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罗学娅/长在重阳节的茱萸

散文百家

长在重阳节的茱萸

罗学娅(四川隆昌)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早在战国时期,重阳日就形成了节庆,到了唐代,正式被朝廷确定为民间的节日。

  

  与此同时,我们的先祖将一种非常普通的常绿植物种植在了这个民族的节日里,让它堂而皇之地成为这个隆重节日的形象代言人,枝繁叶茂地彰显在这个秋天的节日,根深蒂固地生长在华夏人的心中。它,就是茱萸。

西汉时期,就有了“九月九日,佩茱萸”的诗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争相泼墨,为它吟诵。三国曹植赞“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南朝江总颂“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最为脍炙人口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会了我背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的我仅仅是从字面上背诵而已,根本不知其深刻的寓意,也不知茱萸为何物。

  

  初识茱萸,是在我八岁那年秋天,爸爸在煤矿深井工作时,不幸遭遇矿难,万幸的是只伤了一条小腿,在医院做了手术,打了石膏就无大碍了。出院后,才发现那条伤腿小了许多,根本就不能站立。我们全家都非常着急,深怕爸爸从此残疾,他可是我们一大家子的顶梁柱啊。

外婆沉默了许久,突然说要带我去山上转转。她背起背篼,挎着提篮,牵着我艰难地爬上了煤矿后面的大山。在那密密的山林里,我们祖孙俩转啊找啊,终于看见一棵高高的树子,散乱的枝枝丫丫上,结着很多红色的小果果,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芳香。外婆高兴地说:就是它,野椒。

外婆教我和她一起采摘,够不着了,她就把高一点的枝条拉下来,叫我摘;再够不着了,就把我抱起来,叫我使劲把更上面的枝条拉下来。深褐色的树干凹凹凸凸,树皮又硬又粗,细小的枝条也长着毛毛刺,我们的手和脸都被划上了一条条深深浅浅的口子,有的口子还出血了,外婆用口水舔一舔,说:没关系,一会儿就好了。

  

  我们摘了半提篮红红的野椒,还摘了大半背篼树叶子,回到家,外婆抓一把野椒煮了水叫爸爸喝,再用一块布将煮过了的野椒包起来叫爸爸热敷伤腿,还用叶子煎水给爸爸泡脚,不久,爸爸就慢慢丢下了拐杖,恢复了行走。

从此,我对这个被外婆称为野椒的红果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每年九月初,都要到山上去采集一些回家,外婆会将它们装在小小的布口袋里,缝制成漂亮的香包,在重阳节那天,慎重地挂在我和弟弟们的胸前,说能消灾避邪,杀虫驱毒,护佑平安。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王维笔下的茱萸,又叫越椒,可能是地方口音之别吧,我一直以为外婆叫它是野椒。

  

  初中毕业后,我下乡到了四川盆地边缘的一个丘陵小山村,生产队地处“沟里头”,没有茱萸,但重阳节的味道照样十分浓烈,村民们采摘一些野菊花,摆放一些瓜果,祭拜先祖,喝酒吃肉,家人团聚。

  可是我,在没有茱萸的重阳节里,倍受孤独的煎熬,那时才真正走进了王维的诗情画意。我对王维说:老兄啊,你可比我幸运多了,至少你知道在那遥远的故乡,亲人们团聚一堂,身佩茱萸,登高远望,家族队伍中,只缺少了你一人。而我呢?外婆病逝了,爸爸下放到了偏远农村支农,妹妹和我分别下乡到了离县城最南和最北的两个小山村。我们家的重阳节没了,好想念外婆缝制的茱萸香包,想念香包里满满缝着的缕缕亲情。

文革结束后,我考上了卫校,分配到县城工作,把退休了的爸妈接到县城和我一起生活。县城里没有茱萸采摘,但重阳节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多彩,国家把它定为老人节,还首批将它列入了国家级非遗。

  

  茱萸,也跟随重阳节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许多中药汤歌里,都有它光鲜的名字,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保健食品中,也有它靓丽的身影。它根植在华夏大地,生长在九九重阳,潇洒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卯足劲,喷洒出独特浓烈的芬芳,绽放出最具时令的美丽,倾情把属于自己的节日装扮得分外妖娆。它用绚丽的生命烘托重阳节的气氛,用自身的价值传承厚重的历史,重阳节代言人,它当之无愧。

  

  罗学娅,四川蓬安人,内江市、隆昌县作协会员,在国家和省市县相关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等上100篇,并多次荣获相应级别的奖项。

(0)

相关推荐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韵

    一君木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 ...

  • 古人的重阳节12小时,原来这么精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九日,我们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 九九重阳, ...

  • 植物拆书 | 王维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

    「植物拆书」 全新美文音频栏目 拆解世间植物,品读百味好书 愿那些渗透着自然智慧的呢喃 给你温暖与陪伴 仙湖 · 植物拆书丨第一期 主播 丨郭震如 毕培曦 / 著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教授,国际植物 ...

  • 重阳安康!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是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由上古时期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的.在<易经>中,"九"是阳数,"九九"乃是两阳数相重, ...

  • 叶柱民俗专栏 | 九月重阳话重阳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是岁时节令中的重阳节. 我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在数字方面,单数是阳,双数是阴. "九"是单数,是阳数极限:九月九日有两个阳数极限,双阳重合,故叫重阳,也叫 ...

  • 【望安山文学】罗学娅||火热的大寒(散文)

    火热的大寒 作者:罗学娅     主编:非   鱼 大寒,是寒冷的.它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00°,展示出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势态:大风低温,雨雪交加,天寒地冻.<授时通 ...

  • (散文百家)罗学娅/孝在母亲指尖上

    散文百家 孝在母亲指尖上 罗学娅(四川隆昌) 一次有意义的作协活动,走进了一所小有名气的外国语学校,在现代且洋气的校园里,"国学堂"三个大字在我眼前一亮,情不自禁,我换上汉服,端坐 ...

  • 【散文】试验田长出来的袁隆平印象 ‖ 罗学娅

    试验田长出来的袁隆平印象 罗学娅 袁隆平留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是在试验田里长出来的.那是1977年春,公社团委书记和农技员来找我们队长,说要一块水田,试种杂交水稻. 当时,我们公社还非常闭塞落后,连有线 ...

  • 【方志四川•散文】罗学娅 ‖ 一个荡漾在诗词海洋里的清明节

    一个荡漾在诗词海洋里的清明节 罗学娅 每年4月5日前后,清明节都会洒着细雨如期而至.它总是让我平静的心田泛起阵阵涟漪,一层一层地剥开封尘的记忆.这些记忆里,有寄托血缘亲情的哀思,有沉淀历史震撼的怀念, ...

  • 【散文】芒种忙薅秧 ‖ 罗学娅

    芒种忙薅秧 罗学娅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这句农事谚语,很小我就会诵读,但并不知其意.下乡后,才发现生产队的男男女女,大多会念这些谚语,而且很多还是我没有听过的. 我是5月中 ...

  • 【望安山文学】罗学娅||当惊蛰有了雷峰(散文)

    当惊蛰有了雷峰 作者:罗学娅     主编:非   鱼 我生长在煤矿,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惊蛰.直到上小学二年级,学了"节气歌",才知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

  •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罗学娅 ‖ 正月里来家风暖

    正月里来家风暖 罗学娅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过年跨岁,开启又一年的新征程.这个喜庆的时节,原本乍暖还寒,但总有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小小的家庭,吹拂着每一张灿烂的笑脸,细润无声地伴陪着人 ...

  • 【散文】过把当兵瘾 ‖ 罗学娅

    过把当兵瘾 罗学娅 此生,我没当过兵,但却在上初中时过了一把当兵的瘾,着实终身难忘.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所在的煤矿子弟校因"文革"武斗停课两年多之后,驻进了军代表,复课了. ...

  • 【散文】处暑尝新 ‖ 罗学娅

    处暑尝新 罗学娅 "七月边,处暑天,家家新米桌上端".每年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有书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人们欢欢喜喜地在这个节气告别炎热 ...

  • 【散文】跨越80度的坚守 ‖ 罗学娅

    跨越80度的坚守 罗学娅 "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2021年7月21日从内蒙旅游回家,就进入了中伏,气温一直高挂在35℃以上,近两日,还攀升到了40℃.相邻的荣昌.泸州等多个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