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处世奇书的王永彬: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王永彬(1792年2月15日-1869年3月7日),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湖北荆州府枝江(今湖北宜都)人,清代学者,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
著有《围炉夜话》,与洪应明之《菜根谭》、陈继儒之《小窗幽记》共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生平
王永彬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享年七十有八。为南宋孝宗时王刚中之后,经两次迁徙,直到其父清朝乾隆间才迁往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坎(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石门坎人)。年少时,其仲兄去世,一度面临辍学,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参与编修同治版本《枝江县志》,担任“分修”。后候选教谕,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同时对于乡人,见善必赏;见过必反复规劝,一定要使其彻底改正。
王永彬涉猎广泛,在著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尤好吟诗,其同郡文友王柏心为其撰写《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记载:“公著述外,尤好吟咏,与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
王永彬为人不爱荣华富贵,生性纯茂冲远。光绪《荆州府志·卷五十七·艺文志》记载:“王永彬,字宜山,岁贡生,性孝友,隐居教授。邑令朱锡绶耳其名,虚心造访,永彬凿坯而遁。”与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论,说到古忠孝义烈之事,则沾襟涕泗不能止。
主要成就
《围炉夜话》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成书于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亲友畅谈人生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人们案头的必备之书。它与明代洪应明撰的《菜根谭》、陈继儒撰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个人作品
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著述,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记其《孝经衬解》一部,光绪《荆州府志》记其《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的藏书目录中记其《历代帝统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书辨略》一卷、《音义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联》一卷、《孝经衬解》一卷、《围炉夜话》一卷,合称《桥西山馆杂著八种》。另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杂著》《独柱山房诗文襟著》《脏腹病药夫》等。
清同治《枝江县志》收录其《秋暮自城归石门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诗三首;同治《远安县志》收录其《同友人游青溪》诗一首。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名句赏析:
1.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译文:改变贫穷的面貌,无非两点:一是开源,二是节流。穷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从节俭入手改变现状,天生笨拙的人不必灰心,只要肯勤奋,依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2.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译文: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3.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气。
译文:教育小孩子应当严厉对待,严厉的态度能平定孩子心中的浮躁之气;对待小人应当用敬待的态度,敬待的态度可以感化其心中的邪气,即使感化不了,也可使自己免于被其所害。
4.善谋生者,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已。
译文:善于营生的人,会教会自己的子孙营生的本事,而不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太多的财产。善于处事的人,会根据事物的客观态度来作决定,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
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贤明的人如果长辈给自己留了太多的财产,则损害他的志向而变得不思进取;愚笨的人如果长辈给其留了太多的财产,则使其更加肆无忌惮使他的错误犯得更深更多。
6.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译文: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
7.心能辩事非,处事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不卑污。
译文:心能明辨是非,就能快速而又果断处理事情;不忘记礼义廉耻,做人就会一身正气,不与卑污的人同流合污。
8.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译文:能写文章的人,善于引用名言,虽只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优美、更加动人。
9.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尖刻,终为薄福之人。
译文:性格怪异,脾气不好的人,多因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而终日处于不安之中,从而落得个短命的下场;语言尖酸刻薄的人,因少积口德而使得众人都远离其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使得自己福分浅薄。
10.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译文:志向不能不高,志向不高,就容易受世俗的影响而使自己和别人一起同流合污,最终难以有所作为。心不能太大,心太大,容易眼高手低,不愿从小事做起,最终难成大业。
11.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译文:很大的过错,往往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因此不能不学会谨慎。
12.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译文: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3.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译文:随随便便就交朋友,不如在家里闭门读书。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思想者对话,也是在认识朋友,而且还是了不起的朋友。
14.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译文:立下难以实现的志向,才能吃别人不可能吃的苦,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千秋功业,才有得指望;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
15.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译文: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到书中的言语。
为何这本书值得一读呢?
这还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说起。
王永彬所处的时代刚好是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那时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西方文化汹涌而来,猛烈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太平天国的起义,大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无情地冲击着“神圣”的儒家伦理道德在此情形下,优秀的士大夫们积极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王永彬便是其中之一,但不同的是他认为,求变自强不仅仅只需要单纯的技术引进,更重要的是制度和道德的改造和建设,这和后来的鲁迅弃医从文是有共同之处的。
关于道德建设
于是当时他发出警醒世人的呼声:“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意图唤醒人民心中的礼义廉耻,改变日益沉沦的世风。
他还认为道德的培养必须从教育入手,而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这是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和我们如今的教育是一致的,先树德再育人,什么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都是需要的。
关于家风
他说:“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人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呼吁大家要培养端正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最近几年我们所强调的好家风建设。
王永彬还无情鞭挞清廷的腐败荒淫,他清醒地认识到代化绝不可能与政治腐败、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他在《围炉夜话》中写道:“仕宦虽称贵显,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认为:为官之道重在廉洁公正,精勤爱民,王永彬还提醒官吏们:“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这样的话放到如今也同样适用啊!
这本书中,展示了社会现实洞若观火,疾呼道德建设,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捷径,他企图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射出条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围炉夜话》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读者所推崇,不愧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确实值得反复观摩,也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