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国家秘密计划,隐居30年,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几天,历史客栈介绍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的“氢弹之父”于敏、“卫星之父”孙家栋,今天再来介绍一位“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核潜艇事业可以说是完全处于理论空白、技术空白、人才空白的“三无时期”,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阵营却已经研制成功,面对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核讹诈”,我国于1958年秘密启动了“中国核潜艇工程项目”,黄旭华,就是参与其中的29名骨干之一,担任副总工程师。

核潜艇发展作为当时的最高机密之一,身处其中不仅仅要面临技术压力,还有无处诉说的心理压力。原来,就在选拔之初,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作出承诺:“只要干,就得干一辈子,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得在这里,哪怕是打扫卫生!更要严格保密,甘心一辈子做个无名英雄!”

这些话,现在听起来也许无关痛痒,但真正做起来,却是比登天还难。因为这份承诺的背后,意味着骨肉分离、孤独勇往和漫漫无期的寂寞!

可是,黄旭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当场就答应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跟核潜艇似的,潜在水底下,不希望会出名。

1958年,黄旭华最后一次回家探望双亲,此后30年,他再也没有公开露过面,家人想要联系他,也只能通过写信,但始终不知道他在哪里,又在做什么。甚至就连父亲去世那天,作为儿子的黄旭华,也无法出席葬礼,只能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埋头痛哭。

可是,哭完了,伤心够了,还得打起精神来加班加点搞研究。因为他的背后,还有一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等着他!

由于实验室里的器材极为短缺,黄旭华等人只能用最原始的土办法来解决诸多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磅秤来测量核潜艇的重心。

试想一下,上千吨的钢材搭配数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庞然大物,却要用磅秤来量、用算盘来计算,这该是多么庞大的工作量啊!为了将误差最小化,黄旭华在船台上专门安置了一个磅秤,不管进的出的,都要准确测量重量,一旦与提前预想的有所出入,就要从头再来。

得益于这样精密细致的工作,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实验成功,并于两年后的8月1日正式交付中国海军,投入使用。

这艘核潜艇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四大强国之后,第五个掌握核潜艇技术的国家,对于增加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和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曾创下过一个记录,就是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实验的核潜艇研发设计总工程师。

时间回到1988年,我国正准备在南海着手进行核潜艇深潜实验,然而,此前国际上所发生的核潜艇深潜事故,对于工作人员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为了鼓舞士气,黄旭华不顾众人反对,宣布与实验人员一起进行深潜实验。

事实证明,咱们自己的东西一定是信得过的,参与本次实验的“404”核潜艇成功抵达水下极限!

出仓以后,时年已经64岁的黄旭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也就是在1988年前后,当初参与核潜艇研究的技术人员的名字逐渐被公开,直到这时,家人才知道黄旭华这30年来究竟在做什么。

1988年,黄旭华重返广东汕尾老家,见到了95岁的老母亲,两鬓皆白的母子俩,就这样看着,含泪却无言。

正如黄旭华在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颁奖词中所说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