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音乐,超越生活

文 | 黄茜

暮夏夜,新加坡交响乐团(SSO)的大提琴首席吴沛轩、中提琴演奏家王丹丹联袂本地钢琴家冼思恩、小提琴演奏家骆骏宏和戏剧工作者温伟文,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了一场“超越音乐,超越爱”的室内乐音乐会。音乐家们带领听众在音乐声中感受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爱。从巴洛克时期的德国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从20世纪中的阿根廷到当代的日本。那些跨越时空的罗曼蒂克,几百年前的爱,通过音乐传递给我们,在音乐里和我们有了共鸣。

第一首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那是巴赫超凡脱俗的爱。过去,听过很多钢琴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弦乐三重版的倒是第一次听。虽不像钢琴版的空灵纯净、充满颗粒感,但三种不同声部的弦乐器,层次丰富织体饱满,主奏小提琴用断奏的方法,清晰地控制着节奏。小提琴细腻、缥缈的主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深沉、厚重、扎实的乐音陪衬下坚定前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在萨拉班德的舞曲中,演绎着人类对上帝虔诚的爱。

第二首《遇见一个百分百女孩》是村上春树纯纯的爱,村上春树把它写进了文字里,新加坡作曲家Jonathan Shin又把这故事变成了音乐。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一首“遇到一个百分之百女孩”的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钢琴在人声旁述中淡淡地诉说着一个浪漫而伤感的故事。音乐一开始,在一片静寂中,钢琴和小提琴代表的男孩和女孩相遇了。简单而清晰的乐音,就像是某个宁静的早上飘过的一片云。长长的旋律线,又像是女孩经过身边飘过的香味,久久不散。接着,钢琴跟随着小提琴,两个乐音如影随形。慢慢的,两个乐音似乎有了交集,演绎一段青春年华的美丽邂逅。两个乐音终于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小提琴和钢琴喃喃细语,又淡淡消失。之后,主题分别呈现,美好而忧伤,像是在回忆过去。之后小提琴带入一个伤感的主题,仿佛多年以后,两个相互错过的人追忆往事……音乐进入高潮,又滑入谷底,在越来越弱的钢琴和小提琴声中渐渐消失。

第三首是勃拉姆斯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那是勃拉姆斯虐心的爱。这首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出版经历了20年,跨越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沟壑。当晚的演绎波澜起伏,层次丰富,深沉细腻。第一乐章一开篇,几个合奏音一出,直击心灵,也奠定了这首乐曲悲剧的基调,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复杂的感情漩涡之中。勃拉姆斯对恩师舒曼自杀的悲剧印象,对他多年的知遇之恩,对师母克拉拉的思慕,对自己深沉感情的克制都在四个乐章的起承转合当中表现出来。而第三乐章又是这封情书中最深情的一笔。在SSO大提琴首席的演绎下,细腻温暖,含蓄深沉,克制又让人心碎,感动得让人落泪。大提琴的深情独白后,小提琴的随声附和,恰如两个人的心灵密语。音乐不是给耳朵听的,而是给心听的。勃拉姆斯克制的感情,说不出的爱都化作音符,在欲望、克制和追逐间波澜起伏又深情无比地表达出来。

最后一首是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那是皮亚佐拉自由自在的爱,在皮亚佐拉那若即若离的旋律中,在那时轻时重的节拍里,那是一支舞的相逢与别离。皮亚佐拉在探戈间注入了古典音乐的严谨精致,同时在古典音乐里注入了探戈舞曲的自由与活力。强有力的顿音和重音,用小提琴重复、有力的跳弓呈现,把握探戈舞蹈的独特步调与节奏,让人感受到南美城市的热情、喧嚣。与格什温忧郁的热情不同,皮亚佐拉的热情里,孤独像一个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皮亚佐拉找到了用音乐宣泄苦闷的方式,他在音乐里放进了舍得与不舍得,离开与被离开;他在音乐里寻找陪伴与共鸣。

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我们用音乐超越爱,超越生活,获得了情感和美的慰藉。走出音乐厅,疫情依旧,心情却豁然开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永远能超越生活本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