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无争 上德不德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士在见独之后,时刻以先天元神主事,先天元神无我故无争;下士错认后天元神为“我”,念念从我出发,故汲汲于竞争。世界之乱,始于竞争,天下之大同,始于无争。在乱与大同之间,如有特殊时刻,大圣人亦会于世间以无争之心,现大争之象,以期促使斗争之平衡并消弭斗争,亦是因众生之根基而采取的应变之计,最终归于“无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德为坤卦,代表先天元神。先天元神可“成变化而行鬼神”,但从来不着于具体事物,它赋众生与生命,却少人知晓,上品有德之士时时守德,亦呈现如同先天元神一样的德性,故曰“不德”。先天元神是道炁之精华所凝,呈现微妙之心象,只有以不德之心,才有可能破除先天元神之象。无为法讲究破象悟道,心象,是最难破的“象”之一。

下德之士执着先天元神“成变化而行鬼神”之神妙,最后往往止步于“心”,难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离彻底证悟道德尚有距离,故不得名为“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前面“内观其心”一段话,明明白白指出了以无为法证入无极之野要经历的九重境界及方法、诀窍,这一段反之,是描述不得真道的众生是如何沉沦于复命流转的根本原因。经文指出:这是妄心导致妄行的结果。何谓妄心?凡是识神主事之下的种种二元对立分别判断心,都是妄心。妄心产生妄行,则惊扰、触动了后天元神,并在后天元神之内,刻下痕迹,这种痕迹,就是“元神记忆”。严格来说,一切行为都会产生元神记忆,元神记忆是众生不同命运之因。不同命运的生命,其当下命运本身的起伏变化,也是未来命运之因,这种规律,称为“因因相续”。元神记忆产生后,凡夫往往是通过外界物欲之发泄来消解,这就是经文说的“着万物”,但这种发泄是暂时的局部的,如同饮鸩止渴,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反而会逾发泄逾“生贪求”,这就是烦恼的根本了。

这种烦恼妄想,在今生忧苦身心的同时,还形成不良的元神记忆。元神记忆在今生结束时,会消亡成空,这个“空”不是没有,而是坤卦中央之空。坤卦中央之空白就是阴德,因为每个人生前的元神记忆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在生死交替时元神记忆消亡变成的空白都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阴德”,直接决定该个体回归大道家园后的位置,而元神在大道家园的位置是本是末、有何属性,直接决定了元神再次一觉而动而复命的命运。一觉而动而入凡胎,受苦难,就是经文说的“浊辱”。生命在元神记忆巨大的力量推动之下,按照天道承负之铁律,在生死苦海中流浪沉沦,将会永远与“真道”无缘。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这个宇宙内,是存在达至长生久视的真常之道的,圣真也愿意以真常之道救度众生,前提是众生悟之信之,才能得之。道学里面的“悟”,其最高阶段,“悟”等同于“证”,“悟”到即“证”到,所以真正的透彻的悟道,是可以证入“常清静”的至高境界之中的。

天道承负之规律,也是真常之道,即使是成道的圣真,也需要遵守,只是圣真用之而不为之所用,故能“常清静”矣!

道学名词解释

(向上滑动点击链接观看)

道学——

至道修炼

至精——

先天一炁

先天元神

后天元神

识神——

神道设教

太上老君

元神记忆

三毒六欲

阳神成就

阴神成就

阴阳

两仪

四象

河图

洛书

天下神器

古三坟

无为

丹道

净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