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二十八)

大家好,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伊人频道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星标」伊人频道,就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推送的优质文章啦。具体操作只有三步:
1.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蓝字“伊人频道”;
2.点击右上角的“…”;
3.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面的公众号名片,阅读更多美文
伊人频道

语文交流 学生天地 见解观点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2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15分)
1.(4分)(1)逸  颠    (2)A   (3)A
2.(8分)(1)博学而笃志 (2)风住尘香花已尽(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独怜幽草涧边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
3.(3分)C
二、阅读(4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4. (1)D (3分)
5.(5分)示例一:选A。保尔身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和错误,作家毫无掩饰地描写了这一切。保尔的偏激、狭隘、急躁,使得他在处理自己和冬妮亚的关系上显得简单和片面。冬妮亚爱虚荣、爱打扮,保尔就“决然”中断了他们的情谊。后来,保尔完全被病魔击倒,丧失了战斗力,觉得自己没有归队的希望,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又为自己在困难面前懦弱、逃避的行为自责,最终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保尔在历练中逐渐成长,在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示例二:选B。傅聪身上有一些缺点,比如陷于无法均衡学业与爱情的痛苦中,想要都抓住却没有能力;对罗马尼亚三奖结果感到不满、愤怒;对俄文的学习急功近利,想要速成;对很多事情都只有想法没有行动等,但在父亲循循善诱和自身努力下渐渐改观,成为了一名德艺双馨、胸襟开阔的艺术家。示例三:选C。苏菲在接受哲学启蒙之前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生活中的她可以说是盲目的。但在哲学导师艾伯特的引导下,她渐渐明白了很多哲学道理,也意识到自己是虚拟的存在,于是她和哲学导师一起开始反抗,最终在哲学生日宴会中成功逃出少校艾勃特的意识,来到永恒之乡,成为永恒的存在。苏菲以智慧和勇气打破了自身的局限。(写出人物身上的局限1分,相关经历3分,克服局限1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6.①紧扣“陶盏”,再现制作“陶盏”的全过程,丰富文章内容。(1分)②制“陶盏”的泥土来自大地,正因为它的不精细,它的憨厚模样才使其完全融入了质朴的乡村生活,两者紧密相连。(1分)③引出下文,这只小小的发光的质朴的“陶盏”恰似母亲带给儿女的熟悉的温暖感受,是母亲温和而亲切的面容。(1分)
7.①一个抹字,细致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轻拈针线做鞋时娴熟的动作,表现了一个勤劳质朴的农家妇女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给予子女那无私的爱和温暖。(2分)
②运用比喻、排比,母亲手捧的陶盏,那一豆摇曳的灯火恰似母亲短暂一生中对儿女无私的爱,恰似黑夜中微弱的光芒,让孩子们找到回家的航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分)
8.例:锄头挂在树杈上,犁杖靠在土墙上,鸡们在高高的枝桠上做梦,那只忠诚的老狗,低低地吠了两声。(夜间庄稼院里的景物,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归功于母亲的看护和打理,表现了一位勤劳、质朴、不辞劳苦的农村妇女形象。)言之成理并举出实例从文中语句入手回答即可。(3分)
9.那细细的灯芯,是母亲短暂的一生;那盛装在陶里的是母亲的汗水,血液与泪水,无声的燃烧,换取黑夜中微弱的光芒。(2分)“陶盏”上那微弱的灯火,承载着母亲对儿女不求回报的爱,呵护儿女渐渐长大,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赞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2分)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10.(3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3分
理解准确,揭示本质,概括全面
语文教材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更加平和、自信,更加关注人的心灵(关于人性、心灵的课文不断增加)。(2分)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各地可自主选择教材。(1分)
2分
概括全面,只是摘抄。
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人教社不再一统天下
1分
概括不全面,只是摘抄
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语文教材人教社不再一统天下
0分
理解、概括错误
初中语文教材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或小学语文的第一课变成了“爱爸爸妈妈”、“秋天、春天”。香港目前主要由学校自主决定教材
11.(3分)(1)A    (2)B    (3)A
12.(3分)示例一:语文教材不应删除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们高度凝练,语短情长,表现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它们从生活中来,表现出古人世界丰富的情与事。更重要的是,古诗词呈现出一种境界之美,得意忘言,空灵悠远,这得益于先人对浑朴天地的贴近与体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反思。这是东方文明独特而深刻的智慧。因此,适度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古诗词,学生们多阅读古诗词,濡染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是极其有益的。
示例二:语文课文内容仍应朝着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继续完善。新时代的语文教材改革,充分说明了语文教材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更加平和、自信,更加关注人的心灵。从解放初期的政治挂帅到如今的回归人性,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条件的投影。人教版不再一统天下,教材多样化选择使得中小学教材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命运,注重呈现人的品格和美好的心灵,贴近生活,为当前教育补充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文章进入语文教材,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示例三:语文教材应该保留鲁迅等文化大师的经典作品。作为一个思想的载体,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厚智慧沉淀。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丰碑,是中国脊梁式的人物,怎能不学!长期以来,鲁迅及鲁迅的作品往往被当作政治工具,这是鲁迅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我们应该还原鲁迅的学术地位和人文价值,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评分标准:共3分,观点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四)古诗文阅读(5分)
13.变化:从凄寂到惊慌不安(1分),到最后的喜悦欣喜(1分)。
14.贾岛这首诗首联从听觉、视觉相互衬托,“闻寒水” 、“ 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又寂静、凄冷的氛围,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又如额联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兼之落日昏黑之时,更令人不寒而栗,诗句从声、色两个角度体现了幽深险僻的诗的境界。
(五)文言文阅读(11分)
15.(2分)C
16.(2分)我听说中原的君子,明于礼义而在知人心方面知识浅薄,我不想见他。
17.(3分)不算。该鲁人在楚国得道者温伯雪子面前,虽礼仪知进退,但是他对温伯雪子要么像儿子一样劝谏他,要么像父亲一样教导他,实则不知进退,是真正的班门弄斧,所以不算真正合乎礼仪。
18.(4分)我认为此处无声胜有声。孔子与温伯雪子相见,从温的眼神、行动等就能知道他的内心和志向,就体验到了“至理大道”,这种至理大道只能用心灵体验,不能用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孔子说“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作者刻意把孔子和温伯雪子塑造成两个心志相符、意气相投的圣人,圣人之间相互了解,哪里需要言语呢?翻译:温伯雪子往齐国去,途中寄宿于鲁国。鲁国有个人请求见他,温伯雪子说:“不可以。我听说中原的君子,明于礼义而在知人心方面知识浅薄,我不想见他。”到齐国后,返回时又住宿鲁国,那个人又请求相见。温伯雪子说:“往日请求见我,今天又请求见我,此人必定有启示于我。”出去见客,回来就慨叹一番,明天又见客,回来又慨叹不已。他的仆人问:“每次见此客人,必定回来慨叹,为何呢?”回答说:“我本来已告诉过你:中原之人明于知礼义而在知人心方面知识浅薄,刚刚见我的这个人,出入进退一一合乎礼仪,动作举止蕴含龙虎般不可抵御之气势。他对我直言规劝像儿子对待父亲般恭顺,他对我指导又像父亲对儿子般严厉,所以我才慨叹。”孔子见到温伯雪子一句话也不说,子路问:“先生想见温伯雪子很久了,见了面却不说话,为何呀?”孔子说:“像这样人,用眼睛一看而知大道存之于身,也不容再用语言了。”
三、写作(55分)
19.(5分)(1)艺术已进多省中考,将扩大美育进中考试点范围(2分)
(2)观点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
理由:①客观来看,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重点学习、复习音乐、美术课程,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
②通常城市孩子接触音乐、美术教育较早,而乡村地区孩子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美育入中考,也加大了教育不公平。
③美育教育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学生做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于从激发孩子兴趣到养成习惯这一重要步骤。
观点二:美育应该加入中考。
理由:①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
②艺术类学习与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③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艺术课程学习与实践,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20.(50分)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