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MacMilan《Nature》通过内酯化实现β-C(sp3)–H官能团化

引言

第一作作者是Xiaheng Zhang,共同一作为Russell T. Smith
通讯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C. MacMilan教授
该研究报道了通过铜辅助光催化合成含双环丙烷结构化合物:
1
 简介
多组分合成方法,在有机合成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上,因为步骤经济和原子经济的优势,具有重要价值。
近期,双环[1.1.1]戊烷(BCP)结构在药物化学中作为苯环的生物等价体,尤其是1,3-二取代双环[1.1.1]戊烷片段,作为对位二取代苯环替代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
从合成角度出发,这些化合物都是通过[1.1.1]-propellane开环进行制备:
这通常需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以便在BCP桥头碳位置引入所需官能团化结构
作者结合早期发现和课题组在光氧化还原研究的成果,期望通过铜-BCP自由基捕获/还原消除使三组分偶联反应生成复杂的双环[1.1.1]戊烷产物
实现上述设想的关键在于,烷基自由基选择性加成到[1.1.1]-propellane:
如果烷基自由基与直接加成到铜中心,则生成两分子交叉偶联产物
另外,如果烷基自由基与[1.1.1]-propellane结合后,再次和[1.1.1]-propellane进行结合,那么,将生成二聚、寡聚物等
2

探索

作者首先根据反应可能机理过程,进行研究:
光催化剂Ir(ppy)3 (1) 经过激发后,生成较稳定的三线激发态Ir(III)2,该激发态化合物是一强还原剂,将化合物3进行还原,生成自由基4,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自由基4加成到[1.1.1]-propellane 5上,生成BCP自由基6
该自由基中间体与酮配合物7结合,经过还原消除,生成所需的三组分加成物9
生成的Cu(I)和亲核片段10进行结合,得到11,随后与Ir(IV)经过单电子转移,氧化转化为与亲核连接的铜配合物7,以及还原生成Ir(III)1
随后,作者开始研究评估几种铜盐和配体
使用CuTC,BPhen为配体,发现双组分偶联产物10%,期望的三组分偶联产物为8%
当铜盐更换为Cu(OAc)2后,双组分和三组分偶联产物收率均为10%
进一步的,尝试Cu(acac)2,令人惊喜的是,反应几乎没有双组分偶联产物生成,期望的三组分产物达到58%
随后,尝试不加入配体,反应也可以进行,并且目标化合物收率提高只64%
随后,作者尝试了醋酸铜和乙酰丙酮组合,期望三组分产物收率为56%,这表明该组合也是良好的催化体系
最后,提高Cu(acac)2用量至60 mol%,反应收率提高至80%
此外,作者还尝试了不同的自由基前体:

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表明随着自由基的s特征的增加,双组分耦合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3

底物拓展

经过上述探索,获得反应最优条件。
接下来,进行反应适用性研究:
从展示的例子可知,该反应底物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反应的收率从中等至优秀
通过其他可选的自由基前体,还可以制备多官能团化的产物
随后,作者研究了亲核片段:
可以看到,该反应对于亲核片段化合物,也具有很好的多样官能团兼容性。有利于制备各种所需的三组分加成化合物
最后,进行一些应用:
使用开发的方法,对于结构复杂、多官能团的药物前体,可以顺利进行后期官能团化

评述

通过该研究,拓展了双环[1.1.1]戊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利于药物化学研究的底物拓展,加速一些药物的发现
化解 chem,一起全合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