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 城市病需要乡村医
1、乡村的景色
说到乡村,我们会联想到这样的景色,清晨,总是很自然地醒来,看木窗外的光线越来越亮,鸟儿的鸣叫声由唧唧喳喳的热烈喧闹,到渐渐减少,想是聚会完捉虫子去了。间或有悦耳的歌者,叫几声飞来又飞走。起床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还不到六点钟,太阳已上树间,将光线淡淡地抹在东墙上,投在屋里的光罩着浮尘,细小的颗粒在光线里快乐地上升下沉,如早晨的舞蹈。给母亲收拾好,推她坐在阳光里,便开始做早饭。乡村的生活因为没有了时间观念,一切都可以不慌不忙地做。
朝阳一样金黄的油菜花田,嫩绿色的大片小麦地,搭配着田埂小路肩上的蚕豆。如果此时用无人机航拍,看起来肯定像一幅墨绿色的地毯,上面绣着一片片金黄色方块。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微风拂面,一阵阵清香的小麦苗味道,让人想揪一把塞到嘴里,嚼一嚼,幻想是不是有种麦芽糖的清香。如果此时抬一抬头,会看到浅蓝色的天空,云儿很少几乎没有,阳光不那么毒辣,风儿既不刺骨又不燥热。麻雀站在树枝上懒得动,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么美丽的乡村,却是留不住年轻人的,村里的年轻人,一年到头都在外面闯荡,赚了点钱再加上大部分是父母的资助,就在城市里买套房,长期定居在那里了。村里留下的,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倒不是在外头的儿女不要他们,而是他们不愿意放弃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对他们来说,种田、养养猪和羊、或者有钱的搞一搞大棚种植,挖个池塘养鱼养小龙虾,就是很值得花精力去做的的事业了。即使有的时候去城市里看望儿女,也就待上几天,然后就回来,因为呆不惯城市里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吃完晚饭, 在左邻右舍之间串串门,散散步唠唠嗑才是忙碌一天之后最放松身心的事。
2、乡村与城市的依存
展开更广的宽度,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是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群居,从群居走到城市,从安定走向活动。这是人文的规律。
这样自然、孤独与安定,就如通木的根,水的源。 文化、大群与活动,就好比木的枝,水的河流。如果文化离开了自然,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慢慢走向枯萎。同理若大量聚集的城市人群只有热闹没有了孤独,这样的大群一定渐成空洞。人们常说物极必反,活动若长久的损害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一般羡慕城市,这几年乡村也逐渐地城市化了。
人生都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都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都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
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
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
若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当下我们看到比比皆是的城市病:抑郁症,失眠症,焦虑症,脱发、白发、早衰等等,都是城市化的不适应造成的。
人在城市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了自己的个性。职业经常变来换去,常常处在不安定状态,甚至连居处也不安定,就经常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
人们感到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都是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引起的。
3、当下的生活感受
一次,与朋友闲聊,突然,他若有所思的说,“你有点像乡下人,又有点像城里人,很不好形容”,我一时莫名,继而爽朗的答道,“就是城乡结合部嘛”,朋友也笑起来,分明还有些自鸣得意。朋友间的叙谈,时而完整,时而琐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
我孩提的时光大多是在乡场上度过的,乡场上有“赶场”的习俗,也就是每逢三日当一次场,而三日的另外两日则是邻近乡场的“赶集日”,每逢赶集日,平日宁静的乡场便热闹起来,商贩走卒也多起来,茶馆里打牌、喝茶的人不少,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约定,猜想大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自然,还有阴历逢十不当场的规定。前日,跟外公通电话,外公还说外婆去双凤赶场去了。即便是读中学在县城,也闻得县城有赶集的习俗,只是未曾留意,印象模糊。后来在外地的县城,它有周末赶集的习惯,总之,聚于一处或几处,游商、走卒,熙攘一番。城市,大多或没有赶集的习俗,不过游商、走卒亦不少,在巷子里、角落处,摆起地摊、卖各种小玩意,或是算命摊子、地摊草药照旧。
十年前,前往青岛就学,首次离家时的忧伤,仍记忆犹新,萦绕脑海,有悲切、有落魄、茫然无助,夹杂不明就里的乡愁,流落他乡,不知所以。当背身与父亲离开的时刻,坐在公交车上的我,没有回头,泪珠是止不住的流,家中溺爱的独子,正为学业的不堪,不明就里的没落在这西南一隅,一如在地图册上对着经纬,西南地区,东南方向,以千里的溃退,避离青年内心的苦闷与彷徨的轻率与不快。未见初入繁城的欣喜、好奇,直入心酸、落魄的不安,学校在郊区,上学时除了偶尔到城里闲逛,未有深触的感观。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却也是来消散精力的。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数不多几张自己孩童的照片中,勾起不尽的遐想,一张,偏着脑袋看着身下骑着的白马,好奇与疑惑犹在,“我骑在这白马上,这白马是什么感受呀”;另一张,孩童右手搭在父亲的肩头,甘甜的微笑发自心头,父亲的清朗俊秀嵌在其中,顾照当下,父亲深陷的眼眶,泛起的皱纹,既诉说岁月的无情,又磨砺生活的艰辛;还有一张,孩童嘴唇染着鲜红,套着短丝袜,穿着凉鞋,脸上还有圆润的腮红,不明所以,这打扮的无厘头,引得自己一时捧腹大笑,开怀不已,这惬意的难得,以敞亮的笑声阔开心房,舒暖适意,别无杂念。想到在熙攘的街头,陌然、低落、各行其是,拥挤的人群,时而突起的口角与争执,或是喧哗、嘈杂,以一片人声鼎沸,换热闹人间,除去看稀奇,别无它意,烦躁的游子,看着这世景,只是提快脚步,从起初的偶或新奇到此后烦躁的厌烦。愁思多生白化发,怨恨添增更皱容,了却苦闷增闲适,卧榻欣然闻丝竹。在心中自开一片敞阔地,翻耕、播种、收获,管它繁闹喧哗,还是地动山摇,把记忆珍藏,让本性生发,潜滋暗长,或是脱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城市的便利
在城市,有固定办公场所限制的行业,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无法不糟杂、快速的完成工作。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让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在城市扎根。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又不愿意从事农业,都是以坐办公室做白领为荣,离开城市回到农村,连一份期望的工作都找不到。乡村虽然有的时候风景美丽,但日子得过,还是要赚钱吃饭养家,只看风景美丽怎么行。
另外,如果是在城市,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散散步,周末一起和家人去看看电影,逛逛商业综合体,或者去风景区走走。比如苏州的大阳山,那里植被茂盛,负氧离子很高,风景也秀色可餐。从我办公的地方开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一下子就远离工作压力,到了可以登高望远,放松身心的大山和森林。或者有亲戚朋友过来,在住所附件找一处酒店吃个饭聊聊天,时间多的再去景区比如山塘街,平江路走走,感觉不要太惬意。
而上面这一切,在农村都是没有的。在农村要是想看个电影,得开车去最近的市中心才有,买衣服也得到街上才有店,饭店也是,更别提什么商业综合体,风景区了。而现在的年轻人和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你不能强迫他们一直工作,他们很在意生活品味,追求各式各样的新奇娱乐活动,因为它们往往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愉快体验。而这些愉快的体验,对年轻人的生活来说,是很重要的,就像烧菜不能总是没有盐一样。这些愉快的体验,农村都很难提供,年轻人又一次“被迫”选择了城市。
5、乡村与城市的起承转合
小时候,家乡春节还有舞龙拜年的习俗,一到家门前,立马把用竹片编制,用红纸或布条糊的龙舞动起来,其前,一人戴着笑脸俑,手执龙珠翻动,铃铛作响,上下来回翻转,龙头亦随之而动,之后便向这家人户拜年。依稀记得一次,外婆站在院门前,四下翻滚长龙突至,乍然,一串鞭炮点起,噼里啪啦,外婆站在其中,脸上洋溢笑容灿烂,我还向人索要,戴起那笑脸俑,只感到戴在小脑袋瓜上分量很重。而后,春节的习俗渐淡,打牌、打麻将兴起不衰,伴着乡村人口流减,一家子,几姊妹、兄弟,围坐在一起,各奔东西的家人的一聚,亦难能可贵。
曾经外出打工者,回家盖新房的建设已无实际效用,大多废弃,只有村落间互通的水泥路,为近年不多的新建,带来出行的便利,或有散落修缮的鱼塘,经营的效用仍在。老年人乡土难舍的情愫在年轮增长中,迈不过体力衰退,乡村是明显的衰落,是荒茫,却依旧有宁静,有淡然。
人类文化的最大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的僵化。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的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到,这是人类文化一种莫大的损失。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严格的法治主义易于使群体僵化。近代的商业、企业,资本势力的无限集中,与机械工业的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僵化。这些都是近代文化的大隐忧。千万人以上喧嚣混杂的大都市,使人再也感不到孤独的情味,再也经验不到安定的生活。在企业组织中,人人都是雇员,再也没有个性自由。而又兼之以机械的尽量利用,每一雇员,同时以做产业工人的身份而从事,更没有个性自由的余地。个性窒息,必使群体空乏。在个性未全窒息,各自奔竞着找出路?聚到几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中,在严格法治与科学的大组合,以及机械的无人情的使用中,人与人相互间,必然会引申出种种冲突来。现世界的不安,其症结便在此。
在乡村与城市的徘徊,瞻前顾后,莫可名状,乡村衰落、城市兴起,衰落的淡静,兴起的嘈喧,看不尽、弄不透,想不明,思不清,有人赞叹这日新月异的突变,有人感慨这世风日下的不安,在追名逐利的功利中,淡泊明志的心境何在,在餐腥啄腐的腐朽中,尔雅温文的融洽何存,正气不彰,歪风、邪气盛行,增上流言蜚语、添些碎语闲言,长此以往,难有兴致,更无盎然。在这起承转合中,空落的乡村和城市到底落脚在何处,栖息在何地,谁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