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还将义为先——《素书》悟读之【14】

立身须以信作本,
处世还将义为先。

《正道章第二》悟读【3】

【原典】

义足以得众。

【译文】

行事正直恪守大义可以得到众人的拥护。

【悟读】

心标日月,义贯乾坤。

此雍和宫关帝殿之对联。关羽,作为凡人,是忠诚、正直和力量的化身;作为神,是正义的护卫,大众的英雄,战争的圣人。

悟读本句,须与上句结合起来。上句论及“信足以一异”,强调诚实守信可以令异议统一,加之“义足以得众”,告诉我们,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

,繁体为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义字始见于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比喻礼仪、威仪,引申为品德之根本和伦理之原则,本义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本句之“义”,是正直之意。正直之人,没有分裂的性格,没有虚伪,无所畏惧,无所隐瞒,凝聚着个人的全部人格魅力,如同一个巨大磁场,吸引着众人。

赏不先身,利不厚己;忧乐共享,患难相恤。昔三国刘备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在隋末,此“义足以得众”之历史典范。

道德仁义礼,从理论层次讲,从道至礼易,从礼至道难;从本质讲,道、德为先,是本源和起点;处中间,是桥梁和纽带;义、礼为后,居在后面,为标,义为礼之本,礼是义之表。他们虽主次有别,高低分明,然五位一体,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相互依存,各有妙用,无法替代。

概而言之,乃公理公心,历代先贤皆以义作为处世之先,孟子强调舍生而取义,王安石重视度义而后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