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诗词世界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生卒年未知,依照白居易的记述,她原是尚书张愔的家伎。她因白居易而留名,白居易却因她而被不明真相者所误解。想来,古往今来每一个有才华的女子,都有一颗孤傲的心。她们不想就此被淹没,她们想要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今天的女性要过上内心向往的生活尚且不易,何况是古代?她只有拼命练习才艺、刻苦钻研,来获取交换理想生活的筹码。就像每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你我,都在奋力搏杀,以免轻易被人取代。很快,她就凭借一曲霓裳羽衣舞,在众多家伎中脱颖而出。也许是某次酒宴上的一个眼神,也许是某次舞会上的一次擦肩,也许——因为懂得,才会欣赏;因为欣赏,才会生爱;因为生爱,才会怜惜。张愔在云龙山麓(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公园)为爱人建了一座爱巢燕子楼。闲时二人便小住燕子楼,诗词唱和,舞乐相伴,好不称意。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在校书郎任上途径徐州,受到张愔的热情款待。关盼盼也听过白居易的鼎鼎大名,不仅主动献舞,还殷勤地侍奉酒席。这也是她与白居易仅有的一次相识,此后二人再无会面。于她而言,张愔当初的不愿勉强,成了她此后不愿将就的理由。直到张愔的老友张仲素登门拜访,谈起旧事,感慨良多。无数个夜里,花香浮动,月华如水,关盼盼却在默默掉泪。地角天涯可够长了,然而比起自己的相思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自从张愔死后,就再也没有心绪歌舞,歌声云散,舞袖香销。不必再劝她侍奉其他人,她已毫无此念,宁愿怀旧爱而不嫁。燕子尚且能双宿双飞,可自己手里的瑶琴、玉瑟却无人合奏,蒙上了蛛网和灰尘,真是人不如鸟啊。
这部男默女泪的催泪大戏,令见惯了人间风月的资深情感编辑张仲素(擅写闺情诗),心绪难平。他情不自禁以关盼盼的口吻,写下这三首《燕子楼新咏》,呈给白居易。才收到好基友元稹写的安慰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心情正是烦闷之时。看到这几首诗,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十分感慨。白居易每一首诗都是和张仲素的作品互相唱和,所以意思接近。因为十分敬重和同情关盼盼,所以感情深挚,传为千古佳话。于关盼盼而言,她之所以能在燕子楼中守节十年,不是被谁逼迫的,而是当初的一眼万年。正如廖一梅说的:“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于白居易而言,他在官场几起几落,而今又被贬,不免有今非昔比之感,感情的生发愈发强烈。才子与痴女,本是不相干的人,却总在某一刻忽然有了心灵的交集。关盼盼的形象和精神,也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不断赞叹和怀念。此后,白居易与关盼盼的交集便戛然而止,正史中再无记载。但是,在一些唐之后的文献中,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把老白涂抹得比包公还黑(包公:打住,我只是脸黑,心并不黑)。老计称老白在三首诗之外,又写了一首“微讽”关盼盼的诗,致使张盼盼绝食而死:老白你真是有眼无珠,我关盼盼不随张愔而去,是为了维护张愔名声。免得后人说他生前好色,死后还要妻妾陪葬。你懂个啥?然后,关盼盼留下两句遗诗“儿童不识冲天物,谩把青泥污雪毫'就去世了。这就是被很多文章以讹传讹的“白居易笔杀关盼盼”的故事。经过考证,“微讽”诗名为《感故张仆射诸妓》,确实是《白氏长庆集》(卷13)中的作品。但是,此诗并非是写给关盼盼的,而是写给张愔之父张建封的。而历史上的唐代,妇女地位与婚俗制度都承袭南北朝少数民族,对妇女的拘束远不如宋朝严。别的不说,武则天、太平公主都改嫁过,在当时就是人尽皆知的事。况且,老白晚年也曾写诗遣散宠妾樊素、小蛮,又岂会要求关盼盼去殉节呢?如此看来,老白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啊。(老白:姓计的,你给我等着!)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白居易这个人,他一直都是大唐第一暖男啊。他的三千多首作品中有一百七十余首女性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观刈麦》、《琵琶行》、《简简吟》、《后宫词》等。假如他是张愔,假如他地下有知,恐怕他最大的希望是:
后记:
关于关盼盼历史纪录,仅见于《白氏长庆集》卷一五《燕子楼》三首诗序言。原文如下: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伎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风姿,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眄眄以佐欢,欢甚。余以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而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其婉丽。诘其由,为眄眄作也。绘之从武宁军累年,颇知眄眄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燕子。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