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张艳《外婆的童谣 》
文/张艳
【作者简介】张艳,高级教师,重庆市作协会员,太初教育创办人。重庆两江新区花朝小学语文学科顾问,曾带领学生创作长篇儿童武侠小说《张宋演义》,并译成泰文版,改编成漫画版,央视《实话实说》《成长在线》、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上百家媒体予以报道。创作的小说《酷酷猫》《开心果张小快》《“他他”弹跳器》等在《学语文》《快乐语文》《满分作文》等杂志上登载,所辅导学生的习作发表上千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鸭子嘎嘎,走路拐拐,
没得妈妈,没得爸爸,
各人晓得回家。
六岁的我坐在写字台前,外婆斜靠窗户,夕阳的余晖映着她那慈祥的脸,她一遍一遍地教我。我是在江北庙溪嘴外婆家长大的,直到7岁,才回到南岸父母身边,所以从小跟外婆亲。
外婆是广阳坝的人,目不识丁,这首童谣,应该是广阳坝的原创童谣吧。
十四岁的外婆穿的蓝布衣服,布已经发白了,有些线缝已经裂开了,但干净。她捧着一小袋米口袋,走到场上,她加入到卖菜、卖鱼的摊贩的队列,怯生生地蹲在街边,放下米口袋,满心希望能卖点钱,买点针头线脑,好补衣服。她的妈妈,那时已经疯了,为了一块土地,与邻居发生了争执,结果是白白失了一块地,她想不通,成了疯女人。
“你居然敢偷米!”她的二哥风急火燎地追了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阵打。外婆没有本能地抱着头,而是抱起那一小袋米,抓紧袋口,防止米掉出来。
她被推倒在地,两只脚被她的二哥抓住,她的背紧贴着地,付家二哥就这样充满英雄气概地把妹妹拖过嘈杂的场上,拖过布满小石子的乡间小路,拖过窄窄的田埂,拖回家。外婆的怀里,还抱着赃物——她偷偷从家里带出来的小袋米,她舍不得放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粮食是多么贵重。我不知道,一辈子怯弱的外婆,那时脸朝天,手紧紧抓住米口袋,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上的衣服在撕裂,东一块西一块的,她会不会满脸的泪,会不会痛得呻吟。二哥的脸上却有着人赃俱获的得意,庆幸自己及时赶到了,否则此时的米就变成针头线脑,那该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十六岁的外婆经她的亲舅娘介绍,坐船离开了广阳坝,来到江北,做了罗家的儿媳妇,罗父的继室叫杨氏。外婆嫁过去不久,罗家儿子外出做生意,遭到劫匪,在反抗中挨了打,脑袋坏掉了,回家没多久,就死了,眼见家中的独苗死了,罗父也气死了,杨氏与外婆双双成了寡妇,杨氏就带着我的外婆开了一家小客栈,维持生活。
岳池乡下,有人进城来,告诉杨氏,她老公的侄儿罗海云9岁死爹,11岁死娘,成了孤儿,过年时,两个出嫁的姐姐在家里说不起话,也收留不了他,他就只有在父母的坟上哭。
杨氏也是个苦命人。生下来,父亲一看是女婴,就往尿罐里按,要溺死她,杨氏的妈妈挣扎着拦了下来,杨氏六岁时,就离开丰都,跟光棍叔叔到重庆当棒棒,12岁时,叔叔死了,杨氏只得帮人,她与几个苦命的女孩,结成了八姊妹,相互扶持,顽强地活了下来。
杨氏就拿了钱,托老家的人,把外公从乡下带了出来。
杨氏认了20岁的外公当儿子。让外婆与外公成了家。外婆漂亮,她喜欢帅气的外公,但外公不爱长他三岁的外婆,我从来就没看见过外公与外婆说过一句话。
杨氏颇有眼光,花钱让外公学木匠。当时,重庆是陪都,下江人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房子的需求大,外公干着干着,就成了包工头了,红火时,请了二十几个工人。外公曾经和一个识字的女子互有好感,但终没有负杨氏。外婆生了十二个孩子,活了六个,家就兴旺起来了。外婆的大哥、小弟来走亲戚,但她二哥,没有来过。
解放后,外公成了重庆金笔厂维修房屋的工人。外公因解放前做过包工头的缘故,房子被没收了一处,又被抄家,还坐过一年牢,在风雨飘摇中,一家人艰难地走了过来。
外婆想回广阳坝,但她没有工作,没有钱。外婆留下遗言,死后想回广阳坝。我的外婆付代玉,终年73岁。这次,外公遂了她的心愿。
87年清明节,外公提出要去看看外婆的坟,儿女们都跟不上他的步伐,他一个人走到最前面,像一阵风。外公是真的想外婆了。
三年后,外公也过世了。
92年,我跟随妈妈、舅舅回过广阳坝,坐船、过跳蹬河,走在泥泞的路上,我还摔了一交。路实在难行。
15年,我们去找外婆的坟,广阳坝交通发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找不到曾经的记忆了。幸好与付家联系上了,经指引,找到外婆的坟,在山林之中,前面是牛头溪大桥,对岸就是广阳岛。自此,我们年年都来祭拜。
因着外婆,广阳坝于我,就有着特别的意义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