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登央视、26岁生活潦倒向报社求助:冲破家庭的枷锁,请勇敢一点

璃语职美人14小时前

关注
真正的成长与突破,是勇于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

01

几天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让人感慨不已。

新闻主人公庞某,1979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工人家庭,然而和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庞某的家中藏书多达上万册——这些藏书的背后,是庞某那位怀才不遇的父亲。

也许是自己遭遇的各种不如意,导致庞父将所有的期待与希望都寄托在女儿庞某身上。据庞某回忆,从她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给她布置各种功课,上学前要背诵诗歌、认字、识数,上学后要读各种课外书、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等。

在庞父高强度的训练下,庞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发表文章,荣获“全国文学十佳少年”、“宋庆龄基金会”第一批奖学金获得者等殊荣,一度入选《中国青少年年鉴》和《中国当代少年英才辞典》,成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年纪最小的会员。

庞某14岁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她的事迹,并称之为“天才少女”;庞父四处张罗,联系出版社将女儿的文章进行整理,汇集成了个人文集。

(庞某的作文)

在庞父的安排下,庞某每天忙于各种宣传活动,例如签售会、作报告、做演讲、接受采等等,等庞某进入初二之后,除语文外,她的多门功课不及格,数学、物理经常得零分!

当时庞某的老师也采取过一些行动,为她换班、婉拒不少社会活动、为她补课......但遗憾的是,庞某的原生家庭存在很大的问题。

原来,庞某的父母关系长期不和,庞父对庞母及女儿有长期的家暴行为......父母离婚后,庞父丢给母女俩4万元后杳无音讯,庞母后来被查出来患有糖尿病。

在这场家庭变故中,庞某最终辍学来到一家餐馆端盘子;不久,庞某被一名大自己16岁的老男人强暴,她逼着男人娶了自己......庞某和这个老男人过起了日子,还生了三个孩子。

一天,老男人抛弃了庞某和三个孩子;等庞某提起诉讼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男人早已成家。

02

26岁的庞某成了穷困潦倒且居无定所的单亲妈妈,无奈之下,她向报社发起了求助:“我只希望借助贵报一角,找到一位能够接纳3个孩子的好心男士,和我一起撑起这个家!”

庞某没能实现这样的心愿,如今的她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我看来,庞某深陷困境走不出来,并不单纯是原生家庭的因素。

一方面,庞某小时候确实被父亲“逼迫成才”;

但另一方面,她自己似乎没有什么主张,也习惯了将自己的人生交由他人掌控。

正如作者Miss蔷薇指出的那样——

“牵引一个人做出各种选择的,可能是未被察觉的潜意识。”

事实上,这些年来庞某并不是没有选择的机会,只是这些机会都被她放弃了,比如——

上初中那会儿,庞某的老师及学校曾为她做过努力,庞某完全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自己摆脱无休无止的宣传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

被大自己16岁的男人强暴后,庞某完全可以选择求助法律的力量,让犯罪之人受到制裁,自己忘却屈辱的过去重新开始;

被男人抛弃后,庞某选择向报社求助,她完全可以寻求更为彻底的帮助,比如学个技能或找份工作,而不是再次把目标放在找一个男人上......

也许,庞某的潜意识里是不希望自己做出改变的,或者说,她的潜意识已经习惯了依附于他人的生活,于是才会做出一系列错误的选择,进而导致了自己悲惨的境遇。

03

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几年前带过的一名学生,为叙述方便,姑且称之为小茹(化名)好了。

小茹在班级里属于比较特别的一个学生。

我看的出来,每次上课小茹都很认真听讲,课后也很努力用心地完成作业,但每次测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在我看来,小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不太适合学财务类的课程,反倒是更擅长创作类的艺术活动,例如绘画、舞蹈等等。

当我把这个觉察反馈给小茹时,我分明看出,这孩子眼里泛着星点的泪光。

原来小茹选择读财务专业,并非她的擅长,而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期待。

说起来,小茹的原生家庭并不乐观:小茹父亲是一所学校的美术老师,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车间统计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茹父母在很多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而在小茹的培养方向上,两个人的观点更是截然不同。

按照小茹母亲的说法,这个社会很现实,女孩子要么学个师范找个稳定的平台,要么学个一技之长有个稳定的饭碗;

但在小茹父亲看来,孩子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成长,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未来的方向。

有一回,小茹父母发生了冲突,小茹母亲说出了这些年来对丈夫的不满及埋怨,意思是小茹父亲没有出息,既不擅长钻营又不懂得人际,成天猫在学校里教课,也没有商业头脑......以至于这些年来自己和女儿跟着他过上什么好日子......这些话显然伤了一个男人的自尊心,最终,两人以离婚结束,小茹判给了母亲。

小茹放弃了自己对绘画等艺术的渴求,转而好好学习,往母亲希望的道路发展。

04

但问题是,人不是机器,始终是摆脱不了意志与情感的左右的。

在小茹这里,理性告诉她不要去挂念什么绘画之类的艺术类爱好了,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正经,但从情感及意愿层面来说,由于小茹对财务类的经济知识不敏感不擅长,导致自己苦苦努力依然成绩平平,这也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乃至自卑的情绪。

在我看来,尽管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去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想要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通常说来需要经历这样几段心理历程:

1、接纳现在不完美的自己;

不管过去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伤害,以至于现在的你形成了怎样的性格等等,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接纳这个自己。

尽管这样的自己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TA依然是值得自己爱惜的!

2、追问自己的痛点,尝试自我对话;

你不妨问问自己,为何自己一直放不下过去的影响?你潜意识里一直与之纠缠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相信未来是自己走出来,并不是谁可以决定的。

唯有这样的信念,才能支撑一个人去尝试做出自己的决定,进而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小茹的故事里,如果她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给到自己的枷锁与伤害,可以参考上面三个步骤。

1、接纳现在学财务倍感痛苦的自己;

我们要承认,每个人的能力不尽相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点与短板: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用尽全力却收效甚微,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碰触的是自己的短板。

在我看来,小茹是个非常感性有创造力的姑娘,而财务注重的是严谨、逻辑与规范——这两者实在很违和。

2、找到潜意识里害怕的东西;

过了段时间,小茹告诉我,她按照我的建议和自己对话,发现了惊人的答案。

原来,小茹之所以不敢违抗母亲的期待,是因为潜意识里害怕被遗弃,而这个念头让她倍感恐惧和不安!

但如果一直追问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不自我放弃走向独立,别人是否抛弃我们,对我们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在小茹这里,如果小茹敢于追梦,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开始可能会遭受母亲的不解,但只要她足够坚持并能做出成绩,总有一天母亲是能够理解女儿的:因为母亲对小茹有着深刻的“生存焦虑”,她担心女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如果小茹能够用事实证明自己可以活的不错,母亲的担忧与焦虑自然烟消云散。

3、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由自己创造。

我告诉小茹,原生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但至于你未来能走向哪里,更多的取决于你自己......

05

不久前,我收到了小茹的消息。

小茹在最迷茫的时候,我的支持与建议给到她巨大的力量,后来她通过大量阅读渐渐明白:“不论自己成为谁,不论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毕业后的小茹并没有将错就错地选择财务类工作,而是重拾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应聘到一家画室做助教,她努力学习绘画并取得了迅猛的进步,受到了画室老师的认可和称赞。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准备,如今的小茹在一家幼儿绘画机构担任老师工作,不仅成就感满满,而且在孩子和家长中享有不错的口碑

小茹说,她给自己的规划是:希望未来的一天,她可以开家自己的画室,将艺术的种子播散到孩子的心田,并告诉孩子们,人还是要追寻内心的声音,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行文至此,我想和你分享作者姜榆木的一段话——

“人生很长,值得为之努力,却不值得焦虑。愿你我能早日成就自己的高度,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以上。

参考文献:

1、《14岁登央视、22岁生三娃被抛弃,悲惨人生背后,是残酷的原生家庭》.男孩派;《她2、曾是少年作家,14岁拥有上万册藏书、出国访问,后来怎样了?》.漂凌育儿;

3、《天才少女作家庞秀玉15岁上央视一举成名,被父亲家暴人生尽毁!如今成单亲妈妈》.诗意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