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李世民一生唯一的不平等条约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盛世大唐又一次形成热潮。如今,人们一提起唐朝,便会想起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然而大唐也不是从开始就是如此强大,在唐朝建立初期,实力较弱,突厥实力强大,所以也曾与之交好。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就发生了渭水之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让唐太宗李世民深以为耻的渭水之盟吧。
一、北方突厥实力强大
隋唐之际,天下大乱,割据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突厥实力趁机强大起来,《新唐书》中记载道:“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崛起虎视,悉臣遵之。(突厥)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突厥强大
在群雄并立的北方,为了争夺天下,各个割据势力不得不与之建立盟约关系。当然李渊也不例外,“高祖起太原,遣府司马刘文静往聘,与连和,始毕使特勒康稍利献马二千、兵五百来会”。但是随着国内割据势力的逐渐平定,唐朝政权逐渐稳定后,对待东突厥的政策也逐渐开始改变。唐在对待东突厥的礼仪规格有所降低,这正是唐朝对待东突厥政策改变的表现。同时唐朝消灭众多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削弱了突厥的势力。
长安周边地理形势图
二、耻辱的不平等条约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然后进宫禀其罪,威逼高祖李渊退位,八月九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突厥颉利可汗发兵寇边,南下进攻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一直到距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北岸,而长安城中只有寥寥数万兵力,形势危急,京师戒严。李世民令尉迟敬德前往前线,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但是尉迟敬德并不能阻止突厥大军前进的步伐,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陈兵渭水北岸!
迫不得已之下,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疑兵之计,亲自带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大臣前往渭水,隔渭水与颉利可汗谈话,责备颉利可汗背负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
唐军军容大盛
而且唐太宗李世民又对颉利可汗许以大量金帛财物,“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双方即在渭水之上的便桥上杀白马以盟誓。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人生一大耻辱的“渭水之盟”,也称为“便桥之盟”。
三、“渭水之盟”后世之说
在渭水之盟以后的数年之间,唐太宗就打造了大唐的无敌雄狮,将东突厥生生撕碎,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用大唐的强盛根基来为自己洗刷了耻辱,从此之后,大唐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灭高丽,西平西域,北出大漠。
唐朝疆域图
但在渭水之盟的当时,大唐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唐朝送给突厥大量金帛财物,双方在二十八日约和,而在三十日正式订立盟约,期间两天的时间双方应是在讨论合约的具体内容,唐朝也是在筹措财物;除了金帛财物之外,在此以后,“贞观初……时颉利可汗自势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其中“敕”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形式,所以在唐建立以后所要争取的与突厥的平等地位失败了,可以猜测在盟约中存在唐朝恢复称臣于突厥的内容。这其实就是突厥对大唐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说这次盟约对于唐太宗来说,是一生之耻。
唐太宗李世民
纵观太宗一生从不是面对敌人委曲求全的人,何曾在自身实力可与敌人相当时退缩。武德三年虎牢关一役,太宗率领三千五百人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太宗之勇武。
虎牢关3500大破十万
而在渭河时,太宗选择委曲求全,实际上是大唐当时实力上的弱小的原因,客观实力不如人,加之李世民刚刚即位,其登上皇位的进程中杀兄逼父实在恶劣,皇位不稳,尚未整合朝中力量,所以要以维稳为主。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在李世民立约罢战之前,尉迟敬德已经有小胜一场,但是李世民依然选择以较为屈辱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结合李世民的个人性格可知唐朝在当时与突厥的实力对比是处于下风的,而且实力差距较大。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借太宗之口说的实在是精辟:“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这充分说明了李世民的雄韬大略,而且在渭水之盟后的数年之内,太宗就灭了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一雪前耻。值得一提的是,在颉利可汗被俘,送至长安后,在太上皇(唐高祖李渊)的生日宴会上,命颉利可汗跳胡旋舞,这也算是唐太宗报复性的恶趣味吧。
文史君说:
渭水之盟被唐太宗引为一生耻辱,所以他知耻而后勇,发展生产,磨砺兵甲,使得突厥败灭,臣服于大唐脚下。所谓,有耻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有耻为耻。如若以有耻为耻,必然不敢正视自己,又如何洗刷耻辱?知耻而后勇才是对待耻的正确方式,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个人的发展,不要被一丝耻辱扭曲了心态,如此这般才能够有机会去洗刷自己的耻。
参考文献: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195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