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不浪口抗日烈士公墓琐记
乌不浪口烈士陵墓
乌不浪口抗日烈士公墓琐记
乌不浪口是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南大门,地处阴山要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战略要地,也是通商行旅的交通要冲。新中国成立前后,出入这一山口的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发现口子西侧有一处公墓地。长期以来,人们传说这里安葬的是国民党阵亡官兵,虽有打日本侵略军的业绩,但在那个年代涉及国民党的事情不好谈论,因无人张扬这段历史,自然也无人深究探研。难怪许多人认为日本侵略军没有来过乌拉特草原,更多的年轻一代和中小学生也不知还有乌不浪口抗战一说。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听朋友说起一段故事,旗内某单位的几个小青年开着一辆汽车,拉运货物经乌不浪口返回海流图,天黑时分车陷在乌不浪口河滩沙路中进退不得,黑暗中汽车再也发动不起来。无助之下,他们想到老人们所说的乌不浪口墓地葬着抗日烈士,于是走到公墓处,跪而祈愿,求英灵相助。说也奇怪,待返回陷车处,汽车发动着了,再一推车竟能前行了,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相助。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乌不浪口有抗日烈士墓,也从此知道中国守军在这里曾与日军激烈厮杀。
及至十余年后,我有幸从事地方史志工作,开始收集有关绥西抗战及乌不浪口战役的史料。1985年,上级安排部署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征集编写抗战史料,由于乌中旗这一部分档案资料纯属空白,而且此地原归属五原县,所以这一工作由五原县负责,他们派人外出顺利地查找到五原战役傅作义部阵亡的679名官兵名单,然而对于马鸿宾部在乌中旗乌不浪口阵亡官兵名单资料却一无所获。第二年,我继续查找乌不浪口抗战史料,利用征编组织史机会,去巴盟给上级汇报实际情况。时任巴盟党史办主任陆秉义说,盟里也没有这方面资料,并指示立即对现存乌不浪口公墓情况加以抢救性整理,不然今后连这一点实物资料也恐怕难以找到了。对巴盟党史办的意见,旗委十分重视,遂派专车让我们前往实地进行调查,现将1986年8月5日所作记载摘录如下:
公墓石墙成残垣,几与地平,但坟墓仍保持原貌。纵横12行整齐的坟墓,自成一方阵,末一行为13座坟墓,其余每行均为12座,西侧一座坟墓置四人砖碑为四人同穴,计145座坟墓安葬148名阵亡官兵。
墓前所立砖碑多已残缺不全,砖刻可辨者有35D(师)5、6、8(团)字样,即代表国民军陆军第八十一军(军长马鸿宾)三十五师二○五、二○六、二○八团番号。砖刻有姓名职务,标有连长、特务长、中士、列兵等,但以士兵居多。标明籍贯的有宁夏中卫、中宁,甘肃靖远、平凉、临夏,陕西定边等县名。
此次勘查后,根据所掌握的史料,由我执笔写了一篇《乌不浪口阻击战》文章,在旗史志资料上发表。其后我开始刻意搜求有关乌不浪口抗战方面情况和史料,意在寻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全部烈士名单,在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以利促成有关部门立碑和重修墓地。但最终能否立碑,吃不准分寸。不过,国难当头,为抗日而献身者应为烈士,这是不应怀疑的。关于立碑一事,向旗民政局咨询,说还须请示上级。总之,存在的问题:一是政治原因;二是经费原因;三是缺少关注。此墓为西军(过去绥远群众对宁夏马家军称谓)坟,无一当地河套子弟,一般不会引起地方特别注意。由于经费原因,始终未能走出旗外,只能以信函方式先后与宁夏、甘肃、北京、南京等一些涉史部门、个人进行联系,以期获得理想档案资料。
对于在乌不浪口建纪念碑,旗文明办主任巴图斯仁认为此事应逐步进行,在他的努力下,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在此进行纪念活动,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准备。乌不浪口葬有许多回族官兵之事,引起五原县清真北寺的关注。1995年12月,五原县清真北寺在乌不浪口烈士墓地立起第一块1米多高的“民族英雄烈土纪念碑”,并祭奠英灵。
在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地,五原清真北寺所立之碑虽小,但其意义是突破性的,起到一定的轰动效应。1997年秋,海五公路修成油路之际,在旗文明办巴图斯仁主任努力争取下,旗人民政府批准乌不浪口烈士公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烈士公墓南侧建成一座高约3.5米的“抗日民族英雄纪念碑”。
1999年春,乌不浪口烈士公墓被命名为巴彦淖尔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月5日清明节,由旗文明办牵头,旗共青团委员会、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全旗600多名中小学生,举行巴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并进行扫墓祭奠活动。
这期间,我先后与宁夏银川、甘肃平凉、南京等地档案历史部门及个人的联系有了进展,其中张久清、朱凤英、孔庆泰等人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义助。经提供信息,获知亲历乌镇抗战的老战士白震先生可能就在内蒙古,经由内蒙古政府有关部门相助,找到了年已八旬的老人白震先生;同时亦获得部分西军烈士名录,对于是役梗概有所进一步了解。然而通过已知信息,知道查全部烈士名录决非易事。南京二史馆的孔庆泰先生虽是退休之人,但执著事业可敬,尽最大力量义助,所查寄烈士名录也仍未能全获。其中1941年阵亡包头的马部官兵名录,予以为应是“喋血恩格贝”的马部官兵名录。
2001年4月1日清明节前夕,巴盟、乌中旗两级团委牵头,在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地实施第一期绿化工程。4月21日,盟党委、旗五大班子、盟直属机关团委、五原县团委、旗驻军某部、德岭山镇团委、乌梁素太乡团委共出动领导和干部、官兵、学生等500余人,在乌不浪口烈士公墓四围栽植价值3万余元的翠柏和垂榆,绿化美化了公墓地。
2002年9月,五原葵花节和杭锦后旗奋斗中学60周年校庆。傅作义将军外孙女晨风女士由美国专程而来,其一行先行抵达五原,在五原县委办李树强主任陪同下赴乌中旗,要了解当年绥西抗战有关情况,提出约见我。因我在外地给爱人看病,故由旗政府办将我所写有关绥西抗战及乌不浪口阻击战内容的书赠送晨风女土一行,这也是历史传承与远播乌不浪口抗战的幸事。
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期间,旗团委书记石磊找我多次,征询如何建设好乌不浪口烈士陵园建议。他积极热情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样感动我,在乌中旗境内建成代表绥西抗战包括宁夏回族兄弟部队的乌不浪口烈士陵园,这是我多年来苦苦追寻的目标之一。当时我建议旗团委找一位参加绥西抗战且有资历的幸存者撰写碑文最好,而在宁夏方面不便寻找。于是与白震老先生通联并波奔于中旗与呼市间,约请白老为旗团委提供史实和撰写碑记,以记载乌不浪口、乌镇、四义堂抗战史千古流芬,告慰浩浩烈士忠魂。
期间,旗团委于2002年8月21日向旗党委呈请《关于核拨乌不浪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期工程经费的报告》,并附烈士陵园平面图。说明一期工程已于2001年全部完工,共种植松柏156株、垂榆50株;2002年拟建大型大理石花岗岩爱国主义基地简介碑一座,白水泥仿汉白玉墓145个,补种垂榆200株,建成集生态、环保、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阵地。8月23日,旗分管领导签注意见:“由于今年财政困难和气候已开始变冷,我的意见:此项工程届时将予以考虑。”待2003年春暖花开季节,旗团委一班人即付诸行动,时遇“非典”,但最终排除种种困难,总投资30万的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建工程胜利完工。
2003年8月13日,乌不浪口抗日公墓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成揭碑仪式隆重举行,乌拉特中旗党委副书记刘还俊在讲话中说:“1940年1月31日,就是在此地带,中国军队傅作义将军指挥的三十五军及宁夏马鸿宾部马腾蛟三十五师守军,对侵华日寇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反击战,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乌不浪口的山河大地。”
乌不浪口烈士陵园的建成,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力,这对于一个地处边陲以牧为主、经济欠发达的旗来说,重要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战争是历史的浩劫,也是对民族气节最严峻的考验,硝烟散去,穿越时空,追忆抗战英烈的业绩,纪念历史等同被历史纪念。巍巍阴山、河套大地见证了这血与火的洗礼,民族魂铸就了一座标志抗战历史的纪念碑,展示了绥西抗战的悲壮而战与悲壮而胜,也表明了新世纪的乌拉特草原各族人民铭记历史,放眼未来,珍爱和平,建设家园,努力实现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作者:兰建中)
(转自《档案博览》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