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张掖,之六
在前面几篇中,已经向大家介绍了甘肃丝绸之路重镇张掖的七彩丹霞、冰沟丹霞、马蹄寺、大佛寺,今天是张掖市的最后一篇——山西会馆。张掖市还有国家湿地、大峡谷、西来寺、木塔寺等等,只有待以后有机会再游张掖时,再向大家介绍。
继上一篇,在大佛寺的一个角落上,有一个不显眼的指示牌,一扇小小的门,通向山西会馆,如此不显眼,非常容易被游客所忽略。
山西会馆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山门、戏楼、观戏楼、钟鼓楼、牌坊、厢房、大殿均保存完整,是张掖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其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精美,泥塑彩绘古朴,颇具三晋特色。
我们是从大佛寺内的一扇小门进入其中,未能在正街上观看山西会馆的正门,故借网上一张图片补上遗憾。此正门位于张掖市小南街。
唐代以前,丝路以武威为重镇,唐到清代,丝路重镇逐渐转移到张掖,山西、陕西的客商云集于此,为了巩固与扩大经营,于是结帮派、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扩建为山西会馆。
这便是最初的关帝庙。
关帝庙内泥塑古朴、精美,除张飞的丈八蛇矛不知去向,其余完好,自雍正二年至今,将至300年历史。
这些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仍可见当年的建筑木雕细致,结构庄严,而晋商之富庶。
面对着关帝庙,是山西会馆的牌坊,稳稳当当,立于院中,两侧厢房整齐排列。
再放一张近距离的照片。
中国古时的木制结构多么巧妙,榫卯相联,不用一枚钉子,而结构坚实稳定,雕刻又是多么精巧,这也许就是我们总在说的工匠精神。
牌坊之后是观戏楼和戏楼。
戏台分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观戏楼也分两层,上为台,下为廊。两尊石狮子虽已有些模糊,却更显苍桑。
这座山西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整个山西会馆自建成之日起至今,除陪殿被拆除,所有其它建筑保存完好,解放前曾经是私立三晋小学,解放后得到多方保护,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市文化馆驻地。
我们将要从张掖出发,在2018年7月这次旅行,为了保证游览新疆的时间,我们下一站便到了瓜州,中间经过酒泉市与嘉峪关市,未做停留,但我们曾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到达酒泉市与嘉峪关市。
下一篇将向大家介绍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