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履平:爽喉饮-治慢性喉炎的经验方】
方名:爽喉饮。
组成:太子参30g,生地30g,怀山药30g,荆芥6g,连翘衣15g,桔梗6g,牛蒡子10g,射干6g,玄参15g,山豆根10g,胖大海10g,金果榄10g,蝉衣6g,僵蚕10g,广地龙10g,杏仁10g,升麻6g,木蝴蝶6g,甘草10g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喉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服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后期可制丸服。
慢性喉炎,乃系以长期声嘶、喉干燥及有粘痰不易咳出为主的一种慢性喉部疾病。
其病因,多继发于急性喉炎,过度使用声带,不良外界环境刺激,烟酒过度以及全身和局部循环、代谢障碍等,皆为本病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声嘶,喉内不适,干燥、发痒、干咳,粘痰极难咳出。嘶哑时轻时重,多在疲劳和使用声带后加重。完全失音者少见。
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全部或部分喉粘膜(声带和杓状软骨间隙)呈慢性充血性增厚,有扩张小血管,或声带闭合不全,过度使用声带者,每在真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见芝麻大小表皮增生性小结节,左右对称、颜色白,即所谓“声带结节”。
详分为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和接触性溃疡四型:
单纯性慢性喉炎,喉粘膜弥漫性充血,声带无光泽,呈淡红色或黯红色,表面有少许粘稠分泌物,或在声门间粘连成丝状;
肥厚性慢性喉炎,粘膜黯红,声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不闭合,室带增厚掩盖部分声带;
萎缩性慢性喉炎,多继发于萎缩性鼻炎、咽炎或放疗后,喉粘膜干燥,无光泽,有干痂附着;
接触性溃疡,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声帯突起处有浅表溃疡。
中医谓本病属“喉喑”、“久喑”范畴。认为因邪犯于喉,或脏腑虚弱,咽喉、声带失养,或气血瘀滞,痰浊凝聚于声门所致。以长期声嘶音哑、喉内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从生理言,喉以纳气而通于天,咽以纳食而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唯其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吐纳之道,其病声嘶音哑与会厌受累亦密切相关。
会厌又称“吸门”,覆于气管上口,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称之为“声音之门户”。而肺通会厌,为音之所由出,因肾脉夹舌本,故其根又在肾。
慢性喉炎之内虚,显然为肺阴肾阴先虚。从病理言,慢性喉炎之主症为“瘖”,然瘖有金实则瘖和金碎则哑之分,前者为实,后者为虚。
实者多为邪犯于肺或邪犯于喉,治疗或散、或清、或温,辨其性可放手投之;虚者因其阴虚而致痰热瘀滞或气血虚燥,治当养阴润燥,佐以清热化痰,或活血祛风。
再结合临床分析,本病并非暴瘖,乃属久瘖,暴瘖一般属于急性喉炎,无论清散温散,骤然投之犹可,而本病属于久瘖,用药则须慎重。
因久瘖既有外邪残余稽留未除,又有阴虚及其痰湿瘀毒热滞胶结不解,急不得,缓不得,急则伤阴耗气,缓则痼疾不除,唯有多因素兼顾。
论理,以滋养肺胃肾之阴为首务,但麦冬、五味、熟地之类又不能用,据徐灵胎的经验,认为用之反能补住肺中痰火更加重失音。
于是,余取生地、太子参、山药并以重剂滋养之,太子参又名孩儿参,为清补之品,不仅与山药同用扶其脾虚和补其肺胃肾之阴不足,而且大可补气生津;生地又可清热凉血;
用连翘、金果榄、胖大海、玄参、射干、山豆根、升麻、甘草,重在清热解毒,其中金果榄兼其消肿止痛,山豆根、射干又可祛痰利喉,甘草益气去痰,升麻行瘀血,玄参解毒散结,
尤其胖大海一药多功,润肺治干咳,利喉治燥痛音哑,有云本品久服可致声带肥大,临床实践表明,并非如此,胖大海不仅配甘草、冰糖炖茶频饮治干咳失音,而且单用泡茶还可爽嗽豁痰,治金窒声嘶,唯久服多服有降压和致泻作用,由此引申亦可降压和治便秘;
又用荆芥、蝉衣、僵蚕、牛蒡子散风热,化瘀散结,解痉消肿;
加桔梗、杏仁理肺气一宣一降以除痰结;地龙合木蝴蝶一通一润,地龙通络清热熄风,木蝴蝶润肺舒肝和胃,治咽喉音哑。
诸药配伍,组成爽喉饮治疗慢性喉炎,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之效。
李某某,男,34岁,农民。
声音嘶哑伴喉部不适时轻时重3年余。
有吸烟史和急性喉炎史。时感喉咽干燥,发痒呛咳、咯痰少而不爽,音哑多在下午加重。
曾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为慢性喉炎,服中西药及口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时好时差,近来因淋雨感冒,咳嗽、声哑加重,并增咽痛。
诊脉浮数,舌红少苔,头昏鼻塞,不发热。查喉咽部粘膜充血,诊为慢性喉炎急性感染发作,初拟桑菊饮化裁以疏散风热。
处方:薄荷(后下)、蝉衣、甘草各6g,连翘衣15g,辛夷(布包)、杭菊花、玄参、杏仁、桑叶各10g
服药5剂后,头昏、咽痛、鼻塞已除,声哑未减,查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色黯红,表面粘附少量痰液,脉转细涩,薄黄苔,舌红。改用爽喉饮,从单纯性慢性喉炎治疗。
药用:太子参、生地、怀山药各30g,荆芥、桔梗、射干、蝉衣、升麻、木蝴蝶各6g,连翘衣、玄参各15g,牛蒡子、山豆根、胖大海、金果榄、僵蚕、广地龙、杏仁、甘草各10g
上方先后加减共服40余剂,并以原方制丸续服。经4个多月的治疗,发音基本正常,炎症亦消退。随访1年,病愈未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喉炎之起,可能内因吸烟刺激,外因风邪入侵,内外相合,郁热化火,肺胃阴伤,久久血滞瘀生,气钝痰凝,迫结于喉,胶瑟不解,以致声哑延绵。爽喉饮在于滋阴补虚与祛邪泻实两用,虚实并治,消益兼投,故病愈而无贻患。
咽喉部的2味引经药(梁叔满)
临床上,梁老将桔梗作为治疗咽部疾病的引经药,将蝉衣作为喉部疾病治疗的引经药。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辛散苦泄,开宣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寒热皆可应用,且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
《本草蒙筌》曰其:“开胸膈,除上气壅,清头目,散表寒邪,驱胁下刺痛,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急觅,逐肺热,住咳,下痰,治肺痈排脓,养血,仍消恚怒,尤却怔忡。”
临床上桔梗的应用极为广泛,梁老除将其作为治疗咽部疾病的引经药外,还见于耳鼻喉的大多数疾病的治疗之中。
一、桔梗配银花等,治疗喉痹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17岁。
主诉咽痛2天。患者2天前出现咽痛,轻度咳嗽,无痰,饮食二便正常。
检查:咽黏膜急性充血,双扁桃体Ⅰ°大,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梁老认为患者为感受风热之邪,肺失宣降所致。
中医诊断:喉痹;西医诊断:急性咽炎。
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处方:银花10g,连翘10g,薄荷(后下)6g,防风10g,荆芥10g,赤芍10g,牛蒡子15g,射干10g,桔梗10g,生甘草3g,三剂获愈。
二、桔梗配茯苓等,治疗梅核气
【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某,男,40岁。
主诉咽异物感半年余。患者近半年来,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做过3次纤维喉镜、2次胃镜均未见异常。
检查:咽黏膜淡红,双扁桃体Ⅰ°大,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梁老认为患者为湿浊困脾之象。治疗宜理气健脾,化痰利咽。
处方:清半夏10g,厚朴6g,茯苓15g,苏子梗各6g,香橼10g,佛手10g,橘红10g,浙贝母10g,瓜蒌30g,丹参30g,桔梗10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咽异物感减轻,面部表情已舒展。守原方再进7剤。
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
《本草纲目》曰:“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临床上梁老将其作为治疗喉部疾病的引经药,常用其治疗急、慢性喉喑等。
一、蝉蜕配玉蝴蝶等,治疗急喉喑
【病案举例】
患者殷某某,女,28岁,2007年12月13日就诊。
主诉声哑、咳嗽3天。患者3天前外感,出现咽干不痛,音哑,咳嗽,少许黄痰。
检查:咽黏膜充血,双扁桃体Ⅰ°大,咽后壁充血。间接喉镜检查见声带轻度充血,闭合差。
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梁老认为患者为风热袭肺,肺失宣肃,治疗宜疏风清热,化痰开音。
处方:玉蝴蝶10g,蝉衣10g,南沙参10g,玉竹10g,浙贝母10g,炙杷叶15g,炙百部10g,前胡10g,香橼10g,虎杖10g,枳壳10g,蒲公英30g,草河车10g,瓜蒌15g,白花蛇舌草15g,合欢花10g,桔梗10g,生甘草6g,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音哑、咳嗽均明显减轻,咽已不干。
检查:声带无明显充血,闭合稍差,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滑。守原方加减。
处方:玉蝴蝶10g,蝉衣10g,炙杷叶15g,炙百部10g,香橼10g,浙贝母10g,诃子3g,桔梗10g,生甘草6g,7剂获愈。
二、蝉蜕配玉蝴蝶等,治疗慢喉喑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某,女,25岁,2007年9月27日就诊。
主诉音哑1月。患者近1月来讲话多时音哑,发高音不适,有时欲咳,无咽痛,易倦。
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双扁桃体Ⅰ°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可见双侧声带无充血,闭合稍差。
舌质淡,舌苔薄白腻,脉滑。梁老认为此为肺脾气虚所致,治疗健脾益气,化痰开音。
处方:玉蝴蝶10g,蝉衣3g,玉竹10g,南沙参15g,花粉10g,蒲公英30g,茯苓15g,淮山药15g,浙贝母10g,香橼10g,合欢花10g,诃子3g,桔梗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音哑有所好转,但讲话多了仍不适。守原方加减。
处方:太子参15g,玉蝴蝶10g,蝉衣3g,凤凰衣10g,玉竹10g,南沙参15g,花粉10g,茯苓15g,白术10g,淮山药15g,浙贝母10g,香橼10g,合欢花10g,诃子3g,桔梗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并嘱注意声休。
4类治疗咽喉疾病的“特效中药”(张赞臣)
在临床各科用药方面,有很多药物属于专用之品。如“疮家圣药”、“治疡要药”、“女科主帅”等。
喉科疾病亦有不少专用之品,诸如薄荷、牛蒡子、桔梗、山豆根、射干、挂金灯、玄参、僵蚕、藏青果、马勃、一见喜等,不下数十种。
这些药物虽然均可用治喉科病症,然而其药性各不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适当选用,方能克厥其功,药到病除。
兹根据其性能,略举如下。
主要适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痛等症,如薄荷、牛蒡子、马勃等药。
其中,薄荷,性味辛凉,疏风发汗力强,专用于风热咽痛,表热无汗之症;
且性凉利咽,对于咽喉觉有灼热,不仅可以内服,且可研粉入柳花散中作吹喉之用。
惟含芳香性挥发油特浓,不宜久煎,必须后下。
牛蒡子,药性辛苦而寒,既能宣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凡风热、邪火炽盛者皆可配用,且有化痰之功,对痰热咽痛者亦适宜;
而又为滑利之药,大便艰难者固属佳品,脾虚泄泻则应慎用。
马勃,苦辛而凉,既能发散风邪,兼有清热之功,但轻宣之品,功力较弱,于风热咽痛轻症用之最宜,犹杀鸡不用牛刀,若过剂反致伤正,用之则无虞也。
主要适用于热毒炽盛、咽喉肿痛等症。
此类药又可分为清热利咽与消肿利咽两种,如苦甘草、板蓝根、一见喜、挂金灯等药均属前者,而山豆根、射干、土牛膝等品则属后者。
其中尤以土牛膝清热消肿之功最为显著,对白喉之症亦有显著疗效,无论鲜者单用打烂搅汁,或配入其他方药中,其功均甚卓著。
惟此品最宜用根,而近年来药肆竟用全草入药者,其效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主要适用于痰热壅盛,咽喉肿痛之症,常用者如僵蚕、射干、牛蒡子、桔梗等品。
僵蚕一药,既能祛风,又能化痰,且能消肿,无论急性、慢性各种喉症均可应用,尤为喉症危急中必用之品,故为喉科之要药。临床应用,每奏良效,殊不可多得之品。
射干一药,清热消肿为主,故现常配山豆根或挂金灯应用,亦有消痰之力,对痰涎壅盛之咽喉肿痛亦为适宜。
桔梗一药,虽有化痰作用,可用于痰热咽痛之症,但其利咽之功较佳,应用极为广泛,无论风热初起、热毒炽盛以及阴虚火旺等症均可配合应用。
主要适用于阴虚火旺,咽喉红痛之症。如玄参即是。
玄参,既能清热泻火,又能育阴降火,实证可用,阴虚火旺者尤为要药。
但兼能滑肠,故脾虚便溏不适宜。且苦寒润降之品,切忌用之过早,尤以痰热之症,更须注意,以免反使痰热凝而不化,而致缠绵难愈。
上列数者,仅举其一斑,以示其应用之概况。
临床上除选用此等专用药物外,还必须根据病情选用各种相应的通用之品。
如发散药中之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清热药中之黄芩、金银花、连翘,化痰药中之地枯萝、制半夏、炒莱菔子,滋阴药中之生地、沙参、麦冬,乃至通腑之元明粉、大黄,活血之丹参、赤芍等品,均宜相应配合应用,庶能得收全功。
耿鉴庭先生治疗咽喉部症状的用药经验
咽病通用药
甘草、桔梗、陈萝卜缨、金莲花、薄荷、陈干冬菜、橄榄
咽部急性炎症
1. 清咽解毒
鸭跖草、金果榄、大青叶、升麻、贯众、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马鞭草
2. 凉血泻火
赤芍、龙胆草、生石膏、寒水石
3. 消咽止痛
酸浆草(即锦灯笼)、石榴汁(加糖)
4. 清咽退烧
(1)发散退热:荆芥、防风、紫苏、豆豉、柳芽
(2)清凉解热: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
(3)解肌清咽:葛根
5. 清咽化滞
枳壳、青皮、生山楂、莱菔子
6. 通大便
大黄、芒硝、全瓜蒌、火麻仁
以上各项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均可选用。
7. 消炎消肿(主要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及淋巴腺肿)
牛蒡子、川贝母、蒲公英、板蓝根、山豆根
8. 扁桃体周围脓肿
(1)消肿:紫荆皮、浙贝母
(2)防化脓:七叶一枝花、甘草节
(3)涌吐去痰:土牛膝、杜牛膝
(4)排脓: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
(5)清余毒:枸杞叶
9. 急性会厌炎
(1)散结:射干、牡丹花瓣及牡丹花皮、栀子花瓣及栀子、川郁金、前胡
(2)治吞咽障碍:金锁银开、蛇床子(当烟吸)
(3)攻下:凌霄花
咽部慢性炎症
1. 慢性咽炎
(1)清火消毒:金莲花、雪里青
(2)养阴生津:玄参、麦冬、天冬、腊梅花、天花粉、石斛、沙参、玉竹、金银花叶
(3)痰块不易咯出,咽中刺痒:甘草、桔梗、浙贝母、天花粉、枇杷叶、射干、海浮石、西月石、青蛤壳
(4)咽中有腥臭气:薄荷、知母、黄芩、鱼腥草、木香花瓣
(5)和中:荠菜花
(6)理气化滞:(小孩)枳壳、莱服子合用,(成人)枳壳、郁金合用
(7)破气伐肝:青皮
2. 慢性扁桃体炎(以上第一项慢性咽炎之药,均可参用)
(1)消炎消肿:金莲花、山豆根、马勃、土贝母
(2)排除脓点:天花粉、旱莲草、浙贝母、木莲、露蜂房
(3)凉血泻火:赤芍、紫草
(4)引热下行:土牛膝、赤苓
(5)角化(珍珠蛾):蚕衣、石蟹、龟板;外用:荸荠粉、月石
(6)结石:鱼脑石、黄颡鱼颊骨
(7)由于长期毒素吸收而表现出各种慢性中毒现象者:甘草、黑豆、绿豆、地骨皮、枸杞叶
(8)兼关节痛:络石藤、防风、防己、柳芽、营实(野蔷薇子)、萝卜缨、桔梗、木通
(9)兼肾炎:鸭跖草、桑皮、赤豆、六一散
白喉
1. 咽白喉
(1)初期发烧:桑叶、葛根、薄荷
(2)中期发烧:金银花、连翘、石膏
(3)清咽防腐:七叶一枝花、金果榄、青蛙胆
(4)养阴润燥止渴:生地、玄参、麦冬、川贝母、天花粉
(5)敛阴:白芍
(6)解毒:甘草
(7)巨颈:板蓝根、浙贝母
(8)出血或鼻血:贯众、丹皮
(9)后期扶正气,防麻痹:玉竹、石斛、百合、沙参
(10)后期作呛作吐:竹茹、芦根、枇杷叶
(11)后期干咳气不平:天冬、川贝母
(12)白喉吹药:朱砂、西瓜霜、牛黄、青鱼胆(以上解毒防腐)、壁钱、人指甲(以上退腐)、珍珠(去腐生新)
2. 喉白喉
(1)开肺:麻黄、白前
(2)吐痰:土牛膝、万年青
(3)解热:石膏
(4)解毒:甘草
(5)后期的气不平:马兜铃、桑白皮
咽部异物感与咽部神经官能症
1. 爽利咽关
青蘘(即芝麻叶)、鹅涎、菰米(菱白)、莼菜、荸荠粉、葛粉
2. 降逆止噫
棉花壳、芝麻秸、杵头糠、紫菜、代赭石、牛喉、牛涎
3. 理气开郁
橘络、木蝴蝶、香附、枳壳花、玫瑰花、金橘叶、金橘饼、绿萼梅花、佛手花
4. 安神
萱草叶、榆荚、蕨菜
5. 降气开塞
苏梗、厚朴(口舌干燥者不宜用)
咽部外用药
1. 外用消肿药
冰片、牛黄、麝香、雄黄
2. 外用止痛药
秋海棠梗、琥珀、朱砂
3. 外用去腐防腐及清洁痰垢药
硼砂、西瓜霜、黄柏、马尾连、青果核炭、青鱼胆、壁钱
4. 收敛药及生肌药
青黛、儿茶、珍珠、鸡内金
李正明先生,为我们总结的仲景针对咽喉病的治法与方药。
张仲景的著作作为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在总结东汉以前的医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热性病,还是内外妇科等方面的辨证立法,迄于今日还在沿用。
现仅就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著作对咽喉病症辨治立法作初步探讨。
本法用于少阴病,虚火上炎所致咽喉痛。
如《伤寒论》原文指出:“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310条)
方中用猪肤为主,滋肾养阴;佐白蜜甘寒润肺,清上炎之虚火。
世医家据本法原则,创立不少方剂,其如郑氏养阴清肺汤就是其中之一。
用于少阴之火上炎之咽痛。
《伤寒论》云:“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条)
两方所用药物,如甘草泻火润喉,桔梗苦辛宣肺,从两方用药,推论邪热尚轻。
若为热毒壅盛,当加入射干、板蓝根、黄芩、元参等药物。
《金匮要略》将桔梗汤用于治疗肺痈,临床可加入银花、地丁、连翘、丹皮、芦根之属。
本法用于痰火互结,咽部生疮证候。
《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312条)
方中半夏散结化痰;以半夏辛燥,佐以鸡子清之甘寒,润燥止痛;更以苦酒敛疮消肿。
本方用法,“少少含咽之”,目的使药液能缓慢通过咽喉而起到治疗作用,似与现代含化药物有相似之处。
此法为少阴风寒客于咽喉。
方用半夏辛散,桂枝祛风,甘草润肺缓痛,由上二药组成半夏散及半夏汤。
《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条)明训在书。
本法治少阴病伏热在里,灼伤肾液所致的咽干。
《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用本方泻下实热,实热解,阴液得存,肾液自充,不治咽而咽干自解矣。
本法用于肺胃阴虚,津液枯燥、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不利者。
《金匮要略》指出:“火气上逆,咽喉不利,上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方中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益气生津,不是半夏之功,而是善用半夏之功。
临床上对阴虚喉痛,亦可加减选用。
本法用于时疫湿毒由口鼻吸入所致的阴阳毒所出现的咽喉痛。
《金匮·百合狐惑(音yu,字形为上或下虫。下同)阴阳毒证治》中指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又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阴阳毒者以发斑、咽喉痛为主证,升麻鳖甲汤中升麻、甘草解毒透斑,鳖甲、当归疏邪活血。
赵献可云:“此阴阳二毒,是感天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症也”。
后世有人称之为“时疫”、“烂喉丹痧”,可能为猩红热,总的看来是一种急性发斑性传染病。
方中雄黄、蜀椒应去,可增用清解疫毒凉血之品,如大青叶、生地、射干、连翘等。
用于湿热郁遏的狐惑病。
《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悲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病时出现的咽喉溃烂声嘶,系湿热之邪上蒸而成,故用甘草参枣补虚安中,姜夏温燥除湿,芩连苦寒清热。
现代人认为狐惑病,颇似口眼生殖器综合征,运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收到满意疗效。
成都中医学院王谓川氏认为走马牙疳、小儿麻疹后并发烂喉穿腮等,亦可为本病范畴之内,主张用普济消毒饮佐青黛、至宝丹或神犀丹内服,外用锡类散吹喉。
本法为痰凝气滞证而设。
如《金匮》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方中半夏、厚朴、茯苓降逆散结消痰,生姜、紫苏辛香散郁理气。《局方》四七汤亦本此方加味而成。
临床使用主要掌握是否阴虚或有热症,若阴虚有热可用川朴花、木蝴蝶、佛手、白芍、麦冬、元参等。
以上仅为个人对仲景著作学习时粗浅探讨,其谬误之处,希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