。人就是类似这般的互相扶持吧。
《一个人的罗生门》和《新婚之夜》也是书中我偏爱的部分。
《一个人的罗生门》完全从一位主妇的角度出发,记录下邻居小孩丢失后她的言语行动,所思所想。充满悬疑色彩。
主妇是五岁小孩的妈妈。严格来说,她平时的冷静思考已经很少。她言语琐碎,不无唠叨,有时说话内容前后矛盾。一些时候,让人无法分清她有意隐瞒,还是生活太忙碌劳累,她没有更多精力关心其他。
小孩丢失案最终告破。然而,一些细节似乎透露另有隐情。
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身上都有秘密吧。生活有其悬疑的一面。
《新婚之夜》里没有新婚的热络,反而是阴雨绵绵的凉意。婚礼,同学聚首,回忆起离奇死亡的同班女孩。十几年了,小城翻新大建。悬而未解的旧事还会不时想起,一再谈论。
即使一再提及,也可能只是停留在事情表面。越接近真相越难以启齿。谁都不想扒开岁月尘埃结成的痂。即便没有痊愈,也只想一个人带着它,在暗夜里独自舔舐。
新婚,并不是全新的起始。
图片©yokoego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