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之6:为什么我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
问:我有个很奇怪的心理:总是不自主地看到别人的坏处和缺点,这个会影响我的心情,反过来我又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要怎么克服这样的心理和念头呢?
◆ ◆ ◆
答:一般来说,在我们的人际互动中,我们不是仿照当初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是理所应当,从不表扬。他们只看见你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并提供最及时的严厉批评。虽然你很不喜欢父母的这种方式,也曾经觉得委屈过,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不知不觉中,你还是变得和他们一样,渐渐学会了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或事。
同时,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换句话来说,当初我们被如何对待,今天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或者对当初父母的那一套深恶痛绝,现在成为与他们完全相反的类型。
如果你正好有一位完美型、高标准严要求的爹或妈,很有可能就会经常发生这样状况:你表现好的时候,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我认同感最早都来自父母,如果来自父母的爱或欣赏不多,就很难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在父母前,你永远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你永远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断跟别人争,又害怕被人家比下去。你在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下,今天也许已经长成了一个优质青年,你追求完美,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比别人更优秀,但当年父母对你的不认可还是深深地内化进了你的潜意识。在内心深处,你还是认为自己不好。你自信,同时又自卑。
当然,因为你对自己要求已经很高了,所以那些不好,绝对不可以出现在你身上。那些你绝对不能接受的缺点,因为你的不接受、不允许,因为你坚强的意志,基本没机会在你身上出现,即使偶尔出现,你也绝对不会承认,最后,慢慢的,你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这个部分。这些你不喜欢的特质,最后都全都被深深地压在你的潜意识里(潜意识就是你完全不知道的那个部分),然后再投射到别人身上。因此,你看见别人身上的缺点越多,有可能说明你不接受自己的部分就越多。
这个“不接受-不承认-不知道”的过程,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甚至也可能是我们当初的求生策略----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爱,我们的心灵才能够存活下来。要从“知道”,到“承认”,再到“接受”,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需要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觉察,疗愈过往的一些创伤,拿出足够面对真相的勇气。这样才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并学会爱自己。知道-承认-接受,这短短的六个字,我自己就走了足足五个年头!个案咨询或者完形疗愈课程,都可以帮助到你,加快你成长的步伐。当然,如果你目前什么都不想做,也可以选择自己慢慢成长。当你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就不需要刻意的自信,也不会再挑剔别人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回答者:黄敏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培训师;
> 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学员;
> 2010年,师从华人界最具影响力的催眠大师廖阅鹏,获得AAH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会员认证;
> 2011年,师从于红梅学习《九型人格》系统课程;
> 2012年,师从马来西亚NLP大师王微惠导师,并获得国际NLP执行师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