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养护血管的“最佳时期”!用好这些饮食,也能帮你修复受损、畅通血管

你知道我国国民排名第1位的致死病因是什么吗?

癌症?车祸?病毒感染?

都不是!

2019年《柳叶刀》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从1990-2017年,中国34个省份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结果显示——在这27年间,唯一没有变化、一直居于首位的中国居民主要死因是脑卒中(中风)!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生病例500余万,其中约有196万人死亡。也就是说,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发生,每16秒就有1人死亡!

中风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血管病变过程,早干预,才能更好地远离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一、血管,从通畅到堵死只要四步

总体来讲,血管从“健康光滑”到“堵塞威胁生命”有四个时间窗:

1、隐匿期:血管内膜增厚

正常的血管其实就像一个多层的橡皮管,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光滑、有弹性且柔韧。

当血管内膜开始有物质沉积、增厚时,就意味着血管开始发生病理变化了。不过此时血液流动并没有很大的阻碍,各个脏器功能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人体也往往没有不适,因而这个时期被称为无症状期或隐匿期。

但此时也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佳时间。

小贴士:正常的内膜厚度应该是1mm以下,如果超过了1.5mm,8年内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一倍!

2、形成期:内皮破损,脂质沉积

血管内皮单薄而娇嫩,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像吸烟、炎症因子、三高等都会让血管内皮出现破损。一旦血管内膜被破坏,就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发生了。

血管壁上打开一个“缺口”,脂质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就有了可乘之机,堆积在受损的血管壁处,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不过稳定的小斑块对血流的影响很小,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表现。

此时,通过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就可以阻止血管发生堵塞。

3、缺血期:斑块增大,管腔狭窄

当血管出现小斑块,任其发展时,斑块很可能会越来越大,导致管腔越变越窄,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缺血,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心绞痛或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此时针对血管中的脂质斑块溶解清理,帮助大脑、心脏恢复供血,能尽快改善不适症状,阻止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4、危险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斑块在随着体积增大的同时,外表的包膜就像饺子皮一样越来越薄,质地偏软,还非常不稳定,一旦包膜破裂,内容物外流,会立刻引起凝血反应,产生血栓,进一步堵住已经狭窄了的管腔,导致远端没有血流,诱发猝死等病变。

血管病变的过程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关键看下面这些危险因子有没有找上门!

二、四大“元凶”

让血管病变愈演愈烈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人体衰老的一个过程,但抽烟、喝酒、熬夜、久坐、高油高糖等不良习惯,以及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慢性疾病则会进一步加快病变过程。

以高血压为例,高压会增大血流对管壁的冲击力,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形成动脉硬化狭窄,尤其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要塞通道更为危险。

2、房颤

房颤,即心脏无规律地跳动。房颤时,心脏电流传输紊乱,心脏收缩不完全,血液无法充分泵出,血液瘀滞就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房颤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约50%的心源性血栓都是它引起的,而80%的血栓会跑到脑组织中,可使脑梗风险增加5倍!

自测房颤

①摸脉搏。正常脉搏是有节律的,如果脉搏忽快忽慢,或跳动过快,可能预示房颤。也可佩戴心率监测仪器,观察心率变化。(注:老年人心跳一般不超过80次/分钟。)

若是心跳紊乱,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

3、炎症

炎症影响全身,包括血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反应程度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它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细胞,损伤血管内膜,也能降低免疫力,使坏胆固醇有机可趁,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高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其实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只不过很容易被人忽视。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不仅是血管出现问题的独立危险因子,还与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癌症、骨质疏松等50多种疾病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而蛋氨酸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摄入的蛋白质中。

健康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非常少,但当机体功能发生障碍,无法顺利代谢时,它就会在体内越积越多,不仅会加速氧化应激反应,还会导致代谢紊乱、炎症等一连串反应,加速血管病变的发生。

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一般人增加了87%,脑卒中复发率增加31%。

三、科学筛查+日常自测,应对血管病变

要想及时发现脑血管可能潜在的问题,定期的身体检查少不了,平时还能在家简单自测:

1、颈动脉超声检查

要注意的是:早期血管病变可能毫无征兆,即便是健康人群也注重检查。

49岁的苏女士,没有高血压、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却在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颈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且管腔狭窄小于50%。

颈动脉可以说是检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因为它是连接大脑和心脏的重要通道,而且有个“Y”字形分叉,很容易遭受斑块的“袭击”。而据多项调查数据表明,约50~75%的缺血性中风都是由颈动脉病变造成的。

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心脏病、三高等因素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全身的血管健康状况。

2、自测血管健康

①用手摸耳垂,如果手的温度比耳垂凉,就说明末梢血液灌注不足,可能存在血管损伤。

②摸足背动脉。大脚趾、二脚趾中线的交点,就是足背动脉的所在之处。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弱,或双脚足背动脉搏动强弱不一致,可能预示搏动弱的一侧血管受损。

四、双管齐下,减缓血管衰老

家中的自来水管用久了会逐渐老化,结垢、生锈多了,就会出现堵塞或者爆裂渗水的情况;而人体的血管也是如此,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减慢,也不可避免地会硬化、有斑块。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阻止它往坏处发展。

想要预防血管发生严重的病变,首先要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还要减少“垃圾”的沉积,保证血流的通畅。除了积极就医,日常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改善:

1、保护修复血管内皮

①增加人体一氧化氮生成量

一氧化氮被誉为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伞”,其能增加血管弹性、扩张血管;还能渗透到血管内,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和附着,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的沉积。

而精氨酸和瓜氨酸是人体中一氧化氮产生的关键。花生、杏仁、核桃等食品含精氨酸较多;冬瓜、西瓜和丝瓜则富含瓜氨酸。

另外,抗氧化物可以降低一氧化氮的破坏率,因而像紫薯、葡萄、花椰菜等富含花青素、维生素E等的食物可以适量多吃。

②补充叶酸

叶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因而像豆类、菠菜、油菜、西兰花、猕猴桃等可以适当多补充,或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补充剂。

注意,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流失,因而烹饪时要注意:①切勿长时间浸泡;②要现买现吃,勿长时间存放;③不宜切德过细,且要低温烹饪。

2、减少脂质沉积,疏通血管

血液中的脂质等代谢物质减少,血液循环正常,血栓形成的几率减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自然也就减少了。

①补充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清除血管中的有害脂质,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以及改善脑供血不足等的作用。

此外,ω-3脂肪酸还具有抗炎症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动脉血管损伤引起的炎症。

鲭鱼、鲱鱼、三文鱼、金枪鱼、葵花籽、芝麻以及鱼油是ω-3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②降脂通络活血茶

【药材】

苏子6克:宽中理气化痰;

白芥子6克:通络脉中的痰浊;

山楂子2颗:健脾消食、活血散结;现代研究还发现它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有辅助降压降脂的作用。

【用法】将上述药材煮水,开锅后煮20分钟,等到下午喝的时候加水再煮20分钟继续喝。具体请遵医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