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马恺老师
〓 第 1410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我的初中班主任马恺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他既是我的班主任,又是我的语文老师。我的语文基础,是在他手下二年半的初中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知识水平空前提高,写作能力也大为提升。
马老师,身材高大,精神矍铄。四方脸,微紫赯色。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为人和蔼,平易近人。他学识渊博,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世人皆敬重。
马老师,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因材施教,教学有方。教书育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忘我工作,立德树人。
马老师,既善于钻研教材,又善于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更善于向书本学习。他订阅了不少报章杂志,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驾驭语言能力至强,娴熟。他的治教治学能力,令人佩服。他的人格人品令人敬仰敬慕。
他教育我们要加深对国家的认知,加深对民族的认同。要从心底出发,从精神上,思想上对国家,对民族,有神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争做国家之栋梁,民族之英雄。国家之中兴,民族之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莘莘学子的神圣使命,责无旁贷。教育我们要立志报效祖国,为祖国建功立业,为民族争光,克苦努力,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他一生为国家民族培根铸魂,为国家民族精心培养栋梁英才,厚德载物,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含辛茹苦,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他是学人之魂,学子之宗师。名师效应,在他身上显灵!他是国学大师,人文大师。
“中华语言文字奇妙无穷,多词一义,毫无重复之感。"马老师经常这样说。要从字,词,句,再到段,以至于全文,巧用,巧妙搭配词语的镶嵌与配制。“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马老师教育我们说。汉语言的神奇魅力,我是有深切的体会的。我驾驭汉语言的兴趣,是在马老师的教育指导下产生的。我驾驭汉语言的能力,是在马老师的精心培养下逐步提升的。我的写作兴趣是在马老师的精心呵护培养下产生的。马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马老师全批全改。每周让我们写一篇作文,也是全批全改。还经常面批面改,与我们讨论如何写,如何修改,润色。让我们面对面地聆听他的教诲。这样一来,使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我的写作水平则提高更快。
马老师治学严谨,每次上语文课前,先让我们准备一张一百二十八开的小纸条,听写以前学过的生字,听写完毕后,马老师就收上去。利用休息时间判阅,等到下一节课时,就公布每个学生的成绩,并将学生写错的字,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以便纠正。马老师要求每个学生灭字率是百分之百。每一学期下来,我们所有的同学的灭字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马老师非常重视汉字的音,形,义的教学。他说,迄今为止,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能表达其音形义的文字。其他文字与汉字无法可比。汉字,可通过表音即声旁来认读,还可以通过形旁来认读,也可以通过会义字去理解其含义。马老师对通假字,多音多义字的教学更有独到之处。他把古文里的通假字编成顺口溜,让我们记忆,背诵,效果甚佳。还把多音多义字制成卡片,每个同学一份。让我们随时看,随时记,其效果很好。
马老师每布置一篇作文,都要讲清写作要求。如何审题,审题时,首先要从题目中找到题眼,才好构思。如何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如何突出中心主题,如何注重细节描写,都是通过范文讲解的。
语言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外貌描写要写出其特征,特点。还要注重学会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要通过人物的外表,去观察人物的内心(活动)。还要学会环境描写,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做到烘云托月,为表达中心主题,作出铺垫,打下基础。还要学会倒叙,插叙,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主题。还要学会引用,引经据典,可以加强说服力,突出中心主题,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还教给我们如何做到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的方法,可以达到紧扣中心,突出主题的目的。
自拟题目时,要想把题目拟好,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睛。就要把握好中心主题。要学会半命题的补充,如何补充,是很有学问的。要审清半命题是定语还是补语,很重要。需要补充的部分,是关键,要弄清楚什么或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等等,反复斟酌,切忌盲目补充。
马老师还教我们写作时如何学会烘云托月,如何学会旁逸斜出,加强细节描写。要做到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还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老师还要求我们学会将已经写过的文章题目,隔一断时间,做“冷处理"。在重新构思前,先看看上次所写,哪些方面好,或较好;哪些方面较差,或更差些。然后取长补短,选材,剪材,再布局谋篇,一挥而就。其效果果然甚好,这种方法,我至今还在使用,效果效益甚佳。
写文章,隔一段时间,在大脑里经过不断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构思,选材,剪材,再经过认真地逻辑思维,既全面又细致地统览全文,做到精心选材,科学合理构思,仔细描述,深化中心主题。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善于运用民间俗语,警句,突出地方特色。学会引用典故,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马老师说:“自己写完的文章,要反复看,间隔看,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文不厌改嘛!”马老师要求我们把自己的文章读给父母听,读给兄弟姐妹听,读给同学听。同学间还要互相读,互相听。这样做了以后,效果很好。有的人虽然不会写,但会听。好与坏,一听便知。也会说出你所写的内容好与不好,他们会直截了当。会写的人听后,便会告诉你,哪方面好,哪方面差。应该如何去写。这种方法实在是太妙了。不用聘请,就听到了真话,得到了指点。那些听众,就是你最好的老师,就是最好的文艺批评家。使你进步很快,写作水平大有提高。
马老师要求我们多读课外书籍和报章杂志。他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还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也会诌。”还给我们选定课外阅读书目。还让我们阅读四大名著,增长见识,提高品位,开拓视野。潜移默化,不断积淀,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在祖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吸取丰富营养。做到学以致用,厚积薄发。马老师还强调,看书学习,要多写读书笔记,记什么,自己定。看书,读诗文,要精读,多读,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还说,看书要爱惜书本,同学间要互相交换交流阅读书籍,以便增加阅读量,达到互通有无。
我曾记得:我所写得作文,多次被马老师当作范文,在作文课上讲读讲评。
马老师当班主任,很会利用班干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有的同学爱调皮捣乱,马老师就对症下药,让他当纪律班长;谁劳动怕苦怕累,又怕脏,拈轻怕重,马老师就让他当劳动卫生班长;谁上体育课逃课,不爱上课间操,就让他当体育班长。其效果出奇的好。不用批评,让他们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新,效果甚佳。
毕业考试前,马老师就告诉同学们:毕业升学率是五比一;要求是成绩与推荐相结合。每个人的表现,你们自己明白,也清楚。毕业考试成绩由地区中学公布。同学们,每五个人中,只有一人能升高中就读,其余四人只得回村务农。在推荐选举时,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学们听了以后,齐声回答道:“请马老师放心,我们一定听您的话!"
同学们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根本没让马老师为难,可见马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做到了家。同学们心服口服。使那些品学兼优的同学都能够顺利地被推荐升入高中。马老师很感激同学们,并一起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初中毕业,那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年代了。那一年,是一九七三年七月份,距今已有四十七个年头了。那时侯,马老师正值壮年,是黄金年龄段,精力充沛,信心满满。他是我们的恩师,导师。他指引我们步入了正确的学习之路,并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
父母能给予我们血肉之躯,老师却给予我们生存之本。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是毋容置疑的。
后来,由于马老师的教学成绩突出,语文教学水高,管理班级能力强,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很快被地区中学调去当了教导主任。
如今,马老师旅居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前几年,我在赛乌素完小上班时,见到了他。他办完事儿,我们只勿勿见了一面。因马老师还有事儿,我们只是打了个招呼,他就勿忙离去了。
他的身体看上去,还很健朗。他鹤发童颜,笑可掬。修长的身材,还是那样挺直,精神,帅气。
我深情而真诚地祝福他老人家,身心健康,寿比南山,笑口开!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作者介绍】王万荣,兴和县赛乌素镇小学退休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2016年退休。爱好文学,有时写些散文、打油诗、小说之类的东西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