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成佛

本周是“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系列的第三期。

上期请你欣赏了四件有关佛陀诞生的犍陀罗雕塑。

这期同样请你欣赏有关佛陀的雕塑,讲述的是佛陀出家、开悟、传法这一阶段的故事。通过这一件件比较接近佛陀生活时代的雕塑,可能拉近你和这位约2500年前超卓思想家的距离,你可能会更真切的感觉到他曾经是一个和你我一样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现在神坛上那个充满神秘感和距离感的神。

有关他的故事,我的感受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位青年,阅尽世间繁华,为了寻找心中那个有关生命和宇宙的终极答案,毅然抛开一切,上下求索,历经不可想象的磨难后开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哲学,之后开始不厌其烦的传法和分享,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崇拜,成为当时的顶级思想家,去世后被信徒放上了神坛,从此由人变神,进而影响世界数千年~

看过这样的故事,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人人心中其实都有一尊佛,持续精进,也许人人可成佛!

佛陀断食苦行浮雕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这件雕塑表现的是佛陀为了开悟,在尼连禅河附近的树林中断食修行的场景。随着修行的深入,佛陀濒临死亡。佛陀的左上方是手持金刚杵的护卫,周围有礼拜的供养人。

这件雕塑的犍陀罗风格很明显。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犍陀罗风格?请出门左拐,看看之前的两期文章~

以佛陀修苦行为主题的犍陀罗雕塑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尊目前收藏于巴基斯坦拉合尔中央博物馆。请看下图。

佛陀断食苦行雕塑

巴基斯坦拉合尔中央博物馆藏

雕塑表现了佛陀经过6年的断食苦行,已经处于生死的边缘,全身肌肉和脂肪几乎都消耗殆尽,比如头部,眼眶深陷,几乎像是骷髅。体表皮肤外露的部分可见青筋毕露。虽然身体已几乎枯竭,但佛陀的表情却仍然安详和宁静,我们似乎能透过这具几近空虚的驱壳看到里边神圣的灵魂~

而这两尊雕塑背后所讲述的,就是当时的释迦太子艰苦成佛的故事......

为了寻找人生真谛,解脱苦难的人类,他毅然出家,他先来到了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希望通过当时流行于其它宗教的一些折磨肉体的苦行方式开悟。比如有一种修行方式叫“执牛行”,修行者模仿牛的动作,合眼、低头、食草等。在观察了一天后,他认为这些做法不合适,于是离去。

随后他南渡恒河,来到王舍城,跟随当时的几位修士修习禅定,修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认为这样的方式也不能让他真正开悟。于是又来到伽口山苦行林,在这里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超长期断食苦行。他“日食一麻一麦”,每天只是静坐思维,如此整整6年!

6年后的一天,仍然没有开悟......于是他决定放弃苦行,来到尼连禅河边,洗去了6年积垢。这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插曲,一位牧女看到他虽然形容如同枯槁,但是仍然掩饰不住内在那神圣强大的气场,牧女因此献上了自己的乳粥供养他,他得以调养身体,迅速恢复了气力。

经历过6年不可想象的苦行,甚至经历了生死边缘的体验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对开悟的追求,他来到一棵菩提树下,面向东方,双腿结跏趺坐,继续静坐思维,发誓“我今若不证天上大菩提(觉悟),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这似乎说明deadline对每个人都是有用的~)

经过七天七夜,他终于觉悟成道!这时他35岁。从此,原来的释迦太子被人们称为“佛陀”或称“佛”,意为真理的觉悟者。因为他是释迦族人,成道以后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35岁的他知行合一,以舍去世间一切,只追求内心明静以求脱离轮回之苦的哲学和真的舍去世间一切的决绝,终成为一代教主,在凡夫俗子的眼光中踏上了人生巅峰,影响力数千年不衰,直到今日。

佛陀返京浮雕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佛陀开悟后返回自己老家的场景。佛陀虽然返回了家乡,但他只是在城内拿着托钵乞食,他甚至遇到了自己出家前的妻子和儿子,但此时的他已经断了一切尘缘,家人和他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可以想象当年佛陀为了自己思想作出的牺牲和努力有多么巨大。却也不知他的妻儿在家门口碰到他时作何感想,有慧根的话也许能接受他的新思想也开悟吧?

浮雕右侧的是他的弟子舍利弗。舍利弗是从佛陀出家后便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并照顾他的人,是他的开山弟子。

降服毒龙的佛陀立像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这件雕塑表现的是佛陀在火神堂内降服毒龙,向拜火教徒展示自己神通的场景。还是经典的犍陀罗风格。佛陀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传神,显得很自信但又平和。

这个故事发生在佛陀开悟之后,他开始在印度各地传播他的新思想。期间途经一个拜火教众聚集修行的地方。当时拜火教在印度很有影响力,信众不少。这里有一位拜火教的首领,带领了数百位教众一起修行,他们在当地已经很有影响,并且得到国王的尊敬。佛陀以天晚求宿为理由,希望首领能允许他借宿一晚。首领面对一个执不同信仰的修行者可能心有顾忌,于是称借宿可以,但他们只有一间房间,房间里还有一条毒龙,不知佛陀能否使用这间有毒龙的房间?佛陀道谢后径自进入房间休息,据说毒龙面对寂然不动的佛陀,只是来回游动,丝毫没有恶意。

面对如此神迹,拜火教主受到震动,之后他和佛陀探讨修行的心得,深深的被佛陀全新的理论折服,并发现了自己在修行上的差距,之后他带领自己的所有教徒一起拜佛陀为师,成为了佛的信众。

这个故事反映了佛陀当时传播自己哲学的过程,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用全新的理论让当时很多其它宗教的信徒改变了信仰,成为佛学的传播者和播种机。

拜火教主献女浮雕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这件浮雕表现的是一位拜火教主献女,但是被佛陀拒绝的故事。浮雕的主体部分就是佛陀和拜火教主。这件作品很有特色,其中人物都身材高挑,雕刻得非常优雅。左侧的石柱是希腊-罗马风格的柯林斯式石柱。浓浓的犍陀罗味。

这同样也是一个佛陀传法过程中用他的超级影响力打动异教徒的故事......

在佛陀开悟十年后,他不断在印度各地云游传法。有一天又碰到了一位拜火教主,这位拜火教主也有一定的修行,他一眼看出了佛陀的不凡,执意要把自己美丽的女儿摩甘蒂耶嫁给他。佛陀当然拒绝了,但是拜火教主很坚持,他直接和妻子、女儿一起来到了佛陀面前。他女儿见到佛陀,就对佛陀一见钟情。可见佛陀的确是很有个人魅力的。

事情在这里进入了戏剧化的一幕~

面对美女,早已彻底断除爱欲的佛陀,微微睁开双眼,看了看眼前的拜火教主妻子和女儿问道:“长者,请你告诉我,她们之中,哪一位是你的女儿?哪一位是你的妻子?”

拜火教主吃惊地说:“那个年轻漂亮的是我女儿,那个年老满面皱纹的是我的妻子。这么明显的事,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佛陀说:“喔,我看出来了,年老的是你的妻子,年轻的是你的女儿,对吗?那么请问,你的妻子在四十年前是怎样的呢?”

婆罗门说:“四十年前,我的妻子和我女儿今天一样的年轻漂亮。”

佛陀又说:“四十年后,你的女儿又将是怎样的呢?”

婆罗门说:“四十年后,我的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像我妻子今天一样的年老而满面皱纹。”

佛陀说:“所以,我看他们只有年龄上的差异而无美丑之分。不过,你的女儿确实美丽,别的男子见了都会动心,但我不会,因为我早已彻底断除了爱欲。我在觉悟之时,我看到了欲爱的种种过患。它是一口美丽的陷井,人一旦掉下去,就会被淹没,被吞噬。它又是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玫瑰,人一旦去采摘它,将会落人万丈深渊而粉身碎骨。世人不知爱欲过患,贪爱追求,因而历劫多生,头出头没,生生死死,了无出期。几多英雄豪杰,能仁志士不知其患,结果多毁在其中,身败名裂。我深知其过患,我永远不会掉入这口美丽的陷井。”

拜火教主夫妇深具慧根,听了佛陀的话,略有所悟,就问道:“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彻底断除爱欲的?”

佛陀说:“很好,你们听着:吾见爱欲者,不复有爱欲,可为此法身,尽是肮脏物,即使以足指,亦不愿污染。”

婆罗门夫妇听了此断欲偈,当下见道开悟了!他们悲欣交集,庆幸今天遇到了真正的圣人,解决了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超越了生死,脱离了轮回。他夫妇俩跪在佛陀面前,请求加入僧团,佛陀点头答应了。

佛陀抬头对摩甘蒂耶说:“姑娘!请不要有爱欲,不要有嗔恚,它是轮回的主因,痛苦的根源。看着我寂静的脸,你将息灭爱欲,息灭嗔恚,获得宁静与安详。”

可是,当时还豆蔻年华的摩甘蒂耶,实在无法理解佛陀的新理论,刚才佛陀说“断欲偈”,她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心想:你不要我,完全可以拒绝,为何要说我身上尽是肮脏的不净物,将我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这么来侮辱我?

后来,她凭藉高贵的血统和绝世的美貌,嫁给一位国王做了王后。

这是很经典的佛教理论,隔断与尘世的一切联系,断绝自身的爱欲等终极欲望,以追求平静的内心为第一目标,不断修行,最终的目的是跳出眼前这个丑恶世界的六道轮回,达到另一个维度,成为另一种生命,永享终极的喜乐~

金布布施浮雕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这件浮雕表现的是福贵向释迦牟尼敬献金色绢布的场景。讲述的故事是释迦牟尼在传法的旅途中和福贵相遇。在聆听了释迦牟尼的教诲后,福贵被震撼了,立刻表示要皈依佛门,同时献给释迦牟尼两匹金色的绢布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在佛经中敬献绢布的只有福贵一人,但我们在这件浮雕中可以看到佛陀左右各坐了一个人都在敬献绢布,可能是为了表现敬献的是两匹绢布而特地雕刻了两个人的形象。

这同样是讲述释迦牟尼开悟后传法的经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佛法创立初期传播的过程,正是在释迦牟尼和他不断增加的信众的努力下,佛的思想迅速传遍了印度。

阿育王施土因缘浮雕

公元2-3世纪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根据《阿育王传》记载,佛陀在王舍城时,入城乞食。有个童子见到佛陀就心生欢喜,他用正在做游戏扮家家的沙土敬献给佛陀,而佛陀也欣然接受,并预言他将转世成为阿育王。

而正是这位阿育王,后来以武力统一了整个印度,因为实在太能打仗,他杀人无数,这个时期的阿育王史称“黑阿育王”。在统一了印度后,他又对印度进行了恐怖统治,要是没有后面的故事,他就要永远被钉在印度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后来,有一位阿罗汉发现了他和佛在前世的因缘,于是对他进行了一番点化,同时也展示了一些神迹,阿育王果然是和佛有缘的人,他立刻也开悟了,痛改前非,并在他的任内大力弘扬佛法。他对弘扬佛法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打造了八万四千座阿育王塔,里边盛放着佛陀的舍利。

据传说阿育王是个有神力的人,他可以驱动鬼怪帮他办事,于是在鬼怪的传送下,这八万四千座阿育王塔被分布到世界的各处,我们国家到目前发现了19座,很多都收藏在博物馆里,例如浙江省博物馆等。当然,驱动鬼怪之说估计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随着佛法的传播,信众越来越多,盛放有佛骨舍利的阿育王塔被全世界各地的信众恭请到当地。

这些雕塑和阿育王塔其实也都客观的记录着两千多年前佛法传播的故事。从佛陀在世时由自己和门徒的口口相传,再到之后藉由国家的力量大力推广,佛法从古印度一个小国传播到整个印度,以至于再到后来传播到整个世界,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神迹,而是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

好的,今天信息量可能有点大,就先介绍到这吧,希望你喜欢~

祝:周末愉快~

“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系列回顾:

你知道犍陀罗吗

佛系-诞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