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华政治体系的灵魂人物——后土娘娘

丞相、宰相,乃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官僚之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汉书》曰:“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物。”

照此看来,作为天子的辅佐之官,丞相这个职务,是出现在秦朝。

但是,我们在一些神话,比如《西游记》中,却看到龙王也有丞相,龙王的丞相就是海龟。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元素,龙和龟,那可比秦朝的历史要早多了啊。

在距今8000年前的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遗址中,我们就发现了古人用石块堆塑成的龙。

同时期的河南贾湖文化遗址中,我们也发现了古人用来占卜、刻字的龟。

传说,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伏羲女娲时代,又有“龙马负图,神龟载书”的“祥瑞”,出现在河南洛阳地区,伏羲氏还据此画出了《八卦》。

到距今5300年前后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东北辽西红山文化遗址、以及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址,又都出土了很多的“无足玉龟”,或者龟壳。

然后,更晚的时候,就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用来为朝廷重臣树碑立传的“龟驼碑”。

这历朝历代为朝廷重臣树碑立传的功德碑,都由龟来托负,就与神话中的龟丞相,形成了相互印证,说明在远古时代,龟就与厚德载物的百官之首相对应,就是代表丞相。

那么,为什么龟在远古时代,就与厚德载物的百官之首相对应,就代表丞相呢?

这就不能不提到在秦朝之前的历史上,与丞相的职务相近的一个官职——后土。

《礼记·月令》记载:“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淮南子·天文训》曰:“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帝王世纪》记载: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

《史记·五帝本纪》也记载:“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从这些文献的记载来看,秦朝之前的后土,就是历代天子的辅佐之官,是相当于秦朝之后的丞相与宰相的。

那么,为什么秦朝之前的丞相不叫“丞相”,而叫“后土”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后”、“土”二字的意义:

《说文》对于“后”字的解释是:“象人之形,从口。”

王国维先生指出,“后”这个象形字,极为形象的表达了她的主要特点,就是母亲生育孩子。

这种母亲生育孩子的形状,不像现代女人多采用仰卧或半仰卧式的生产,而是半蹲式的。

这就更说明了在远古时代,人类所保留的如同某些兽类生育的痕迹,从而也就告诉我们,这个“后”字所代表的时代之原始与古老。

“土”字的甲骨文,下部一横表示地面;上部像土块或土堆。

这就把“土”代表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的内涵表达出来了。

部分甲骨文还在周围加了几个点,更加突出了泥土的形象。

所以,从“后”、“土”二字的本义来看,“后土”一词的原意,应为一片土地上的女主人,和她所领导的部族。

那么,为什么这个“一片土地上的女主人,和她所领导的部族”,会成为一个官职,而且是辅佐天子的官职呢?

我们再来看文献记载。

《左传·昭公九年》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礼记·祭法》亦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

由此可见,后土,是属于共工氏部族,就是共工氏部族的首领。

那么,共工氏部族,又是个什么来历呢?他们的生活区域,又是在哪里呢?

《山海经·海内经 》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然而,《三皇本纪》又曰:“当其(女娲氏)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这两段记载,一个说“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一个又说“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

如何理解这“祝融'生’共工”,与“共工乃与祝融'战’”两个记载中的矛盾之处呢?

我们还是从“共工”和“祝融”这两个名号的本义着手。

“共”,原意为双手相捧。

“工”,就是做工的工具。

“共工”的原意,就是做工的人。

“祝”的原意是跪拜敬神。

“融”就是蒸汽上升,虫子出来了,也就是春天来了。

所以,“祝融”的原意,就是春天来了,部落要举行祭祀,准备进行农业生产。

而将“共工”的原意与“祝融”的原意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共工”就是奴隶,“祝融”就是奴隶主。

“祝融生共工”,其实就是“祝融”征服了“共工”。

共工氏“乃与祝融战”,其实就是共工氏反抗祝融氏的压迫。

那么,“祝融”和“共工”,都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他们原本的部族名号,都是什么呢?

“当其(女娲氏)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

因为,祝融和共工交战时,是在女娲氏的末年,所以,祝融和共工,是与女娲氏同时代的人。

而我们知道,女娲氏又和伏羲氏是同时代的人。

伏羲氏又叫庖牺氏。庖牺氏又和燧人氏是同时代的人。

《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由此可见,祝融氏,就是庖牺氏(伏羲氏);而共工氏,就是燧人氏。

但是,女娲氏“以济冀州”,这个冀州,就是现在的太行山的东、西两侧,就是现在的河北与山西地区。

所以,共工与祝融之间的战争,是在现在的山西和河北地区。

而燧人氏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云:“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

这里所说的燧人上观的“辰星”,所对应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墟也;陈,太皞之墟也;郑,祝融之墟也。皆火房也。”

可见,燧人氏当年居住的地盘,就是春秋时代的宋国,现在的河南商丘。

那么,共工氏和祝融氏,是在河北与山西地区打仗,而燧人氏的居住地是河南商丘,这两个地点,为什么相隔有点远呢?共工氏,真的就是燧人氏吗?

我们再看现在的考古发现:

距今7100年,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消失。

距今7000年,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消失。

距今6500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现一座“天盖墓”。

其中的龙、虎、鹿、蜘蛛等文化符号,只有当时的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才有。

而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处于农牧业交界的地区,其族群以龙为图腾。

这正符合伏羲氏的“羲”字“(羊+禾+丂+戈”)所显示的半农半牧、以龙为图腾、尚武好战的特征。

所以,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与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相继消失,正好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的说法。

而燧人氏在河南商丘(裴李岗文化区),共工氏却在河北、山西地区(磁山文化区)与祝融氏打仗,这说明了,由于共同的命运,被庖牺氏所征服的磁山文化族群和裴李岗文化族群,就相对他们的共同敌人庖牺氏,而联合成了一个共同的部族——共工氏部族了。

而这个新联合而成的共工氏部族,她必然要有一个新的首领,这个首领,就被称为“后土”。

因为当时还是母系社会,其首领还是女性,所以,这个女性首领就是“后土娘娘”。

那么,我们再次要问,作为共工氏首领的“后土”,为什么成了后来的辅佐天子的官职呢?

这就不能不谈到后土娘娘与神农氏炎帝之间的关系了。

女娲氏末年,共工氏与祝融氏打仗,女娲氏“以济冀州”。

“济”,就是齐心合力地过河。

“以济冀州”,就是部队过河到冀州去。

那么,部队过河到冀州去做什么呢?

《淮南子》的相关记载是:“杀黑龙以济冀州。”

而庖牺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所以,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就是去冀州帮助共工氏打败庖牺氏(祝融氏)。

在帮助共工氏打败祝融氏之后,女娲氏就“断鳌足以立四极”。

这“断鳌足以立四极”,实际上就是女娲氏所提出的,一个确保天下和平的政治主张。

“断鳌足”,就是要去掉当时天下四大部族赖以发动战争的军事机构。

“立四极”,就是四大部族要建立各自的政权,大家一起盟誓,互不侵犯。

当时的天下,除了来自东北地区的庖牺氏部族,和中原地区本土的土著共工氏部族,以及渭水流域的女娲氏部族,还有山东地区的土著部族。

庖牺氏正是因为“东封泰山”,被山东地区的土著部族所阻击,在“龙马精神海鹤姿”的势均力敌之时,又遭到已被征服的中原地区共工氏部族的反抗,然后,女娲氏又来临门一脚,才“立一百一十一年崩”的。

庖牺氏“立一百一十一年崩”之后,就“伏牺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这个“冢在山阳高平之西”,就正是我们现在所发现的,濮阳西水坡“天盖墓”。

而“伏牺葬南郡”,就对应我们现在所发现的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的大溪文化。

在濮阳西水坡的“天盖墓”落成的同时期,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转变成了红山文化,而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又出现了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以及红山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她们都有玉崇拜。

所以,大溪文化就是伏羲氏战败之后,逃到南方所创造的。

这就印证了史籍记载的“伏牺葬南郡”,是所言非虚。

而正是在伏羲氏部族被一分为二,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下,女娲氏再来倡导“断鳌足以立四极”,伏羲氏部族,就不能不答应。

而当时的另外两个部族,是在女娲氏的帮助下才将伏羲氏部族赶走的,所以,他们当然也乐意接受女娲氏的倡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伏羲、女娲时代就结束了,神农氏时代就来临了。

《三皇本纪》记载:“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就是说,女娲氏实现了“断鳌足以立四极”的目标后,神农氏时代就到来了。

神农氏的“神农”,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他是以宣扬和传播农业生产技术而成为神。

神农氏号称“炎帝”,一共有八代。

《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亦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凡帝承、临、明、直、来、衰至榆罔”,一共八代。

《三皇本纪》的记载则是:“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也是八代。两种记载大同小异。

从这八代“炎帝”的名号,我们就可以看出,“炎帝”之“炎”和“帝”,不是一回事。

八代“炎帝”,前四代是“炎”,后四代则成了“帝”。

我们从“炎”和“帝”两个字的本意,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炎”,就是上下两团火。上面一团火,就是天上之火,就是太阳神;下面一团火,就是地上之火,就是代表刀耕火种的生产技术。

这就是说,神农氏是依靠宣扬传播农业生产技术而成为大家所敬仰崇拜的神。

“帝”,就是用绳索将散开的树枝捆绑在一起。

这就是说,“炎”是靠软实力,是依靠大家对他的崇拜来统领天下;而“帝”则失去了软实力,失去了大家对他的崇拜,他是依靠硬实力来统领天下,是像绳索一样强行将大家捆绑在一起。

再结合“断鳌足以立四极”,我们就知道,”炎“就好比西方基督教的教皇,他是”政教分离“的,他只管天上的神事,对地上各国的俗事,他是不管的;“帝”就好比阿拉伯国家的宗教领袖们,他们是“政教合一”的,是神事俗事一把抓。

所以,总的来说,神农氏炎帝是一个神权性的领袖,而不是政权性的领袖,他不管天下的俗事。

那么,他要去四方收集和传播新产生的农业生产技术,或者,四方的部落和民众,要来对他进行朝拜,这些与他相关的俗事、政事,谁来给他张罗呢?他和他手下神职人员的衣食住行,谁来对他负责呢?

史籍记载,神农氏“初都陈,后居曲阜”。

而“陈”,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那是共工氏部族的地盘。

所以,神农氏炎帝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居住在共工氏部族的地盘上。

那么,与他相关的一些俗事、政事,不就是共工氏部族的领袖——后土娘娘对他负责吗?

所以,后土娘娘就是天下的第一任丞相。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这个“成都载天”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成为都邑,共神农氏炎帝居住的地方吗?

在这个神农氏炎帝居住的地方,有“珥两黄蛇,把两黄蛇”的夸父。

而这个夸父是个什么来历呢?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后土娘娘是一个女性,到夸父,就成为一个男性——父——了。

而后土娘娘是令人尊敬的,到了夸父,顾名思义,就只剩下夸夸其谈了,就不那么受人尊敬了。

这样的一个结果,和神农氏八代炎帝的发展结果,是一样的,就是炎帝“榆罔”,配后土“夸父”,那都是英雄末路,时不我与。

所以,就有“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的真正故事原型是什么呢?

“日”,就是太阳,就是太阳神。

而神农氏炎帝,不就是太阳神吗?

所以,“夸父逐日”的真正故事原型,就是夸父作为神农氏末代炎帝的辅佐之臣,也是作为共工氏部族的末代领袖——后土,他要继续维护神农氏炎帝的神圣地位。

而神农氏炎帝,都是由女娲氏的后裔担任的,女娲氏部族又都在西方的渭水流域。

所以,在神农氏炎帝受到武力压迫的时候,夸父就去神农氏炎帝的故乡渭水流域搬兵,企图借助神农氏炎帝本族的力量,来维护神农氏炎帝的地位。

但是,他没有成功,他没有借到兵。

所以,他回头又打算去东方,与山东地区的蚩尤氏会合。

而他还没有到达山东,蚩尤氏就已经战败。他也在路上被截杀。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回头,我们再说,为什么丞相与龟的关系那么紧密呢?

因为,最早的丞相——后土娘娘所在的部族共工氏部族,是裴李岗文化的主人,贾湖文化就是属于早期的裴李岗文化。

而我们在贾湖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什么?

贾湖文化遗址有大量与宗教文化相关的龟壳。说明龟就是贾湖文化之主人们的图腾。

也就是说,龟是共工氏部族的图腾。

所以,龟就是后土的代表,也是最早的丞相的代表。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有人说女娲娘娘生日是三月十八呢? 网上找有人说十五 到底是那一天

    女娲生日是三月十五日,而他老公伏羲生日是三月十八日,女娲和伏羲不是孪生子,因为女娲小于伏羲所以是妹妹.女娲原姓凤后来嫁于伏羲随夫姓风.伏羲后来死于政敌的伏击,女娲称帝后战胜了政敌就召开祭奠伏羲的仪式, ...

  • 中国政治体系[中国政治体系]

    中共中央组织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在全国代表大 ...

  • 玉器在早期中华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

    玉器在早期中华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

  • 后土娘娘过生日

    今天是2021年4月29日 辛丑年三月十八日 后土娘娘的圣诞日 古代的中国人经常会说 皇天后土 这个后土 就是大地之神后土娘娘 有说法称 后土是伏羲的妻子女娲 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g ...

  • 三大特质熔铸早期中华文明基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优秀的文明基因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已经形成三个基本特征.2011年12月10日,仿司母戊青铜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

  • 翟玉忠:中华道德体系的起源和时代发展

    编者按:2019年5月27日,"社会工作与传统文化培训班"在重庆市南岸区乐和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重庆市南岸区民政局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等机构联合举办.本文依据新法家网站总编辑翟 ...

  • 农历十月十八,恭祝后土娘娘圣诞,佑你四方来喜、紫气东来!

    后土皇地祇,全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尊为"万物之主后土皇地帝祇"."后土掌劫天尊" ...

  • 炎帝世系杂考:后土是共工儿子,怎么又成了后土娘娘?

    大家好,我是文史老书虫. 中华民族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帝虽是始祖,子孙们却大多没留下好名声,黄帝轩辕的五代孙伯益写神话奇书<山海经>,记录下夏启之前的神话传说. 风姓华胥氏女子入雷泽,误踩 ...

  • 早期中华文明学习笔记:人类起源之谜

    人类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后,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 ...

  • 关于“后土娘娘”的故事,不妨多多了解一些!

    人生于大地,长于大地,衣食住无不取于大地,死也要归于大地,所以对大地的崇拜也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之一.但原始的地神崇拜,必然是有地区性.民族性的,主要是对自己所居住.生存.依赖的这片土地的崇拜. 有了国 ...