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选手成就看青少年大满贯冠军的含金量变化

青少年大满贯冠军虽然没有成年组大满贯冠军那么耀眼,但也是众多青少年选手追求的目标。有许多青少年冠军在成年赛场上继续发光发热统治网坛,但也有许多青少年冠军成为路人泯然众人。近几年的青少年大满贯冠军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这也许和冠军的含金量变化有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几个青少年大满贯冠军参加成年组比赛的成绩,看看青少年大满贯冠军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现役大满贯冠军中,夺得过青少年组大满贯冠军的有费德勒、穆雷、瓦林卡和西里奇。费德勒是1998年温网青少年组冠军,穆雷是2004年美网青少年组冠军,瓦林卡是2003年法网青少年组冠军,西里奇是2005年法网青少年组冠军。年少时候是冠军,参加成年组比赛后仍旧是冠军,可以说青少年大满贯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球员们的实力的。不过三巨头中的纳达尔和德约并没有夺得过青少年大满贯冠军。纳达尔只参加过一次青少年大满贯赛事——2002年温网,他在那次比赛中打入了四强。次年17岁的他在温网打入第三轮,被许多专家看好成为会温网黑马。青少年时期最擅长草地,成年之后却是红土之神,看来“三岁看老”也不一定准。而德约在青少年时期最好的成绩是2004年澳网四强,他和纳达尔一样,大量跳过青少年赛事直接征战成年职业网坛。

青少年时期的大boss有两位是法国人,他们就是孟菲尔斯和加斯奎特。孟菲尔斯在2004年连夺澳法温三个青少年组大满贯冠军,力压穆雷成为青少年世界第一。当年许多专家看好这位法国黑小酷成为继阿瑟阿什后的又一位伟大黑人球手。而加斯奎特在2002年、年仅15岁的时候,就拿下了法网和美网两个青少年大满贯冠军,那时好友纳达尔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不过孟菲尔斯和加斯奎特成年组大满贯的最佳战绩仅是四强,当年的手下败将穆雷和纳达尔都翻身做了主人。

仔细观察你可能会发现,2005年以前的青少年组大满贯冠军参加成年赛事以后还是挺强的。不要说费德勒、穆雷这类巨头,瓦林卡、罗迪克(2000澳网美网青少年组冠军)、西里奇这类小巨头,巴格达蒂斯(2003澳网青少年组冠军)、特松加(2003美网青少年组冠军)这样的中坚力量也能进成年组大满贯决赛,纳尔班迪安(1998美网青少年组冠军)、加斯奎特、孟菲尔斯也成了网坛的中坚力量。2005年以前在青少年组冠军里找未来的成年组冠军,还是挺准的。青少年大满贯冠军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2008年和2009年的青少年组大满贯冠军也曾被人寄予厚望。2008年澳网亚军、法网冠军杨宗桦让人们以为,亚洲男子网坛终于迎来了曙光。可谁知道参加成年组比赛后杨宗桦很快查无此人,成就还不如老大姐谢淑薇。2008年澳网冠军、2009年美网冠军托米奇也让澳洲人重新燃起了本土选手夺澳网的希望,参加成年组赛事后,十八岁就进入温网八强也算亮眼,可如今托米奇的打球态度懒散到让人觉得“烂泥扶不上墙”。2008年连夺温网美网青少年组冠军的迪米曾被预测成为新任世界第一,可目前他最大的成就是“莎娃前男友”,啊不对,是年终总决赛冠军。至于大满贯冠军,我想迪米自己也不敢奢望。

最近两位比较有存在感的青少年组大满贯冠军是2013年澳网冠军克耶高斯和2014年澳网冠军小兹维列夫。克耶高斯的存在感不是来源于他的成绩,而是来源于他出格的性格和行为。而小紫薇在巡回赛中已经拿下好几个重量级冠军,可在五盘三胜赛制中的情绪不稳定和体力不足让他在大满贯赛场上也难有建树。反倒是青少年时期表现平平的蒂姆、梅德韦杰夫等人后来居上。

2005年以前的青少年大满贯冠军含金量明显高了2005年以后的青少年大满贯冠军一个档次,这也许和三巨头迟迟不退位有关系,但更多的是球员们职业态度的变化。在社交媒体不发达的时候,你需要拼命打球让自己“出圈”。但在网络时代,即使你不是大满贯冠军,甚至职业生涯从未进过前十,但只要你吸引了一大票粉丝,你就能有收入、过得很好。也许下一个具有统治力的球员要过个五年才能出现,atp也会在众神退役以后出现wta那样“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期待下一代四巨头的出现。(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刺猬小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