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来源:陈大伟.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J].班主任,2011(10):56-57.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面对效果不理想的家长会,有价值的做法是发现导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从中获得相关经验,并在不同经验的比较和参照中反思和改造头脑中原有的家长会经验,以争取下一次家长会开得理想一些。
我个人认为,反思和改造经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需要不同于原有经验的新信息、新经验的刺激和参与,犹如青蛙要跳出井口去改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经验,就离不开小鸟“天大得很”的新信息触发;二是需要对自身经验保持开放,如果“青蛙”固执于“我天天坐在井里,我是不会错的”的经验,他就不会采取跳出自己的“井”的行动,去发现新的经验。
其实,“小鸟”并不是专家,他只是一个不同于青蛙原有经验的新经验、新信息的提供者。定位于做促进反思、帮助班主任改造经验的“小鸟”,我对开好家长会有这样一些建议:
一、以“假如我是家长”换位思考
新学期开学了,有一位班主任朋友开了一次家长会。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他会前精心准备了发言稿,会后又把家长会上的发言稿放在博客上。我读到了他的发言稿,发现他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表扬了班上不少的同学。读完以后,我向他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你再检查一下,是否有没有被表扬到的学生?”这位班主任很聪明,很快回复:“我知道了,谢谢你。”
我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呢?我发现,这位班主任表扬的学生接近三十个,估计没有被表扬的孩子应该是不多的。我提醒他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我是这些没有被表扬的孩子的家长,我会怎么想呢?”
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表扬出色的学生,似乎天经地义,难道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要进行表扬?但站在家长的角度想一想,问题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刚才我还和其他几位家长你好我好地平等交流,现在他的孩子被表扬,我的孩子老师不提不问,真没面子。甚至有的家长可能想:“老师,你不给我面子,以后也不要想我给你面子。”这是对老师的想法。“小子,你今天让我丢了面子,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这可能是对子女的想法。
家长带着这样的心情回家,见到子女,很可能不会有好脸色,进而训斥甚至打骂。其实,新学期开始,学生们都会有一些新的希望、憧憬,愿意努力学习,改变原有的毛病,然而教师召开家长会后父母失望、不满、甚至愤怒的举动,如同一盆凉水浇灭了孩子的热情和希望不说,还可能促使孩子对班主任心生厌恨,产生抵触,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家长会不要说取得理想的效果,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现在,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可以调整一下:公开的大会最好表扬到每一个学生,公开谈论所有学生的不同优点,“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有什么问题私下个别交流,给家长留面子,也给学生留面子。
二、不要把家长当成教育的对象
做教师的,不要把家长也当成你的教育对象。对学生你是老师,对家长则首先应该是朋友,而且他们的教子经验、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未必不如你。
例如:2000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班的活动,主讲老师大多是中央教科所、北师大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讲课时,年轻的专家说他们也有被其孩子的班主任通知到办公室挨训的时候。听他们这样说,我心里忍不住这样想:这些专家是博士生导师、教授,他们的学生可能是一般高校的老师,而一般高校的老师可能又是这些参加培训的班主任曾经的老师。这些专家和孩子的老师一方面是家长与班主任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师爷”和“徒孙”的关系。班主任往往只意识到老师和家长这个层面的关系,没有想到还有另外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想到家长可能比自己懂得还多。由于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关系,有趣的图景是:“徒孙”在趾高气扬地给“师爷”上课,说应该如何如何教育孩子,“师爷”还只好点头哈腰地应着。这里也不是说“师爷”就一定厉害,而是大家要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倾听更好。
因为有这种种可能,所以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还是应多尊重,少指责;多理解,少抱怨;多引导,少教训;多虚心倾听,少自以为是。退一步讲,即使家长不懂教育,我们也应该首先本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或提出建议。
三、注意求大同存小异
“大同”是什么?就是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幸福生活,这应该是老师和家长能找到的共同点。做老师的,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大同”?是否向家长传递和表达这个的“大同”?曾经在图片中看一个教室的黑板前面张贴着这样的标语:“死后自会长眠,生前何必久睡”。看到这样的标语,家长就有可能认为老师置孩子的健康成长于不顾,把自己的分数、升学率和奖金看得太重,因此不仅不认同老师这样的观念和做法,而且还可能抵制教师的做法,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加班加点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了“大同”的共同基础以后,我们又需要存“小异”。“小异”是什么,“小异”是不同的家庭总会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要求。有人希望孩子以后做生意发财,有人希望孩子考学求知,有人满足于做工谋生……这些都是人们生存的方式,我们不要眼中只有一种方式,更不要容不得不同于自己人生理想的其他理想——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
四、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人
家长会不仅是班主任的会,也是家长的会。因此,会前不要只是班主任一个人在操心,会上不要班主任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会后不要班主任一个人在后悔和反思。把家长会还给家长:会前可以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就会议的主题进行沟通,听一听他们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并请几位家长进行准备;会议可以由家长来主持,也可以按顺序让家长讲一讲,可长可短,三言两语也行,由于同样是家长,彼此有共同语言,家长认真准备以后的发言可能更容易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会后可以留下几位家长,请他们说说会上的收获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家长会效果更好。
各位班主任朋友,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孩子的班主任要求你在家长会上给其他家长讲一讲,你会怎么做?我曾经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记得当时我首先是想不能是使孩子脸上无光,要对得起老师的信任,要认真准备一番;然后是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合理,值不值得讲(这就有可能促使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和改变);最后还要写出几个要点,考虑时间的安排。这比我外出讲座花的工夫还多、认真得多。
五、学会等待,不要操之过急
说到底,做任何事情,理想都只能是一个追求的目标,而不会是一个现实的结果。因此,在生活中,一方面我们需要追逐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接纳不理想的现实。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何况我们是面对成型和定型的家长!开家长会,我们不能期望仅凭几次会家长就能一呼百应,也不要奢望家长们在开会时频频点头称是,开完会后就雷厉风行。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等待,学会接受不理想的现实。
这里,我想对刚刚当班主任和新接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说,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不要以为我们当了教师就应该会开家长会了,就能开家长会了。基础的是观察积淀,积累一些经验,做好基础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