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笔的制作
硬软适人手 百管不差一
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笔,其制作技艺源于秦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笔原产地为宣城市宣州区和泾县,以选毫精良、制作精密而著称,有装模雅致、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四德之美的独特风格。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
千万毛中选一毫。
宣笔历史悠久,始于秦代,产于皖南泾县。因泾县昔时属宣州总管府所管辖,属制毛笔又主要集中于宣州集散,故因地得名曰“宣笔”。宣笔技艺独特,取料精致,品种齐全,适用广泛。宣笔制作的材料分两大类。一类为笔杆,另一类是笔头。此组照片主要是笔头的制作过程。
宣笔的制作不仅精于选料,更注重工艺。其制作需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八大工序一百零八道工艺,技艺极为复杂。而想要制作好一支宣笔,需要的不光是耐心,还有像宣笔制造技艺传承人——佘征军那份一辈子只做一支笔的匠人精神。
宣笔始于秦,盛于唐宋,其技艺独特,取料精致,被历代书画家称之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并一度作为“贡品”、“御用笔”而盛行全国。元以后,因为战乱,制笔工匠纷纷南流,宣笔才渐渐衰落,但它仍旧在中国名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宣笔制造技艺传承人舍征军看来,“上品的宣笔还要有灵性,通人意,顺畅地配合书写者的使用,成为他手臂的延伸,让主人笔走龙蛇,妙笔生花。”他对制笔的痴迷,数十年来从未有过半分消减,也正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舍征军挖掘恢复了汉、唐、宋、元各代宣笔名制,使宣笔重放异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