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316】天天读经典:贤贤易色(图:青岛海边暮色随拍)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篇》
“贤贤”,第一个“贤”应作动词,第二个应为名词。有的书上解释说是尊重贤者,或者是看重贤德。我以为解释为“看重贤德、向贤者学习”可能更合适,与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对应。
“易色”的易,一说是改变、变化(同《易经》的“易”),译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一说是轻视,解释为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我的理解也不同。关键在“色”上,很多人都把“色”解释为“女色”,我倒觉得应该是“外在的现象、看上去的样子”,跟《论语·阳货》中“色厉而内荏”意思相同,色厉内荏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贤贤易色或许应该解释为向贤者学习(或者是看重贤德)能够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
所以,整段的意思或为:“子夏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看重贤德,有一颗向贤人学习的心,就能改变自己外在的形象、行为。这样的人在家侍奉父母,必定能竭尽全力;服侍君主,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敢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跟朋友交往,也必定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样的人虽然他自己感觉并没有学习过贤德,我也认为他是学过的。’”
由此,也让我加深了对“知行合一”的认识和理解,王阳明认为,知行是合一的,知即是行。这里的“知”是真正的知,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所以,知,真知,心已动也;心动,即为行。
很多人“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仅仅是听过,心没动,没有真正地内化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所以只是听过,而不是真知。没有内化于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把听过的那些道理外化于行,所以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