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的是校本培训,除了培训,我们持续在做的是练字、读书和写读后感。今天呈现一位年轻老师的读书笔记,看看我们的年轻老师们内卷有多严重。哈哈哈……对了,昨天看到后台老师们留言说图片看不清,很不好意思,是在文档中嵌入的图片,所以效果不佳。今天也可能看不清楚,因为原图本来就有点不清楚,见谅哦。
读书期间学过一些神经语言学和言语治疗的课程,对脑科学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把任课教授推荐的Stanislas Dehaene(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Reading in the Brain的整本英语原版专著读完了。这次看到本书的第六章和第八章,有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所以我想把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内容结合起来简单整理一下学习所得:
从刚生下来到12个月会经历这样的发展:
0-3个月的婴儿可以发出非语言的声音,第三个月的小孩可以发出类似元音的声音,第五个月的小孩模仿元音。0-6个月期间,婴儿可以区分不同语言的音素,第六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学会区分声音的频率,也开始出现元音感知。第7个月时,婴儿开始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但是没有特定的语言,也不知道它们的意思。第9个月学习声音合成,如baba,mama,dada.第11个月的时候外语辅音感知能力减弱,母语的辅音感知能力变强。为什么说普通话的人能听出四个声调,然而说英语的人听不出四个声调?刚生下来的小孩对世界上的所有语音成分都能识别,慢慢地,他就开始关注母语的一些特有的特质,再后来别的语言的东西就听不见了,因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发现这个东西在母语里没有什么用。比如美国小孩大概半岁的时候能听出普通话四声调,等到十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听不出来变化了(王士元,2011)。如果测量法国和德国婴儿的哭声也会发现小孩的哭声重音位置也不同,因为法语的重音在后头,而德语的重音在前头,看来小孩已经注意到了重音在自己母语中的位置(王士元,2011)。九到十二岁的儿童是学习说话的专家。在那个年龄,它们可以像学母语一样轻松学会两三种语言,九岁以后学习语言,大脑就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僵硬。有研究显示,说双语或者多语的人在认知方面比说单一的语言的人占优势,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处在双语或者多语的转换环境,所以认知能力比说单语的人更灵活,但是不同语言的差异很大,比如法语和西班牙语,因为这两种语言非常类似,他们的认知优势就比不上说汉语英语的双语者(王士元,2011)。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是如何阅读的,下面这张图是The Reading rope(阅读绳),可以看到大量的分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条绳索。辅助我们熟练阅读(Skilled Reading)的一共有两大板块。一是语言理解:包括背景知识(事实、概念)、词汇量、语言结构(句法、语义等)、文字推理(推理、暗喻)、读写能力(字的概念,体裁);二是识字:包含音系感知(音节、音素等)、解码(字母原理、拼写与读音对应)、视力识别(针对常见字)(Anna Lee,2019)。解码(decoding)的含义transform written symbols to spoken form,是指将书面的符号转换为口语的形式,比如,我可以把一段文字大声读出来。英语母语者对语言进行解码需要GPC规则(grapheme-phoneme rules),翻译过来是拼音串字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将字变为声音,对于汉语母语者适用的应该是OPC 规则(orthographic-phonological rules),翻译过来是形音规则。阅读就是解码的过程,而我们说话就是编码(encoding)的过程。我们再来了解读写的发展规律。读写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不同的发展阶段,比较著名的有Chall(1983); Frith(1985); Ehri(2005)这三位学者,其中Frith(1985)提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整字记忆(将这个单词看作一个整体);字母阶段(发现并学习拼音串字的规律);最后是灵活使用读字策略阶段(学习单个生字的详细发音,并且意识到有些单词适用于GPC rule,有些不适用)。这是针对英语母语者的读写发展阶段,那我们中文的读写发展阶段呢?其实也就是第二阶段发生了变化,由Alphabetic Stage 变成 The Cipher stage(分析形音规则,即OPC rule)(Anna Lee,2019).在整字记忆阶段,先学习简单及常见的字,直接连接声音与文字,比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而英语则先学习“I、yes、cat、what、you”。当学了一定数目的文字后,进入第二阶段分析形音规则阶段,开始懂得分析文字及发现文字的规律(中文是OPC规则,英文是GPC规则),这个阶段要学习声旁的规则性和一致性,并有系统地将同类的字一起记忆,运用领会到的规则学习新字,在这个阶段要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形声字。到了读写发展的第三阶段灵活使用读字策略,这个阶段学生要灵活的识字,了解到文字规律也有例外,有些需要死记,有些则可以根据规律进行识记(Anna Lee,2019)。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发展阶段是自然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特意教授,能潜意识但有系统的建立对文字的认知及记忆。学习汉字也有小帮手,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可以借助拼音帮助我们学习汉字,而台湾宝岛则使用注音符号,拼音和注音符号都是汉字的一种声音注解,拼音使用字母,注音符号使用笔画形式来表示声母和韵母。《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第六章五小节中提到的阅读障碍(dyslexia)患者难以掌握文字、声音、外形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总体来讲与无法形成形音间的联结有关,因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解码,即将肉眼所看到的字解码为读音,帮助我们熟练地阅读与理解,这类人群看见语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存在视力、智力障碍),但是处理语言(音系感知处理等环节)有问题,所以前期的学习仅仅靠机械的记忆,然后后期识字量变多,患有阅读障碍的人群无法掌握形音规则,则会导致学习滞后,出现书写及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较弱,认字默字有困难等。换句话说,患有阅读障碍的人群由于在阅读中过分依赖右半脑,然而左脑才是负责语言的,所以处理语言没有直接通过左脑而走了弯路,所以比正常的人群更慢一点。现目前还没有治愈阅读障的治疗方案,但是可以通过多感官干涉分解语言,根据音节类型和拼写规则教如何解码文字,这样可以在阅读时提高左半脑的效率。本书第八章中也提到了特定型语言障碍(SLI),那SLI与dyslexia的区别在何处呢?前面我们提到了,阅读主要有两个板块构成:一是语言理解,二是识字。Dyslexia指的是较差的解码能力,但是有好的口头语言理解能力(较好的听力理解能力);但是SLI则相反,SLI的患者有好的解码能力,但是听力理解能力很差(Anna Lee,2019)。换句话说,SLI的患者还没有涉及到语言表达,听都听不懂,所以SLI会发展成为dyslexia,但是dyslexia却不一定由SLI发展而来。一般6-7岁以上的孩子才会出现dyslexia,在此之前的儿童如果阅读理解速度较同龄孩子来说更慢可能也是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其实这本书里涉及的内容,感觉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展开写成一篇小论文。我挑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进行分享。仔细想来,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为我们今后在课堂中的运用打下了很坚实的理论基础。当我读到第六章的阅读障碍和第八章的SLI的时候,我特别兴奋,这是我特别喜欢的领域。因为我觉得像阅读障碍这样的情况还没有被普及,有些小孩可能患有阅读障碍,但父母却单纯的认为孩子只是不努力、在学校不认真学习的原因,或者就算知道存在阅读障碍这种情况,父母也不愿意承认孩子患有阅读障碍。虽然还没有完全的治愈方案,但是国内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辅助干预治疗的方案,通过专业机构的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比较顺利地完成学校学业。读书期间有机会参与过一次这样的活动,不过是以旁观记录的方式参与进去的,当时他们设计了很多种游戏帮助小朋友学习汉字和粤语发音,在多种多样的游戏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形音之间的联结,整个过程下来没人会觉得这是在做治疗,更像是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看似是在玩游戏,其实也很多门道,比如当孩子记不起一个字的发音时,一共有4个提示梯度:第一层是语意提示(出示图片),第二层是音节提示,第三层是提供二选一的选项,前面三层都提示过了,孩子还是记不起读音,最后一层才是示范读音。整个治疗环节循序渐进,由于当时的资料都是保密的,所以也没有多余的资料,其实言语治疗里面还有一个形音义的三角模型,指的是要完全地认识一个汉字,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这一板块的内容没有详细的整理,但是其实也指导我们在识字教学期间,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角,以此巩固学生的识字学习。Anna Lee. (2019, October 4). Reading and Writing Development [Lecture notes]. Lecture presented at CBS5020 Language and Societ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Frith, U. (1985). Beneath the surface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K. Patterson, J. Marshall, & M. Coltheart (Eds.), Surface dyslexia: Neurological and cognitive studies of phonological reading (pp. 301- 33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王士元. (2011). 语言、演化与大脑 (第1版. ed.).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假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的东西。所以读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是;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