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北漂”之旅

小编按: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也是标准的80后。他在北京期间,教学之余也写作了不少经典作品,诸如《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等等。鲁迅先生“北漂”多年,前后有过四个住所。这些住处都是什么样的呢?敬请阅读。

引子 四合院小知识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有房子合围成一个院子”。这是老北京最典型的一种民间住宅形式。早在西周时期,陕西岐山凤岐村就已经有合院式住宅了。

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住宅鸟瞰图(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四合院的形式,可以是建筑面积最大,同时中央也有宽敞的院子作为活动空间。如果将建筑物置于中央,四周的空地就较为狭窄且分散,难以充分利用。

另外,四周呈封闭状,便于防卫盗贼;四合院的住户公用一个院子,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四合院看似封闭,但内部别有洞天,符合中国传统的反求诸己的内敛精神。

合院式住宅建筑与空地的比例关系

普通四合院建筑,以硬山屋顶为主。歇山屋顶只有王府的大殿(比如恭亲王奕䜣的宅邸)才会使用。

抬梁式硬山屋顶(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北京第一站

鲁迅先生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在1912年31岁时,乘船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藤花馆,并且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可见鲁迅先生也不是一到北京就买得起房子的,也需要多年的奋斗。

半截胡同绍兴会馆

1917年,鲁迅应蔡元培的邀请,设计了北京大学的校徽,沿用至今。这和鲁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多年研究碑刻的苦功夫是分不开的。

鲁迅1917年设计的北大校徽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开时代之先。鲁迅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逐渐进入收获的岁月。

狂人日记

八道湾鲁迅故居:北京第二站

有了文坛的积累,鲁迅也赚得不少稿费。进京七年之后的1919年9月,鲁迅先生又把绍兴的老宅卖掉,加上多年积蓄,筹集了3500大洋,从罗姓人手里买下八道湾十一号的宅院。11月份装修完毕后,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和家人搬进新宅。

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八道湾十一号院鸟瞰图(房屋皆为硬山屋顶)

八道湾鲁迅纪念馆前后共三进,有影壁、罩房、中门、正北屋、东西厢房、后院等。一进院的北房(罩房),是鲁迅的书房兼卧室。

鲁迅八道湾故居平面图(土木君哥绘制)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这座宅子院子很大。当初鲁迅先生选择这里时,也是为了给周作人和周建人的孩子们有足够的空地,可以尽情玩耍。

在八道湾十一号居住期间,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名作。1920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京几所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他的授课讲义后来改编为《中国小说史略》,是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阿Q正传插图

中国小说史略书影

按理说三兄弟合住四合院,老母亲也在,应该很是和谐才对,可谁料想风云突变。

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了一封绝交信,19日上午交给鲁迅: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在可怜的人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两星永不相见”。

鲁迅母亲曾请绍兴的龙师父给鲁迅取法名长庚;给周作人取法名启明。长庚原是星名,绍兴叫黄昏肖;启明也是星名,绍兴叫五更肖。本来法师的寓意是长庚和启明都是金星,看似不相见,实为一体。谁料兄弟失和,既非一体,也不再见。

1924年6月11日,周氏兄弟关系恶化到了极点。鲁迅日记里写道:

“……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明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明救正之。然后取书、器而出。”

据说,当时周作人曾经拿起一尺高的狮形铜香炉向鲁迅头上打去,幸亏别人接住,才不致击中。而鲁迅也愤而反击,在西厢随手拿起一个陶瓦枕向周作人掷去……。

周氏兄弟交恶的原因,是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鲁迅稍加劝说,羽太信子恼羞成怒,反倒诬告鲁迅行为不端。于是兄弟开始交恶。

这些是表面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两者的思想不同。鲁迅是嫉恶如仇的人,而周作人则格调不高。后来的两者发展轨迹,也说明了这一切。另外,鲁迅作为长兄,把正房让给两兄弟居住,自己宁愿住南门罩房,这也说明鲁迅不是自私的人。

2009年八道湾鲁迅旧宅差点被拆除,后来三十五中(李大钊是三十五中的校友)校园建设时,将旧宅改建为鲁迅纪念馆。

一棵近百岁的老槐树下有鲁迅和李大钊的雕像。百年前,李大钊与鲁迅曾在《新青年》编辑部相识。李大钊遇害后,周家人在这座院子保护了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

鲁迅和李大钊雕像

砖塔胡同61号院:北京第三站

周氏兄弟失和之后,鲁迅作为当初买房的主力,毅然主动搬出来,在砖塔胡同61号三间北房租住。周作人反倒心安理得,还把鲁迅曾经住过的西厢房改作自己的书房。人的脸皮之厚,也是无以复加。

砖塔胡同风光

宫门口三条胡同鲁迅故居:北京第四站

鲁迅的母亲还是想和鲁迅一起住,想尽早搬出八道湾的住所。鲁迅四处看房,宣武门、西直门、德胜门、阜成门等处都跑遍了。当时鲁迅的收入基本都补贴整个大家庭了,他自己经济很拮据,只好跟许寿裳和齐寿山借了800元,总算在1923年12月买下了宫门口三条21号的六间旧房。

宫门口三条故居拱形门

房子年久失修,没法居住,鲁迅又亲手绘制了房子改建平面图,编制了工程清单。请瓦工、木工、油工,甚至购买玻璃等建筑材料,都是亲力亲为。历时大半年,在1924年5月,终于全部完工。鲁迅欠的800元钱,直到1926年收到厦门大学的工资后,才得以偿还。

鲁迅宫门口三条故居平面图(土木君哥绘制)

宫门口三条故居正房和小院,鲁迅手植的两株丁香

客厅内景

“老虎尾巴”书房内景

“老虎尾巴”书房外景

自书房兼卧室是正房北面接出来的一个小屋,鲁迅戏称为“老虎尾巴”,仅有9平米。鲁迅先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撰写了《华盖集》、《野草》、《彷徨》等多部作品。

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执教。而鲁迅母亲和朱安夫人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

虽然历经漂泊,但鲁迅先生痴心不改,依然以笔作枪,投向敌阵。

(0)

相关推荐

  • 周氏兄弟:在京城寻访鲁迅的居住地

                  在京城寻访鲁迅的居住地                                                鲁人          短暂寄寓北京之初,便决定抽空去 ...

  • 鲁迅病故后,其母:老二,我以后靠你了,周作人哀叹:我苦哉

    1923年7月19日上午,京城内一场大雨浇过后,地湿漉漉的. 身着青布长衫, 足登一双沾满泥淖的布鞋,腋下夹着一卷书本的鲁迅,匆匆忙忙地赶回了他那位于北京八道湾胡同的四合院家中. 周作人.鲁迅 突然, ...

  • 周作人 只欠工夫讲吃茶

    抗战胜利后,戴笠飞赴北平,前去处理接收等事宜.1945年12月6日,他在汪时璟家里大摆筵席,相请一众伪政权的要员,据说宾主相谈甚欢.宴后,戴笠突然宣布国民政府的<惩治汉奸条例>,将嘉宾全部 ...

  • 【何言欢语】(1025)初识绍兴

    一 何言欢语 昨天一大早,匆匆出门,一路转车,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浙江绍兴. 我对绍兴知之甚少,只知绍兴的花雕黄酒天下闻名,绍兴还是鲁迅的故乡. 昨晚到得比较晚,今天上午又在上课,下课才得空出去晃晃, ...

  • 苍老师:鲁迅的北京时间线

    苍老师:鲁迅的北京时间线 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树人. 去年深冬,我驱车去了一次绍兴,专程拜谒了鲁迅纪念馆,虽然商业化痕迹已经 ...

  • 绍兴百景:春山试寓

    绍兴春山试寓 春山试寓位于府山的龙山后街,晚清建筑,四字门楣,两侧有石雕花窗,屋后有停船的水埠.试寓是古代专门提供给应试士子的住所,由乾隆年间数名乡绅慷慨捐助建造,还置田200亩负担士子吃住开销,广受 ...

  •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离家出走”,一路北上,开启了“北漂”之旅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离家出走",一路北上,开启了"北漂"之旅 近日来,15头亚洲象"离家出走"的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持续 ...

  • 鲁迅 : 一个北漂中年的希望与绝望

    导读: 1912年5月,31岁的鲁迅北上进京,开启了长达14年的北漂生活. 1927年1月,46岁的鲁迅南下广州,待了8个月就匆匆结束了广漂. 1927年10月,鲁迅再三考虑选择定居上海,上漂10年, ...

  • 石涛的北漂之旅 ~

    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和石涛都是明代遗民,还都是明朝的宗室后裔,不过两个人的性格秉性和目标确实截然相反的,笔下有情,这种情感上的差异性也在画中都有所体现. 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留白特别多,我们可以感受到 ...

  • 北漂的张大千,是如何从青铜变王者的?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创作于1948年,尺寸为100厘米x47厘米   30年代的一天,北平城里的10余名画家举行雅集.在宴会上.年龄最大.名望最高的大画家陈半丁老人兴奋地宣布:他新近搜获 ...

  • 我为什么建议你来北上广深奋斗?北漂7年,我有4点思考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你好,我是粥左罗. 一年的开端,是很多人重新选择的时机: 要不要换个城市?要不要从大城市回老家?要不要从三四线到一线城市来试试?这 ...

  • 北漂十年,回到故乡,开一家独立书店意味着什么 | 席地而坐Vol.11

    在跟我们对谈时,高贵兵坦言,自己这段时间接受了太多类似的采访,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台复读机,面对不同的媒体,说着同样的故事,为的只是一家新开张的书店,可以多卖几本书. 在世界读书日前夕,腾讯推出了一篇写他 ...

  • 55岁始练书法!60多岁北漂!70多岁在画家村每月用百斤水练字!

    55岁始练书法!60多岁北漂!70多岁在画家村每月用百斤水练字!

  • “逃过长租公寓的我 曾自以为是北漂租房的幸运儿”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5个月前,北漂女孩小琴(化名)还因及时与长租公寓解约而窃喜,看着朋友圈尽是3天内要搬离住所的人,她常与朋友感慨"搬家是2020年最幸 ...

  • 北漂青年的水磨生活

    住在清华北大圆明园附近的人大概是无人不晓水磨社区吧?它东接清华园,西南方向是北大朗润园,与圆明园隔中关村北大街相望,一座东西向腾空架起的天桥连通两处.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行人不绝的天桥上向西望去,能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