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高秀群 / 闲游宽窄巷子
闲 游 宽 窄 巷 子
高秀群(四川邛崃)
我心中的宽窄巷子是一条宽窄不一、蜿蜒曲折、没有规律的长长街道,是街道上点缀着花草树木和呈现着古朴的文化氛围的胡同,是胡同里摆着些小吃和茶座的休闲地方。
可是周末陪同师范校的老友去闲游,才发现真正的宽窄巷子和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它有规律地由三条胡同组成:7米宽的宽巷子,5米宽的窄巷子和与着这两个数字差不多的井巷子平行布局。宽巷子和窄巷子几乎都是直直的街道,街道两旁大多是2层或者3层楼高的楼房或者一些青瓦平房。宽窄巷子之间的两条街道并行不悖而又处处相通,房子几乎是四合院,四合院之间没有巷道,只是由大门和走廊作为进出通道,街道上是往来如织的中外游人,几乎所有的艺术品和食品茶点都被漂亮的门墙和窗户框在雅致而古朴的院子里。
同学告诉我:今天见到的宽窄巷子,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和建筑群。康熙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居住在里面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
宽窄巷子为青黛砖瓦和木头组成的仿古四合院落。院落之间没有一丝缝隙,巷子的街道几乎是笔直地通向远方。平平的街道由黛黑的仿古石板组成,石板发出温和的亮光,犹如刚下过一场小雨般温润有趣。几米之外,这些石板全被淹没在来往如织的游人的脚步中。街道两旁的四合园或为非黄即黑的古木门窗,或为黑色或铁青色的古代砖墙,他们都被连成一片整体,只有中式大小木门和花窗连通内外和两条巷子。
整个宽窄巷子被打造得非常典雅和精致,同时也带着古朴和清丽。无论你站在那个点上,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观察,眼前总是一幅幅完美的图画。
青色的砖壁上,堆砌着方形或者五边形的宿苜草,要么砌着精美雅致的青瓦花墙图案或者散漫着金色的琴丝竹;黑色的围墙上,紧贴着爬墙虎或者常春藤,要么镶嵌着铜色文字或者灰色的古迹解说词;古老的大门前,高耸着古榕树的巨干浓阴或者牵连着细长柔顺的花藤儿;飞檐翘角上,吊着长长的藤藤儿或者绽开着各色的鲜花,要么葳蕤着厚重烂漫的三角梅花堆儿;洁净透亮的玻璃窗里,透出各种样式的瓶装或者陶瓷罐装的白酒或者各色的红酒,要么是发光点高脚红酒杯或者青花瓷的一角;中外游人在此徜徉,大小美女在这里挑着手机和街道一起陶醉。
这里引起我注意的是黑色拱形院墙门上方写着篆书的“ 恺庐”。 据说 “恺庐”的意思是“快乐自在的居住地”。传说百年前,这宅院主人曾经留洋归国。归来后颇有一番革新思想,把自家的旧时门庭焕然一新,将原来院门砌成了带有“洋味”凸起的拱形宅门特制的青砖呈变化图案,门的上方又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 解放前夕的“恺庐”是刘文辉部下、川西电台台长陈希和的私宅,蒋介石到成都时曾专门来过这里。后来解放大军势如破竹,据说刘文辉给解放军的降电就是经此宅发出的。 而现在的“恺庐”,是宽巷子里惟一的八旗子弟,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拉木尔羊角的居住地。 原来,“恺庐”还记载着岁月的长河中历史变迁的几个片段。
宽窄巷子的门窗是木板作成的。大多是黄色的,年久的呈黑色或者黛色。还有少数窗子是玻璃的。
木门窗都精雕细刻,花纹细密,花朵自然,人物生动,图文流畅。充分展现中式建筑的美轮美奂,从中也可以看到达官贵人和富商们的当年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品位。雕花的门窗,配上一个牌匾,几行书,几处文字,充满书香味儿;大门上凸显出两个铜锁,门旁摆着两个大鼓,一对石狮子,氤氲着古朴的味儿;门前耸立着两颗大树,一排修竹,几根藤萝,一片鲜花,洋溢着优雅清新的气息;街道上行走着一丛男女有人,自拍的美人和稚气的少年儿郎,可谓处处皆风景,历历皆图画。
辗转于每一个四合院,里面是看不够的艺术品、字画、金银珠宝和古玩,尝不玩的小吃、中餐或者火锅店,还有功力深厚的书画家在拍卖作品或者现场表演……整个宽窄巷子孕育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最值得一看的是茶铺里面的川剧表演和特技表演。
我们在精致的小座椅旁边,泡上一杯盖碗茶,压着二郎腿彻底放松自己。休闲地欣赏着川剧的念唱作打,欣赏着表演者一瞬间雕塑般的不同造型,时而荡荡茶盖子,呷上一两口竹叶清,充分享受周末的悠闲和惬意,顿感生活美好如斯!
节目中的《变脸》和《一根羽毛的重量》,是我们看到的最为激动人心的表演。
台上,穿着黑色和蓝色剧装、身披黑色披风、一高一矮的两个川剧演员浪漫地出场了。他们潇洒地一手执着大型折扇,在转身、举手、抬脚、等不断变化的劲健的舞蹈动作中,干净利落地在一瞬间完成: "抹脸"、"吹脸"、"扯脸"的动作,魔术般亮出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谱。看得我心旷神怡。
表演《一根羽毛的重量》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枝轻盈的白色羽毛,脚的两旁各自放着一堆深青色象牙状道具。他先蹲地,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根象牙状道具,将轻飘飘的羽毛放在道具的细小的尖端上,再细心地蹲下,捡起第二根道具,慢慢放在第一根道具稍微中间的位置,羽毛和第一根道具被平衡地挑起来了。接着,第三根、第四根……如此一根根被挑起来,形成一个宿苜草形的架子。演员手握住最后两个道具的末端,架子和架子上的羽毛平平静静地停在空中,我看得目瞪口呆。突然,演员说:“现在,我把这个羽毛去掉。”白色的羽毛被一口气吹得飘起来,在“哗啦”一声脆响中,象牙般的道具已经跌落一地。台下同时发出“呀”的惊叫声。原来我们早已忘记了品茶。
当我们从宽窄巷子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回望刚才一路走过的地方,落日的光辉温和地洒在宽窄巷子油亮的黑色街道上,洒在氤氲着闲散生活气息的精致而典雅建筑物和景物上,洒在洋溢浓浓的古文化氛围的的一幅别样的“清明上河图”上。
作者简介:
高秀群,女,四川邛崃人,1996年4月毕业于四川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崃山诗词学会会员,雅韵诗会会员,四川省东坡诗会会员,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邛崃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今日邛崃》、《邛崃经纬》、《新邛崃》约稿人。许多报刊书籍上发表了诗词、散文和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