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故事引发的千古冤案,褒姒红颜祸水之名,到底是谁的锅?
这是史说星语的第200篇原创文章话说,中国古代有著名的四大妖姬,分别为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们都是当世的绝色美人,因被君王宠爱,最终导致亡国,以至于留下红颜祸水的称号。笔者此前分析过妺喜和妲己,今天重点聊聊褒姒是如何祸国殃民的?又是如何被扣上了“红颜祸水”这顶帽子?
先来看看褒姒的履历,她出生于褒国,出水芙蓉一般美若天仙。但周幽王在打败了褒国军队之后,褒国君王为了请求息战、换取和平,便将本国第一美女褒姒进贡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从见到褒姒第一面开始就彻底沉沦了,为了讨她欢心,周幽王极尽之能事,只为博美人一笑,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典型案例。
先简述一下烽火戏诸侯的过程,周幽王苦于见不到褒姒的笑容,想尽办法而不得。亲信大臣虢石父听说之后,便给周幽王出了个主意,让他点燃烽火台,戏耍一番诸侯。果然周幽王将王都镐京附近的烽火台统统点燃,顿时狼烟四起。周边的诸侯看到信号,以为镐京被入侵,立马领兵前来救援,但他们到达镐京城门楼下的时候才发现,被周幽王戏耍了,一脸错愕与茫然的表情逗得褒姒开怀大笑。
而后,周幽王又多次戏耍了众诸侯,直到犬戎真的来攻打镐京的时候,他再次点燃烽火台,这时,再也没有一位诸侯前来救援了。最终周幽王死在了犬戎手中,西周也就此灭亡。
当然,作为故事来听,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确实过瘾,所以褒姒也顺理成章成了当之无愧的“红颜祸水”。然而,上一篇笔者也分析过,其实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乃是后人所编造的,不论是历史典籍还是故事本身的逻辑上,都存在严重的漏洞。所以,褒姒其实是被这个故事所冤枉的。
但西周灭亡,为何要怪罪到这个弱女子身上?有两方面原因。先看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周幽王还未见到褒姒之前,其王后是镐京以南诸侯王申侯的女儿——申后,太子也是申后所生的姬宜臼,是申侯的亲外孙。但自从拥有褒姒之后,周幽王便开始冷落申后,甚至在褒姒为其诞下一子(姬伯服)之后,便将申后废了,转而将褒姒立为王后,姬伯服立为太子。
这下子,申侯可不干了,女儿和外孙统统被废,气得申侯联合西北方向对镐京早已虎视眈眈的犬戎,一起攻打镐京。而就在此战中,周幽王死在了骊山脚下,褒姒也被犬戎俘虏,西周也随之灭亡。随后,申侯便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将外孙姬宜臼扶上了王位,称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的开国君主。
那么问题来了,申侯这么做其实是大逆不道,为了自己的外孙,联合外人杀死先王。怎么办呢?那就找个替罪羊吧,褒姒当年顶替了女儿申后的位置,她儿子姬伯服替代了外孙姬宜臼的太子之位,那么就编个故事让她遗臭万年,所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能就是申侯所编造出来的。
第二个原因,其实跟孔子、司马迁和后世儒家选派有关,为何这么说?先看孔子,他一生都在推崇周礼,到处喊“礼崩乐坏”,所以在他心里,周朝,尤其是西周,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王朝没落、甚至灭亡,要怪就怪红颜祸水,女人祸国殃民。
再看司马迁,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儒学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况且,汉武帝时期有个强大的外戚集团,卫子夫、卫青、霍去病等都是卫氏外戚的领军人物。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民间故事,司马迁选择收录在《史记》当中,也有提醒之意,避免女人干政。
综上,仅仅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让褒姒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和西周亡国的黑锅。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有人故意编造和传播的,先是申侯为了政治正当性给她扣了祸水的帽子,接着儒家学派和司马迁又由于其他目的,主动传播这样的故事。当然,褒姒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你如何看待古代的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