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南赣

朱虹 林泉:王阳明在南赣

王阳明,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我国历史上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他不仅精通儒释道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心学体系,并在人生实践中践行良知学说,立下救世安民之大功,成为“知行合一”的后世楷模。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1529年卒于江西南安(今大余县),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今绍兴兰亭)。王阳明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明代中叶,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动荡、衰败的多事之秋,社会矛盾突出,各地动乱严重。特别是南赣汀漳地区盗贼滋多,百姓受害,巡抚一职成烫手山芋。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朝廷授王阳明为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阳明至南赣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九月他离任,仅有短短四个年头,可这四年却是王阳明一生中最辉煌的四年。正如明史专家方志远所说,如果说贬谪龙场开始造就中国哲学史上的王阳明,南赣汀漳巡抚的任命则造就了中国政治史上的王阳明,正是这两个方面相互激发、相互结合,才造就了一个完整的、千古一人的王阳明。

王阳明塑像

一、剿匪安民建奇勋

王阳明在巡抚南安赣州期间,立下了“破山中贼”的奇功,取得了“破心中贼”的实效。

45岁的王阳明在经历了科举登第、因言下狱、被贬追杀、龙场悟道、庐陵知县种种磨砺之后,终于在南赣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期。

王阳明未到任之前,南赣汀漳巡抚已连换几任,都无所作为,山贼聚结守险,抢劫商贾,对抗官府,规模越闹越大,仅南安府城就数次被攻破,不仅有千户、主薄被杀,百姓也深受其害,局势常处于失控状态。

王阳明上任伊始,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夜审老吏、截获贼情,清除内奸、行“十家牌法”,组建民兵、演练军队等一系列举措,然后采取先易后难、声东击西的战术,对漳南、南赣横水桶岗浰头的山贼各个击破,仅用一年三个月时间,就将屡剿不绝祸害当地几十年的匪患全部铲除。

在王阳明看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灭山中贼,是能臣就干得了的事情;而即铲除人们心中的私欲恶念,那才是“圣贤”的不世伟业。从王阳明赴南赣战场途中所作的《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一诗中,便能看出他对南赣戡乱、止兵息戈策略的思考。

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

莫倚贰师能出寨,极知充国善平羌。

疮痍到处曾无补,翻亿钟山旧草堂。

南赣灭贼首战告捷后,王阳明写下《喜雨三首》,诗中抒发的不是凯旋的豪情,而是他关注农耕、体恤民生的真挚情怀。

其三: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

前旌已贺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南亩渐欣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

正思锋鏑堪回泪,一战功成未足云。

赣州崇义上堡梯田:客家先民800年开垦之作

南赣匪患尽除后,王阳明即刻着手开展了全民性安民教化活动,包括:考察民情,安抚百姓;劝农耕种,恢复生产;上书朝廷设立平和、崇义、和平三县,加强管理,让山贼无处藏身;推行《赣南乡约》,通过民众自治,维系基层社会稳定;兴建书院,培养学子,赣州府衙、南安府学、通天岩等地都留下了他讲学的身影;恢复社学、大行教化,对民众进行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改易当地好斗逞凶的习气。使得当时的南赣,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对此,王阳明年谱有明确的记载:“先生谓民风不善,由于教化未明。今幸盗贼稍平,民困渐息,一应移风易俗之事,虽未能尽举,姑且就其浅近易行者,开导训诲。即行告谕,发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互相戒勉,兴立学社,延师教子,歌诗习礼。……久之,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赣州民俗文化旅游节

王阳明综合治理南赣取得的成效,可从他十年后的一首诗中窥见一斑。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56岁的王阳明以南京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之职赴广西平叛途经南安峰山里(今大余县新城镇)时,见闻当地商贸繁荣,学风淳正,百姓丰衣足食,有感而作《过峰山城》诗一首,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和老幼箪食壶浆相迎的盛景。

犹记当年筑此城,广猺湖寇尚纵横。

民今乐业皆安堵,我亦经过一驻旌。

香火沿门惭老稚,壶浆远道及从行。

峰山弩手疲劳甚,且放归农莫送迎。

赣州大余县新城镇

二、深悟良知力践行

王阳明在南赣平叛安民的同时,坚持研学弘道,悟出“良知”二字,始揭“致良知”之道,从而完成了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的认知与践行。

王阳明是个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彪炳史册建立不世之功的文武全才;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开创儒学新天地的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师者和教育家,他是人格完满、桃李天下的百世之师。

如果将王阳明成功的原因归功于他所创立的心学的力量和支撑,那么,心学的真谛和精义究竟是什么呢?在王阳明看来, 只有“良知”二字,才是自己一生学术的真谛和精义。他认为,“良知”是天地万物之纲,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良知书法图片

在南赣平叛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阳明公务之外也有了大把的闲暇时间,他以宋儒周敦颐的号命名建立了“濂溪书院”,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他在讲学时论及最多的就是“良知”和“致良知”。

最早提出“良知”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阳明则说“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孟子提出“良知”概念后,后代儒者较少论及,直到王阳明才重提良知。而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实际上是对“心”的发挥和阐述,比孟子所说的良知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赣州阳明书院

王阳明对“良知”的认识,有一个从无意识流露到有意识揭示的过程。他说: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今幸见出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他还说:“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

王阳明于百死千难中悟出的内心深藏的“良知”,源于他报国为民的初心和敢于担当的秉性。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宸濠之乱,本不关王阳明的事,当时他正奉命戡处福建叛军北上途经丰城县境,听闻南昌城有变,出于本心的良知,他扛起了一份责任。在众多官员观望、情报不清的情况下,他公开宣称“宁王谋反”。在尚未得到朝廷批文的情况下,他擅自返回吉安调兵平叛,以万余衰弱之兵破宁王十万之众,于万般艰难中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内心这份良知,他怎么会有如此担当!

南赣和南昌的平叛结束后,王阳明并没有真正受到朝廷嘉奖,反而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猜忌诽谤和构陷。面对如此不公平的遭遇,王阳明并没有为自己叫屈或辩白,而是在冷静的思考中悟出了“良知”学说。王阳明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也由此升华到了一个新阶段,他明确地说,自从经历宸濠之乱和许泰、张忠之变,他更是相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他在给江西学生邹守益的信中欣喜地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瀬,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致良知书法图片

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阳明在赣州初讲“致良知”。此后在南昌、在浙江老家,他都以“致良知”为教学宗旨,宣称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们只要把自己的良知发掘出来并落实在行为上,就是“致良知”。对于“良知”和“致良知”的关系,他强调说,前者是本体,后者是功夫。并非仅仅有良心就可以达到致良知的境界,要达到致良知的境界,绝非等闲中来,要自困顿中来,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要事上练,要实落用功。可见,“致良知”的过程也就是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他把早已泯灭的“良知”深入发掘了出来,更在于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方法论路径,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知行合一书法图片

三、光明铸出千秋鉴

王阳明的功业和学术相互激发相互成就,其终极动力来自他“学为圣贤”、救心救世的抱负和光明的内心。

王阳明曾说,“圣人之心明如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王阳明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即便身处逆境,他也始终保持怡然乐观的心态。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心外无物,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正德二年(1507年)春,王阳明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即因言事下狱被贬谪龙场。在遭锦衣卫追杀亡命舟山,差点葬身大海辗转到达福建后,他写下了大气豪迈的《泛海》一诗,表明了秉性光明的他处变不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心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泛海诗歌书法图片

在贵州龙场谪居期间,王阳明曾写下著名的《瘗旅文》,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正德四年(1509年)秋七月初三,有一个从京师来的吏目,带着一子一仆途经农场去上任。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从那条路过来,说这个吏目已死在路上。傍晚他的儿子也死了,第三天他的仆人也死在了山坡下。听闻此讯,王阳明悲伤之余,命两名仆人去把三具尸体埋了。王阳明感慨地说,我早知道你会是这个结局,因为前两天我隔着篱笆就望见了你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样子。如果你实在不舍这五斗米的俸禄,就应该高高兴兴去上任,为何要如此悲悲戚戚呢?穷山恶水、烟瘴毒气侵其外,忧郁侵其内,哪有不死之理!我到此处已两年,历瘴毒而苟能自全,就是因为心境怡然,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王阳明悟道的山洞—贵州修文阳明洞

正德十五年(1520年)六月,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又一次来到南赣,他顶着可能再次被小人诬告谗陷的巨大压力,大阅士卒,传教战法,并作《啾啾吟》一诗,其自信刚毅、不惑不忧的精神境界跃然纸上。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类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王阳明还写有著名的《中秋》一诗,诗中更是抒发了他无私无欲、报国为民、清白一生的襟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不动心书法图片

回顾王阳明五十七年的人生经历,一般人理解的“幸福时光”于他而言似乎是少之又少。他虽立下不世奇功,却屡遭奸臣排挤,在困顿绝境中大彻大悟,在诽谤构陷中负重前行,宠辱不惊,用行舍藏,以传道授业为平生最快乐事。他凭着自己的良知、意志和智慧,愣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饱满、鲜活的千古传奇,一生正气地矗立在人世间,成为光耀后世的百世楷模。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历1529年1月9日)王阳明卒于江西南安(今赣州大余县)青龙铺,年仅57岁。他的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对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赣州大余青龙铺王阳明落星亭

四、遗风余泽惠后人

王阳明与南赣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将他一生最后的足迹,也将他的精魂永远留在了南赣。

历经五百年风云变幻,王阳明的形象在今天的赣州、大余依然鲜活。这里的百姓将王阳明奉为神灵,几乎人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关于他的一、二传说。

御寇城池成奇绝。王阳明曾经倡导并资助大余的百姓兴建“乡民自卫、防御匪患”的城池。杨梅古城是大余“南安九城”建在乡间里最大的城堡,也是至今保存尚好的“孤城”。斑驳的城墙,古朴的宅第,鹅卵石巷道,绕城的玉带水,随处可见的历史印记,为这座古城增加了神秘的色彩。杨梅城的建设是因为得到了王阳明的“奏允”才建的。如胡定所撰的《杨梅城池记》中记载:“庾邑杨梅,王氏聚族而居,衣冠礼教之乡也。阳明明王公治赣时奏允建城,王氏爰砌石甃砖,坚为雉堞,外有绕水,籍以为池,壮哉!”

大余县杨梅古城

丫山古寺多传奇。丫山不仅有与松声、竹声、瀑布声相伴的美景,也有儒释道文化包容共存的文化现象。在灵岩古寺,不仅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在此讲学游览,也流传着王阳明从广西征战因病返乡经过南安黄龙地界时曾拜谒灵岩寺的故事。民国八年版《大庾县志·卷十五杂志类·拾遗》对此有一段专记:“王文成征思、田归,至南安,偶入一寺(指丫山灵岩寺)。先是寺有上座僧将入寂,命其徒钥所居禅室,戒毋开,曰'姑俟我至’。文成见其所钥局甚固,问之,其徒以师语告。文成曰:'固俟我也。’开之几有书,尘封其上,拂而读之云:'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若问前生事,开门人是闭门人。’”王阳明阅后大惊,立即带着随行人员出寺下山上船,待船行至青龙铺时,病逝船中,时年57岁。

大余丫山灵岩古寺

阳明遗迹可寻觅。王阳明去世后,为了感念他的功德,南赣各县几乎都兴建了纪念王阳明的场所。今天的赣州仍然保存有王阳明主持修建的太平桥、结庐讲学处通天岩、王阳明亲笔手记“平茶寮碑”、“玉石岩碑”等历史文化遗存120多处。1994年5月,冈田武彦等日本阳明学专家学者280多人捐款在青龙铺王阳明去世地兴建了一座碑亭,即“王阳明落星地纪念碑亭”。2014年10月,大余王氏联谊会捐资在大余丫山灵岩寺侧兴建了一座纪念碑亭,称“阳明亭”。

王阳明主持修建的太平桥

赣州通天岩山门口的王阳明塑像

阳明心学对赣州、大余、崇义、上犹、南康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在阳明心学的熏陶下,今天生活在南赣地区的客家人呈现出显著的勤勉实干、朴实善良的品质。赣州等地也成为了受阳明心学浸润的一方沃土,成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学风醇厚的儒雅之地。

一种理论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么它再好也意义不大;一种理论如果不能经受历史的检验,它也不会生命之树常青。阳明心学之所以五百年薪火不断,是因为自其从诞生之日起,它便具备了一种超强的经世致用的品格,它能够指导实践,能够助人行善,助人成功!在这个浮躁并充满诱惑的时代,当面临行为抉择时候,我们一定要牢记阳明先生的教诲,这就是: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0)

相关推荐

  • 吾心光明一一王阳明与赣州

    吾心光明--王阳明与赣州 龚文瑞 纵览人类浩繁史卷,我们不难发现,总有某个时期某个人物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引领潮流,开宗明义,教化人类,构筑一个个演绎真理或放逐梦想的精神空间. 他们如巨匠,开凿思想之 ...

  • 李晓方|明清南赣方志王阳明历史书写的时空形态及其变迁

    壹 编者按: 李晓方,江西石城人,历史学博士,教授,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西 ...

  • 知行合一浅谈(三)

    阅读第1286天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遗言 本来想着能够将这本书中的内容再细细品味.可惜,以我目前的功力,只能望洋兴叹.   一个雨天,坐在窗边,不知不觉把整本书看完了.   当看到先生说 ...

  • 王阳明毕生在追求什么?心学终点就这三个字

    艺述史官方原创 说起王阳明我们都会想到他的"知行合一",其实在他自己眼中,另外三个字才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点,他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分量非常重. ...

  • 为什么王阳明会在21世纪重新走红?

    五百多年来,众多名人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粉丝. 中国的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蒋介石...... 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为什么这么说 ...

  • 王阳明之南赣剿匪

    <明史>称赞阳明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阳明真是奇人,讲学是一代大儒,治世是一位能臣,披上战袍更是一员神机妙算的儒将. 儒将,力气未必大,但是气场特别足,心中的志向坚定 ...

  • 州县系列:王阳明「南赣乡约

    本号<读王阳明「南赣乡约」序言思考乡村伦理重构的逻辑起点>指出,善念是<南赣相约>的逻辑起点,这符合性本善的儒家思想,<南赣相约>计十六条,最后一条是专门规定&qu ...

  • 王阳明之“文治武功”在南赣

    龚文瑞 赣州是明代南赣之中心,王阳明于正德十一年九月出任南赣巡抚,与赣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十分丰富与宝贵的活动遗迹.王阳明在赣州及南赣的四年活动,他创立的心学之实践与形成(<传习录>首 ...

  • 学习南赣乡约收获

              pingpu

  • 学习【南赣乡约】17 上

              pingpu

  • 书法交流圈 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领南赣之命...

    书法交流圈 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领南赣之命.大司马白巖乔公.太常白楼吴公.大司成莲北鲁公.少司成双溪汪公相与集饯于清凉山,又饯于借山亭,又再饯于大司马第,又出饯于龙江.诸公皆联句为赠,即席次韵奉酬,聊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