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时代
小时候,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一个不算游戏的游戏。假设场景如下:有一个小伙伴兴冲冲地跟一个或一群小伙伴说完一件趣事之后,他一定是希望大家能够像他一样热情的回应,从而产生共鸣,大家一起因此嗨起来。然而,作为听众的小伙伴似乎之前约定好了一样,听完就是故作镇定、一脸费解、假装冷漠,嘴里再补上一句“你跟我说干嘛”。此刻,场面会出现一片寂静,天空中飞舞的满天乌鸦,只剩下那个兴冲冲的还带着余温的表达者尴尬的脸。沉默数秒后,总会有一个小伙伴率先忍俊不禁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起来。
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曾经说过“本质上,每个人做自己的事情,核心就是要解决一个别人为什么要搭理你的问题。”
正如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一样,人人都面临着选择困难,谁能第一时间吸引住陌生人(潜在消费者)的眼球,谁就有可能掌握信息时代的先机,快人一步地促成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这便是如今所谓的“眼球经济”。就像如今的网红经济、粉丝经济大抵上也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的所作所为,确实也都是在像孔雀开屏那样,想法设法地吸引着别人的目光与关注。比如,你卖命地工作可能就是为了吸引老板的注意,从而能够在同事中脱颖而出达到快速地升职加薪的目的;你拼命创业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公司的产品或是服务能够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搭理”与青睐;一个再🐂的作家,即使功成名就后,假如还愿意孜孜不倦地码字写作的话,那么他本质上也是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追捧,从而实现自己思想的传递;
一个明星或是偶像更是如此,前不久看到姚晨的一个专访,她就直言不讳地透露过自己的一些“糗事”。一直以来她都长期霸占着微博粉丝之王的位置,至今已有超过8000万的粉丝数量,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据在世界人口排名中都能排进前十五位啦。按说她是能够让别人搭理她的正面典范了,然而,她每天也在恐惧着,每天也想着挖空心思地说一些自以为很深刻的话,去取悦粉丝。有时为了深刻而深刻的内容,后来自己回头看看都觉得可笑,事实也证明了这些不太有价值的内容,即使拥有了八千万之众的粉丝,也并没因引起粉丝们的“欢呼雀跃”。
甚至还有段子说“世界上最牛的“男子偶像天团”应该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才对,他们整天满世界的迎来送往,无非就是在推销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以及展现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其本质也是用实际行动吸引着世界人民的关注,从而实现让世界人民跟着咱们一起“发财”的目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唯一能够持续不断地吸引关注的方法,或只有靠你那些真正具备的“本领”,失去了这些,即使在眼花缭乱的炒作下,能够让你“得宠”一时,最终只会“抬得越高 摔得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