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什么意思?

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很多俗语,其中一些是关于人生智慧的,也有很多是关于养生的。其中有这么一句:“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夏天在户外休息时,不要坐在木头上,而冬天在户外时不要选择石头坐。但你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吗?

按照传统的养生理论,我们日常的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而有所变化,这才叫做顺应四时。反之,就是逆时,逆时的后果,就是损害我们的健康。

那么,夏天在户外为什么不能坐在木头上呢?

你看啊,夏天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什么?一是暑热,二是湿气重。因此,一般我们形容夏天难受的感觉,经常说自己好像在蒸笼中一样,感觉自己四面八方被热气腾腾的湿热包围着。特别是江南地区,因为梅雨天的存在,经常一下就是近一个月的雨,湿气尤其重。

夏天在户外,如果累了想歇歇脚,而眼前有石头和木头可供选择,我相信,十个人里有十个会选择木头的。你想啊,石头在太阳底下暴晒一段时间,上面是很烫的,如果打一个鸡蛋上去,没准鸡蛋都能被煎熟了。所以,如果不想自己的屁股变成烤肉的话,没人会傻到选择石头。但是木头就不一样了,表面温度没有石头那么高,虽然有一点点热,坐坐歇歇脚完全没问题。

但既然俗语说了,夏天不能坐在木头上,肯定是有什么理由的。其实呢,木头的杀机暗藏在里面。什么杀机?湿气。你想啊,夏天多雨,一般的木头材质都比较疏松,长期在雨水的侵泡下,里面肯定是很湿的。本来里面湿就湿吧,表面干的,坐一坐也没什么。但别忘了,夏天热,木头里面的湿在暑气的蒸腾下,化为蒸汽向上走。这时,有人坐在上面,刚刚好这些蒸汽就顺着肛门进入身体内部。

平常我们淋个雨啊,浸个水的,湿气在皮肤,肌肉等多层防护下,只有少量从毛孔进入,这样尚且能让我们得病,如果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直接坐在潮湿的木头上,夏天我们的衣物都比较薄,湿气可以轻易渗透裤子,从肛门这个孔窍长驱直入,侵犯的直接是我们的脏腑,你说后果严重不严重?

很多人啊,夏天易得各种皮疹,荨麻疹,更有些人呢,老是这发炎,那发炎的,以为自己感染了什么了不得的细菌,其实都是因为夏天不注意,被湿热钻了空子引起的。即使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壮,没有造成什么疾病,病邪隐藏在体内,迟早会等到你年纪大,身体虚的时候,那时候再发动,就是难治的顽疾。所以,夏天在户外,再累,再想坐下,请不要直接坐在看起来干,实则里面湿的木头上,至少,在坐前要垫一块隔热隔潮的坐垫。

说完了夏不坐木,我们再来说说冬不坐石。

冬天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是寒冷。

冬天的室外,天气冷的时候,你去摸一摸石头,简直冒着寒气。这时候,如果你敢坐下去,我想,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屁股上冰冷一片,一点热气也没有了。但是,更可怕的是,等你意识到屁股变冷的时候,寒气也早已经顺着肛门直逼脏腑了。

寒气如果只是袭击人体表面皮肤,引起感冒等,都还比较好治,解表散寒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寒气入里,那就比较麻烦了。

话说民国的时候,有个人外出办事,因为耽搁了一下,天黑才往家赶。因为赶路比较急,双腿走得非常酸软,他就在路边找了块石头坐着歇了会。大约十几分钟后,他就觉得浑身从上到下都非常冷。等他回到家,就累得躺倒在床上了,当夜就发起了烧。第二天请了郎中,开了药,吃了一两天后,烧是退了,但人却仍然觉得没力,起不来,再吃药,也没用。一天天越来越重。后来请了好多位郎中,始终不见好。眼看人就有点快不行了。

好在,最后碰到了名医张锡纯。张锡纯问明了病起的原因,再看了前面郎中开的药,无不是解表散寒的,张锡纯说,表寒虽去,里寒未除,他重新开了方,吃了大概七八天,人才见起色,后来又调养了好久,终于恢复了健康。

小小的一个举动,如果不是碰到名医,差点就要了命。你们看了,还敢小看冬不坐石这句话吗?

民间其实有许多的养生智慧,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千万不能小瞧啊!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