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校】/ 长衫耕月


农 校
长衫耕月

我是西安农校毕业的。

一晃,离开学校快30年了。

工作关系,至今仍然常与学校、学校老师及校友交往联系。30几年,对母校“情有独钟”。

毕业后,到社会上需要介绍教育背景,经常会说自己是 “西农”的——既简单又亲切,还暗含点小情结。现在想想,无非是借西北农学院的招牌增强些印象,赢得些好感,场面上底气能足些,办事能方便点。纯粹的阿Q式自嘲和慰藉。到现在,总觉得学校不像“211”“985”有名气、有影响,总亏欠学生点啥。

西安市农业学校—是母校的全称。陕西十所涉农中专院校之一。唯一的位于省会西安城的农业中专。

记忆中,好象除了“两位数”的邮编和城里一致,算在城区,位置实实在在的是乡下。校园四周是种苞谷的农村。出校门向西走不远,即到长安县斗门镇地界。

沣惠渠水流经学校西墙外。算是一景。借此,青春男女有了许多人生诗情和校园画意。

校址原是一座蚕场。75年,教学由草滩农场搬迁到鱼化寨英发寨开始。

当年报名时,学校专门派人到红光路药厂十字,用卡车迎接我们新生。那年天旱,车启动不久就出城了,卷起满天黄土,甚是壮观。行李被褥是下车前拍打开一层黄土找到的。被扶着拉着下车的那一刻,“热情、简单、率真”成为我给农校老师和校友多年不改的印象。

农校路远位置偏,是所有高校公认的。几年间,往返城乡在路上碰面打招呼,同学之间常常嬉闹:“进城里呀”?“刚进城了”! 

交通的确不方便。家境稍好的学生,家长会备辆自行车给孩子。那时候,有辆自行车学生的自豪感不比如今开奔驰宝马差,既张显身份,又区别关中学生和陕南陕北等偏远地区学生身份。或许真的是交通因素,毕业离开学校后主动愿意常回学校的,也多止步于对母校的念想。学生混出息了,也不敢轻易表达对母校的情感,实在不知道给些啥更好。

……

学校一直奇迹般的存在。只为是农村学生存在。

乡下的农家子弟,靠着上农校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可以改变祖祖辈辈种地拉架子车的命运——第一趟课老师明确了观点。

  清晰的记得,一个个“碎娃”,十六七岁,啥都莫弄懂,考进了农校、当上“二十四级”干部。尽管到现在仍不太明白那级别的高低贵贱!    

——二元的城乡。离开家乡,离开农村,进城上学,实在是光显。当兵、招工、考学,三个改变命运的可选方法,考学进城在家乡是被公认的光耀门庭,最有出息。

自带铺盖,开始享受城市人有统一供应和稳定保障的“商品粮”。以后就能学着影视里的情景,体面的生活。我们一直憧憬。

我上农校是“服从分配”被录取的,但也为此自豪和兴奋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初中老师常把上农校的我,编成励志故事,鞭策着懵懂的学生,“给家里争气”“考出去”“到城市见世面”。

万万不曾想到,进城的“第一站”仍在“乡下”。校园南区是植物园,北区是养猪场。每天依然是苞谷糁子和黑蒸馍。直到毕业都觉得是意外、想不明白,这商品粮咋和乡下家里“农民户口”区别不大。

校园每年都保持四百个左右的学生。四百个男生女生。和我一样的学友,从农村走出来,胆怯地踏进城市,抬头望天。开始学习熟悉的却不怎么喜爱的课程,学城里人的生活…

怀着对城市好日子的期盼,长长的四年,“煎熬”“挣扎”不变的在心底轮回。课程,是种田技术。生活,是农村一样的黑夜白昼……没有改变的依然是稀饭、馒头。

……

苦,给了农校学生比其他同龄人更多的幻想,强烈的向往,还有早熟…

那段时间,谈到人生理想,谈到工作,大多数、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朴素的回一句:“最好能在上班的单位管灶”。能管上食堂,被认为是世间最美好最实惠最有尊严的工种。饥饿,唤醒我们对食物的原始占有,本能的渴望。

如今,每当聊起学生时代最可笑的事,同学们仍一致认为:男生中为每月吃饱饭,借女生对自己有好感、以恋爱的名义、无偿利用女生节省的饭票……

学校管理延续顺其自然的“自治”。讲完课的老师会尽快返回城里的家。多年以来,很多我的老师,或是考试或是努力,多数到了城里。

学生天真、活跃。少女,用织毛衣、织围巾表白。少男,借烈日下的操场放纵时光。

学校冬季最长。常常和周边农村一样要停电。天黑的早,男生女生便三三两两聚到操场,找些柴草生火取暖。大家围拢着火堆,烤热肚子换个角度再暖和暖和后背。欢声笑语,好个热闹。夜里烤过火的,第二天见面,脸颊肯定泛着焦红、粗糙。

现在回想,“自治”蛮不错。自由的成长环境赋予了学生性格的两极化——要么读书、自律、思考;或压抑、不满、任性!

四年苦日子,竟意外熬出了坚强。农校的学生能吃苦,不服输,务实中用。

如今,在陕西基层乡镇、区县、市里,都会有西安农校学生的故事。

2004年。西安农校,重生。

如今,这所已完成她历史使命的农业中专,一直演绎着曾经,城市多了她的传说。

从前,如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长衫耕月,农校学生,市农业局干部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1983年,我没有考上大学,自学考试却成就了我无悔而精彩的人生

    一.填报高考志愿 我是1983年参加高考的.小时候就崇拜警察,他们追坏蛋.抓小偷,真勇敢,向往着长大后也当一名警察,保一方平安.由此,我经常把杨树枝条打成对头弯,撑在父亲的一顶破帽子里,头上戴着自制的 ...

  • 为啥成绩高的学生更不懂得感恩老师?

    凡是做老师的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马上翻脸不认人,甚至见了面都懒得叫声"老师"! 比如,曾在某某乡镇中学毕业的吴某某,号称本区考取清华大学第一人,回 ...

  • 白昌 | 孝义中学让我受益匪浅

    往期回顾  ·  孝义古城诗社诗吟<天下孝义人>集锦 ·  央视重磅宣传山西孝义 | 30分钟了解孝义历史文化 作者:白昌 我是在共和国经受经济困难的1961年考入孝中老高7班的.我对母校 ...

  • 宝鸡农校的诞生地——陇县

    陇县记忆 --致远去的宝鸡农校850 ◎许 灏 陇,原本是甘肃的简称,那里有陇东.陇西和陇南(无陇北,向北便是宁夏的地界了),皆因陕甘交界有一座陇山.然而,陇县却在陕西,散落在陇山东坡.千水之畔,成为 ...

  • 被遗忘的师范(一)

    被遗忘的师范 瓜瓜君 同班同学张金辉先生提供的二十年前母校照片,感谢. 我这里要说的师范,并非normal university,而是师范学校,准确地说,是初中毕业后考取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的中等师范学 ...

  • 【老师的样子61】 罗芳连:伴着师恩起舞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伴着师恩起舞 罗芳连 前言 许久以来,就想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想为自己遇到的好老师唱一首深情的赞歌,想采 ...

  • 学林的母校

    本文系刺猬公社X快手"还乡手记"非虚构故事大赛参选作品. 作者 | 司徒格子 从县城出发,通往刘村的路变化多端,七折八弯不说,光柏油路就分了三种颜色.过去这些年,总是攒几年钱才修路 ...

  • 朱扬顺 | 吴桥中学琐忆 (下)

    [往期回读] 学车全程记    我的一段爱情故事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一名丁中校友创业的故事 上接:吴桥中学琐忆 (上) 吴 ...

  • 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学校读书

    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学校读书

  • 母校情思│记忆里的滨州职业学院

    题记 所有的情缘,从年少时,最美.到后来,真心要么输给了生活,要么交给了岁月.可是我们,回不到从前,就像落花回不了枝头,流光回不到昨天. 晚上,收拾书房里的书籍和文件,竟发现了3张上学时的饭票,上面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